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貧富,長短命,多少病,美醜,智愚,六道輪迴...種種因果報應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經文節錄如下
佛告首迦。有十種業。能令眾生得[短命報]。
一者自行殺生。 (自己常殺生)
二者勸他令殺。 (教 導人殺生,勸人殺生)
三者贊嘆殺法。 (贊 嘆種種殺生的方法)
四者見殺隨喜。 (看 到有人殺生,心生歡喜)
五者于惡憎所。欲令喪滅。 (想讓討厭的眾生死亡)
六者見怨滅已。心生歡喜。 (看到討厭的眾生死了,心生高興)
七者壞他胎藏。 (墮 胎,殺或吃動物胎兒,或魚卵,蟲卵等)
八者教人毀壞。
九者建立天寺。屠殺眾生。
十者教人戰鬪互相殘害。
以是十業。得短命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長命報]。
一者自不殺生。 (吃 素,不殺生)
二者勸他不殺。 (勸 人吃素, 勸人不殺生)
三者贊嘆不殺。 (贊 嘆吃素不殺生)
四者見他不殺。心生歡喜。 (看到有人吃素不殺生,心生歡喜)
五者見彼殺者。方便救免。 (救助即將被殺的眾生)
六者見死怖者。安慰其心。 (例如:臨終關懷,助念往生凈土)
七者見恐怖者。施與無畏。 (例如:安慰無依老人幼童病患苦難者)
八者見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
九者見諸急難之人。起大悲心。
十者以諸飲食。惠施眾生。 (布施食物)
以是十業。得長命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多病報]。
一者好喜打拍一切眾生。 (喜歡傷害眾生)
二者勸他令打。
三者贊嘆打法。
四者見打歡喜。
五者惱亂父母。令心憂惱。
六者惱亂賢圣。 (惱 亂好人,圣人,有德行的人,有修行的人)
七者見怨病苦。心大歡喜。 (看到討厭的人生病痛苦,心生歡喜)
八者見怨病愈。心生不樂。
九者于怨病所。與非治藥。
十者宿食不消。而復更食。 (飲食沒有節制,暴飲暴食)
以是十業。得多病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少病報]。
一者不喜打拍一切眾生。
二者勸他不打。
三者贊不打法。
四者見不打者。心生歡喜。
五者供養父母及諸病人。
六者見賢圣病瞻視供養。
七者見怨病愈。心生歡喜。
八者見病苦者。施與良藥。亦勸他施。
九者于病苦眾生。起慈愍心。
十者于諸飲食。能自節量。
以是十業。得少病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丑陋報]。
一者好行忿怒。 (時 常生氣不高興)
二者好懷嫌恨。 (心 常猜忌懷疑怨恨)
三者誑惑于他。 (混 淆是非,妄語迷惑別人)
四者惱亂眾生。 (常 擾亂眾生,令眾生氣惱不得不安穩)
五者于父母所。無愛敬心。 (對父母不愛護尊敬)
六者于賢圣所。不生恭敬。 (對圣賢好人有德行之人不謙恭尊敬)
七者侵奪賢圣資生田業。 (侵占搶奪圣賢維生的產業)
八者于佛塔廟斷滅燈明。 (毀壞佛寺燈具照明)
九者見丑陋者。毀呰輕賤。 (輕視或言語傷害踐踏外表丑陋的人)
十者習諸惡行。 (學 習種種壞行為)
以是十業。得丑陋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端正報]。
一者不瞋。
二者施衣。
三者愛敬父母。
四者尊重賢圣。
五者涂飾佛塔。
六者掃灑堂宇。
七者掃灑僧地。
八者掃灑佛塔。
九者見丑陋者。不生輕賤。起恭敬心。
十者見端正者。曉悟宿因。 (看到外表好看的人,明白這是他的宿世因緣果報)
以是十業得端正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小威勢報]。 (威德權勢)
一者于諸眾生。起嫉妒心。
二者見他得利。心生惱熱。
三者見他失利。其心歡喜。
四者于他名譽。起嫉惡心。
五者見失名譽。心大忻悅。 (欣悅)
六者退菩提心。毀佛形像。
七者于己父母及賢圣所。無心奉侍。
八者勸人修習少威德業。
九者障他修行大威德業。
十者見少威德者。心生輕賤。
以是十業。得少威勢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大威勢報]。
一者于諸眾生。心無嫉妒。
二者見他得利。心生歡喜。
三者見他失利。起憐愍心。
四者于他名譽。心生忻悅。
五者見失名譽。助懷憂惱。
六者發菩提心。造佛形像。奉施寶蓋。
七者于己父母及賢圣所。恭敬奉迎。
八者勸人棄舍少威德業。
九者勸人修行大威德業。
十者見無威德。不生輕賤。
以是十業。得大威勢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下族姓報]。 (就是出生在貧賤卑微之家)
一者不知敬父。
二者不知敬母。
三者不知敬沙門。
四者不知敬婆羅門。
五者于諸尊長。而不敬仰。
六者于諸師長。不奉迎供養。
七者見諸尊長。不迎逆請坐。
八者于父母所。不遵教誨。
九者于賢圣所。亦不受教。
十者輕蔑下族。
以是十業。得下族姓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上族姓報]。 (就是出生在高貴富足之家)
一者善知敬父。
二者善知敬母。
三者善知敬[沙門]。 (出 家人)
四者善知敬[婆羅門]。 (修梵天凈行之人,可能出家或在家)
五者敬護尊長。
六者奉迎師長。
七者見諸尊長。迎逆請坐。
八者于父母所。敬受教誨。
九者于賢圣所。尊敬受教。
十者不輕下族。
以是十業。得上族姓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少資生報]。 (就是貧窮)
一者自行偷盜。
二者勸他偷盜。
三者贊嘆偷盜。
四者見盜歡喜。
五者于父母所。減撤生業。
六者于賢圣所。侵奪資財。
七者見他得利。心不歡喜。
八者障他得利。為作留難。
九者見他行施。無隨喜心。
十者見世饑饉。心不憐愍。而生歡喜。
以是十業。得少資生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多資生報]。 (就是富有)
一者自離偷盜。
二者勸他不盜。
三者贊嘆不盜。
四者見他不盜。心生歡喜。
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業。 (奉養父母)
六者于諸賢圣給施所須。 (布施供養有德行之人所需物品)
七者見他得利。心生歡喜。 (高興看到他人事業成功)
八者見求利者。方便佐助。 (施予方便,幫助他人事業成功)
九者見樂施者。心生忻悅。 (看到喜歡布施的人,心生高興)
十者見世饑饉。心生憐愍。
以是十業。得多資生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邪智報]。
一者不能咨問智慧沙門婆羅門。 (沒有常向有智慧的出家人或修行人詢問佛法)
二者顯說惡法。 (宣 揚或教導人違犯世間法律的方法[例如殺盜淫,逃稅], 或不能解脫六道的外道法[例如邪咒術,風水,算命])
三者不能受持修習正法。
四者贊非定法。以為定法。 (定就是指禪定,因為定能生慧,正確的禪定才能產生智慧.故此句說明”把外道定或者非定法當作正確禪定法”)
五者恡法不說。 (恡= 吝)
六者親近邪智。
七者遠離正智。
八者贊嘆邪見。 (例 如,殺盜淫,逃稅,邪咒術,風水,算命,采陰補陽)
九者棄舍正見。
十者見癡惡人。輕賤毀呰。 (對愚癡或行惡之人,應心存慈悲隨緣救度,勿輕視毀謗)
以是十業。得邪智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正智報]。
一者善能咨問智慧沙門婆羅門。
二者顯說善法。 (宣 揚世間善法和出世間佛陀正法)
三者聞持正法。 (多 聽聞修持佛陀正法~真正能解脫輪回的方法)
四者見說定法。嘆言善哉。 (支持響應別人說佛陀所教導的正確禪定方法)
五者樂說正法。 (喜 歡宣揚佛陀正法)
六者親近正智人。 (多 接近”學習佛陀正法而有智慧的人”)
七者攝護正法。 (廣 學領受佛陀正法,并且護持正法)
八者勤修多聞。 (勤 奮修學佛陀正法,多聽聞佛陀正法)
九者遠離邪見。 (遠 離世間邪見和外道邪見~錯誤修道的知見,無法解脫輪回)
十者見癡惡人。不生輕賤。 (對愚癡或行惡之人,應心存慈悲隨緣救度,勿輕視毀謗)
以是十業。得正智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地獄報]。
一者身行重惡業。
二者口行重惡業。
三者意行重惡業。
四者起于[斷見]。
五者起于[常見]。
六者起[無因見]。
七者起[無作見]。 (依 照前后文,此義應指無果報之錯誤知見,而非指三三昧之無作)
八者起于[無見]。
九者起于[邊見]。
十者不知恩報。
以是十業。得地獄報。
(【斷見】
謂眾生于五陰之身,妄計今世滅已,更不再生,則成斷滅,是名斷見。
【常見】
謂不知己身及諸外物皆悉無常,終歸壞滅,而反妄計為常,是為常見。
【無因見論】
謂外道計我及世間之法,皆無因而起。或見大風卒起,于一時間寂然止息;或見暴河彌漫,于一時間宛然空竭;或見果木 敷榮,于一時間颯然衰落。由如是故,起無因見,立無因論,是名無因見論。
【無見】
謂眾生于一切諸法,妄計皆無自性,執之為無,是名無見。
【邊見】
謂計我身或斷,或常,執斷非常,執常非斷;但執一邊,是名邊見。
FROM:【明,一如《三藏法數》】)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畜生報]。
一者身行中惡業。
二者口行中惡業。
三者意行中惡業。
四者從貪煩惱。起諸惡業。
五者從瞋煩惱。起諸惡業。
六者從癡煩惱。起諸惡業。
七者毀罵眾生。
八者惱害眾生。
九者施不凈物。
十者行于邪淫。
以是十業。得畜生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餓鬼報]。
一者身行輕惡業。
二者口行輕惡業。
三者意行輕惡業。
四者起于多貪。
五者起于惡貪。
六者嫉妒。
七者邪見。
八者愛著資生。即便命終。 (守財奴)
九者因饑而亡。
十者枯渴而死。
以是十業。得餓鬼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阿修羅報]。
一者身行微惡業。
二者口行微惡業。
三者意行微惡業。
四者憍慢。 (自大高 傲)
五者我慢。
六者增上慢。
七者大慢。
八者邪慢。
九者慢慢。
十者回諸善根。向修羅趣。
以是十業。得阿修羅報。
(【憍慢】
(術語)煩惱名。五上分結之一。自高凌物之心也。大乘義章五末曰:「自舉凌物,稱曰憍慢。」俱舍論四曰:「慢對 他心舉,憍由染自法,心高無所顧。」大集經二十曰:「摧憍慢山,拔生死樹。」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我慢】
我慢者,恃己凌他也。謂倚恃己之所能,欺凌于他也。
【增上慢】
增上慢者,未得謂得也。謂未得上圣之法,自謂已得。未證上圣之理,自謂已證也。
FROM:【明,一如《三藏法數》】
【大慢】
(術語)我慢之大者。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邪慢】
邪慢者,謂實無德,妄為有德,執著邪見,不禮塔廟,不敬三寶,不誦經典也。 (三寶者,佛寶、法寶、僧寶也。)
FROM:【明,一如《三藏法數》】)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人趣報]。
一者不殺。
二者不盜。
三者不邪淫。
四者不妄語。
五者不綺語。
六者不兩舌。
七者不惡口。
八者不貪。
九者不瞋。
十者不邪見。
于十善業。缺漏不全。
以是十業。得人趣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欲天報]。
所謂具足修行增上十善。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色天報]。
所謂修行有漏十善。與定相應。
復有四業。能令眾生得[無色天報]。
一者過一切色想滅有對想等。入于[空處定]。
二者過一切空處定。入[識處定]。
三者過一切識處定。入[無所有處定]。
四者過無所有處定。入[非想非非想定]。
以是四業。得無色天報。
復有業能令眾生得[決定報]者。
若人于佛法僧。及持戒人。所以增上心施。以此善業。發愿回向。即得往生。是名[決定報業]。
復有業能令眾生得[不定報]者。
若業非增上心作。更不修習。又不發愿回向受生。是名[不定報業]。
復有業能令眾生得[邊地報]者。 ([邊地]指位居偏遠貧窮之地)
若業于佛法僧凈持戒人。及大眾所。不增上心施。以此善根。愿生邊地。以是愿故。即生[邊地]。受 凈不凈報。
復有業能令眾生得[中國報]者。 ([中國]指位居中央之富饒大國)
若作業時。于佛法僧。清凈持戒。梵行人邊。及大眾所。起于增上。殷重布施。以是善根。決定發愿求 生中國。還得值佛。及聞正法。受于上妙清凈果報。
復有業能令眾生盡地獄壽者。 (指墮入地獄,受盡果報)
若有眾生。造地獄業已。無慙無愧。而不厭離。心無怖畏。反生歡喜。又不懺悔。而復更造重增惡業。 如提婆達多等。以是業故。盡地獄壽。
復有業能令眾生墮于地獄。至半而夭。不盡其壽。 (指墮入地獄,果報過半才出)
若有眾生。造地獄業。積集成已。后生怖畏。慙愧厭離。懺悔棄舍。非增上心。以是業故。墮于地獄。 后追悔故。地獄半夭。不盡其壽。
復有業能令眾生墮于地獄。暫入即出。 (指墮入地獄,不久即出)
若有眾生。造地獄業。作已怖畏。起增上信。生慙愧心。厭惡棄舍。殷重懺悔。更不重造。如阿闍世 王。殺父等罪。暫入地獄。即得解脫。
于是世尊。即說偈言。
若人造重罪 作已深自責
懺悔更不造 能拔根本業
復有業[作而不集]。 (雖造業但因懺悔,所以業不聚集)
若有眾生。身口意等。造諸惡業。造已怖畏。慙愧遠離。深自悔責。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
復有業[集而不作]。 (雖自不造業,但惡心勸人行惡,所以惡業聚集)
若有眾生。自不作業。以惡心故。勸人行惡。是名集而不作。
復有業[亦作亦集]。
若有眾生。造諸業已。心無改悔。而復數造。亦勸他人。是名亦作亦集。
復有業[不作不集]。
若有眾生。自不造業。亦不教他。無記業等。是名不作不集。
復有業[初樂后苦]。
若有眾生。為人所勸。歡喜行施。施心不堅。后還追悔。以是因緣。生在人間。先雖富樂。后還貧苦。 是名先樂后苦。
復有業[初苦后樂]。
若有眾生。為人勸導。挽仰少施。施已歡喜。心無恡悔。以是因緣。生在人間。初時貧苦。后還富樂。 是名初苦后樂。
復有業[初苦后苦]。
若有眾生。離善知識。無人勸導。乃至不能少行惠施。以是因緣。生在人間。初時貧苦。后還貧苦。是 名初苦后苦。
復有業[初樂后樂]。
若有眾生。近善知識。勸令行施。便生歡喜。堅修施業。以是因緣。生在人間。初時富樂。后亦富樂。
復有業[貧而樂施]。
若有眾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轉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果報微劣。隨得隨盡。以習施 故。雖處貧窮。而能行施。
復有業[富而慳貪]。
若有眾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識。暫行一施。值良福田。以田勝故。資生具足。先
不習故。雖富而慳。
復有業[富而能施]。
若有眾生。值善知識。多修施業。遇良福田。以是因緣。巨富饒財。而能行施。
復有業[貧而慳貪]。
若有眾生。離善知識。無人勸導。不能行施。以是因緣。生在貧窮。而復慳貪。
復有業能令眾生得身樂。而心不樂。如[有福 凡夫]。
復有業能令眾生得心樂而身不樂。如[無福羅 漢]。
復有業能令眾生得身心俱樂。如[有福羅 漢]。
復有業能令眾生得身心俱不樂。如[無福凡 夫]。
復有業能令眾生[命盡而業不盡]。
若有眾生。從地獄死。還生地獄。畜生餓鬼。乃至人天阿修羅等。亦復如是。是名命盡而業不盡。
復有業能令眾生[業盡而命不盡]。
若有眾生。樂盡受苦。苦盡受樂等。是名業盡而命不盡。
復有業能令眾生[業命俱盡]。
若有眾生。從地獄滅。生于畜生。及以餓鬼。乃至人天阿修羅等。是名業命俱盡。
復有業能令眾生[業命俱不盡]。
若有眾生。盡諸煩惱。所謂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等。是名業命俱不盡。
復有業能令眾生。 [雖生惡道。形容殊妙。眼目端嚴。膚體光澤。人所樂見]。
若有眾生。因欲煩惱。起破戒業。以是因緣。雖生惡道。形容殊妙。眼目端嚴。膚體光澤。人所樂見。
復有業能令眾生[生于惡道。形容丑陋。膚體麁澁。人不喜 見]。
若有眾生。從瞋煩惱起破戒業。以是因緣。生于惡道。形容丑陋。膚體麁澁。人不喜見。
復有業能令眾生[生于惡道。身口臭穢。諸根殘缺]。
若有眾生。從癡煩惱。起破戒業。以是因緣。生于惡道。身口臭穢。諸根殘缺。
復有十業。得[外惡報]。
若有眾生。于十不善業。多修習故。感諸外物。悉不具足。
一者以[殺業]故。令諸外報。大地咸鹵。藥草無力。
二者以[盜業]故。感外霜雹螽蝗蟲等。令世饑饉。
三者[邪淫業]故。感惡風雨。及諸塵埃。
四者[妄語業]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穢。
五者[兩舌業]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崄谷。株杌槎菜。
六者[惡口業]故。感生外報。瓦石沙礫。麁澁惡物。不可觸近。
七者[綺語業]故。感生外報。令草木稠林。枝條棘刺。
八者以[貪業]故。感生外報。令諸苗稼子實微細。
九者以[瞋業]故。感生外報。令諸樹木果實苦澁。
十者以[邪見業]故。感生外報。苗稼不實。收獲尠少。
以是十業。得外惡報。
復有十業。得[外勝報]。
若有眾生。修十善業。與上相違。當知即獲十外勝報。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