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戒比丘.猶勝外道
佛經說:「詹匐花雖萎,猶勝諸余花。破戒諸比丘,猶勝諸外道。」
佛說破戒的比丘雖像已死之人,但因為戒的余力,仍然能夠示于人天道行。猶如牛黃、麝香、燒香,沒后香仍不散。犯戒的比丘,勝過無犯的人。佛這樣說,是因為只有受了戒,才有戒可犯,沒有受戒的,便不會犯戒了。所以佛又說,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
《大智度論》亦說,寧愿受戒而破戒,破戒墮地獄償罪后便能得解脫,但不受戒則輪轉三界,永無出離之期。
世上沒有不犯錯的凡夫,出家人亦是凡夫僧,但凡夫犯錯沒人理會,因為他們沒有戒律在身,但出家人的行為,分分秒秒在被人監視,天天在戰戰兢兢過活,為甚么?因為怕出錯影響佛教聲譽,但越怕出錯越會出錯。因此,說出家人過錯的人,等同出萬億佛的身血,不論他、她是否破戒或是持戒,有受戒或是無受戒,有過失或是無過失,說比丘過的過比和尚破戒更甚。
為甚么這樣說呢?
因為出佛身血只自己造業,不會障道,但說僧人過失,會壞人信佛因緣,令人對佛教生畏,使不信者卻步,已信者退失道心,這種斷人慧命的過錯不是小事。
因此,菩薩是樂求人德,而不樂求人過失,談人之短,短在己身。不說自己有德的人,是沒有貢高我慢,不說他人過失的人,對人沒有憎嫌心。
所以,若果見破戒僧人,不要說他的過惡,應當念這人今天是錯了,但明天會改過的,久久亦會得道。如菩薩地說:「憐愍惡人,勝于正行。」這話是要我們以悲心教化惡人。
若覺得眾生無善值得稱贊,那么,就稱贊他原有的佛性,不過因一時迷失而已,日后當能尋回,因為眾生皆有如來佛性。
明達佛理的乾隆皇母親,知道兒子看到這么多不如法的事,對和尚便心存厭憎時,不知道該怎么安慰兒子,惟有說:「兒啊,佛功德不可量,不看僧面看佛面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