殺生:從這裡出發,看到萬法平等,抵達生死解脫
問:在佛陀的時代,有一個比丘自己住在外邊,結果死掉了好幾天沒人知道,等到大家聞到臭味的時候,他的身體長了很多的蟲。一些長老就叫年輕的比丘把他抬去火化,可他們不敢抬,因為人死了,可身上長了很多蟲,如果抬去燒,蟲子就被燒死。後來這些比丘就去問佛陀:佛陀啊!長老叫我們去燒,可是上面長了很多蟲,這樣不是殺生嗎?佛陀說:這不算殺生。這明明白白地殺生,怎能說不算殺生?佛陀讓弟子喝水都要事先用濾囊過濾一下才能喝,怎麼能讓弟子火化生滿蟲子的屍體呢?
在你沒有產生殺生的概念之前,殺生並不存在。
在大自然中,一只狼捕捉一只羊,對它們來說,那不是殺生;
一群獅子捕捉一頭野牛,對它們來說,也不是殺生;
一只蜘蛛結網捕捉一只小飛蟲,對它來說,亦不是殺生。
殺生是一個心理概念,它只屬於某些人類。
屬於那些被教導和認同了殺生概念的人類。
對另一些人類,雖然他們可能做著屠殺之類的事情,
但他們並不認為他們是在殺生,或根本沒有意識到殺生不殺生的問題。
由此可知,殺生是被教導出來的,它始於一種分別。
對於一個超越生死的人,殺生或不殺生並不是一個十分嚴重的概念。
如果它嚴重,那是心認為它嚴重,那說明心對生死分別概念的執著十分嚴重;
如果它不嚴重,那是心認為它不嚴重,那說明心可能是冷酷的、麻木的,或者是超然的。
如果你的心是冷酷的、麻木的、封閉的、不能打開的、對他人沒有同情的,諸佛教導你愛憐小動物,勿殺生。這樣幫助你打開你自己,開始理解周圍的人與事,你的心開始柔軟、流動,你將與周圍的人共同振動,理解他們的處境,了解他們的思想,這樣能更好地為了你的幸福生活創造條件。
如果殺生對你是個問題,開始了解它。
了解生與死,了解他與我,了解生命它自身。每一個你不能忍受的現實現象背後,都有很深的、無數的你所不知曉的心理概念、心理故事制約或掌控著你。例如,你不能忍受自己或他人殺生,這背後一定掩藏巨大的恐懼或很深的信念故事。了解它,從中解脫。
殺生不僅僅是一個人有意或無意殺死另一個生命,而是對一切生死現象的註意。
藉由那個註意,開始解脫於那個現象。
解脫於你的心附著於那個現象,隱藏或現起的它自己的故事。
看出有情和無情的不同,是人類的第一個分別。
再將這一分別看回去,看到它們的平等無差別性,是修行人的第一目標。
唯有這樣,你才能從死亡的恐懼與悲傷中解脫。
對殺生的註意和了解,就是這樣一個開始。
有情無情,本體並無差別;而那個差別並不重要,也不真實。
從無情到有情,生起的只是虛妄;
從有情到無情,失去的也只是虛假——那並不真實的東西。
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生死變得並不重要,有生命和無生命也並無重大差別,
因而從我們生死恐懼和有情無情的差別態度中解脫出來。
智者眼中,生死平等,萬法如一。
寂靜的屍體和湧動的蛆蟲是平等的。
當你把生蛆的屍體投入火中,大火不分軀體,
不分蛆蟲的同等對待,它去除表面的差別之相,它把它們還回同一面目。
智者也是這樣,它平等觀察有生命無生命,
他去除表面的差別之相,他把它們還歸同一面目。
如果殺生觸動你的感受,撩撥你的神經,那就去認識它,認識生與死的差別,認識生命和無生命的本質。從中從那認識中解脫。
如果沒有智慧消融生死差別,殺生對你的心傷就不會治愈。
你可以讓自己不殺生,但不能讓別人不殺生。
只要殺生的概念一天不融化,你就一天得不到心靈的痊愈。
糾纏殺生的背後,是對死亡的害怕,是對死亡的不能接受,是對生和死分別的執著,是對生命和非生命虛妄之相的以假當真。
殺生是一概念,它只屬於分別之心,它僅是分別之心。
隨手捏死一只爬在你手臂上的螞蟻,或打死一只落在你桌案上的蒼蠅,
在你意識到之前,殺生並不存在。
在你意識到之前,你在殺生嗎?是你在殺嗎?
一陣風吹倒一根竹竿,打碎了一只陶罐,砸死一只甲殼蟲,風、竹竿或陶罐在殺生嗎?
沒有,那只是業的連鎖反應。有業在流動,其中並無作者和受者。
同樣地,在你意識到你的行為之前,沒有殺生,也沒有殺生的人,只有業的流轉和業的連鎖反應。
先有概念,再有心看見的關於那個概念的所謂事實;概念變了,心所見的事實就變了。
如果你不以殺生之眼觀看事物,那里有的只是因緣和合,生滅變異,如星閃爍。
如果殺生讓你痛苦了,殺生不是小事。那個概念是心理大事。
看見它,認識它,把它從那存在之上的虛假外衣扒去。
解脫於對死亡的排斥,解脫於殺生的概念。
解脫於生命和非生命的虛妄分別,解脫於生死的概念。
殺生,涉及的是對死亡的恐懼與不能接受,是對生命、非生命的虛妄分別的認同。
殺生,從對它的敏感、它的害怕、它的不能接受出發,看到萬法平等,抵達生死解脫。
問:在佛陀的時代,有一個比丘自己住在外邊,結果死掉了好幾天沒人知道,等到大家聞到臭味的時候,他的身體長了很多的蟲。一些長老就叫年輕的比丘把他抬去火化,可他們不敢抬,因為人死了,可身上長了很多蟲,如果抬去燒,蟲子就被燒死。後來這些比丘就去問佛陀:佛陀啊!長老叫我們去燒,可是上面長了很多蟲,這樣不是殺生嗎?佛陀說:這不算殺生。這明明白白地殺生,怎能說不算殺生?佛陀讓弟子喝水都要事先用濾囊過濾一下才能喝,怎麼能讓弟子火化生滿蟲子的屍體呢?
在你沒有產生殺生的概念之前,殺生並不存在。
在大自然中,一只狼捕捉一只羊,對它們來說,那不是殺生;
一群獅子捕捉一頭野牛,對它們來說,也不是殺生;
一只蜘蛛結網捕捉一只小飛蟲,對它來說,亦不是殺生。
殺生是一個心理概念,它只屬於某些人類。
屬於那些被教導和認同了殺生概念的人類。
對另一些人類,雖然他們可能做著屠殺之類的事情,
但他們並不認為他們是在殺生,或根本沒有意識到殺生不殺生的問題。
由此可知,殺生是被教導出來的,它始於一種分別。
對於一個超越生死的人,殺生或不殺生並不是一個十分嚴重的概念。
如果它嚴重,那是心認為它嚴重,那說明心對生死分別概念的執著十分嚴重;
如果它不嚴重,那是心認為它不嚴重,那說明心可能是冷酷的、麻木的,或者是超然的。
如果你的心是冷酷的、麻木的、封閉的、不能打開的、對他人沒有同情的,諸佛教導你愛憐小動物,勿殺生。這樣幫助你打開你自己,開始理解周圍的人與事,你的心開始柔軟、流動,你將與周圍的人共同振動,理解他們的處境,了解他們的思想,這樣能更好地為了你的幸福生活創造條件。
如果殺生對你是個問題,開始了解它。
了解生與死,了解他與我,了解生命它自身。每一個你不能忍受的現實現象背後,都有很深的、無數的你所不知曉的心理概念、心理故事制約或掌控著你。例如,你不能忍受自己或他人殺生,這背後一定掩藏巨大的恐懼或很深的信念故事。了解它,從中解脫。
殺生不僅僅是一個人有意或無意殺死另一個生命,而是對一切生死現象的註意。
藉由那個註意,開始解脫於那個現象。
解脫於你的心附著於那個現象,隱藏或現起的它自己的故事。
看出有情和無情的不同,是人類的第一個分別。
再將這一分別看回去,看到它們的平等無差別性,是修行人的第一目標。
唯有這樣,你才能從死亡的恐懼與悲傷中解脫。
對殺生的註意和了解,就是這樣一個開始。
有情無情,本體並無差別;而那個差別並不重要,也不真實。
從無情到有情,生起的只是虛妄;
從有情到無情,失去的也只是虛假——那並不真實的東西。
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生死變得並不重要,有生命和無生命也並無重大差別,
因而從我們生死恐懼和有情無情的差別態度中解脫出來。
智者眼中,生死平等,萬法如一。
寂靜的屍體和湧動的蛆蟲是平等的。
當你把生蛆的屍體投入火中,大火不分軀體,
不分蛆蟲的同等對待,它去除表面的差別之相,它把它們還回同一面目。
智者也是這樣,它平等觀察有生命無生命,
他去除表面的差別之相,他把它們還歸同一面目。
如果殺生觸動你的感受,撩撥你的神經,那就去認識它,認識生與死的差別,認識生命和無生命的本質。從中從那認識中解脫。
如果沒有智慧消融生死差別,殺生對你的心傷就不會治愈。
你可以讓自己不殺生,但不能讓別人不殺生。
只要殺生的概念一天不融化,你就一天得不到心靈的痊愈。
糾纏殺生的背後,是對死亡的害怕,是對死亡的不能接受,是對生和死分別的執著,是對生命和非生命虛妄之相的以假當真。
殺生是一概念,它只屬於分別之心,它僅是分別之心。
隨手捏死一只爬在你手臂上的螞蟻,或打死一只落在你桌案上的蒼蠅,
在你意識到之前,殺生並不存在。
在你意識到之前,你在殺生嗎?是你在殺嗎?
一陣風吹倒一根竹竿,打碎了一只陶罐,砸死一只甲殼蟲,風、竹竿或陶罐在殺生嗎?
沒有,那只是業的連鎖反應。有業在流動,其中並無作者和受者。
同樣地,在你意識到你的行為之前,沒有殺生,也沒有殺生的人,只有業的流轉和業的連鎖反應。
先有概念,再有心看見的關於那個概念的所謂事實;概念變了,心所見的事實就變了。
如果你不以殺生之眼觀看事物,那里有的只是因緣和合,生滅變異,如星閃爍。
如果殺生讓你痛苦了,殺生不是小事。那個概念是心理大事。
看見它,認識它,把它從那存在之上的虛假外衣扒去。
解脫於對死亡的排斥,解脫於殺生的概念。
解脫於生命和非生命的虛妄分別,解脫於生死的概念。
殺生,涉及的是對死亡的恐懼與不能接受,是對生命、非生命的虛妄分別的認同。
殺生,從對它的敏感、它的害怕、它的不能接受出發,看到萬法平等,抵達生死解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