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聆聽這個問題背後的意義。
假設我的心很粗鈍而我想變得敏感一點,
那麼這份想變得敏感的「慾望」,
不就是一種粗鈍的狀態嗎?
請仔細地觀察這一點。
如果我發現自己是粗鈍的,
但並不想立刻改變這個狀態,
而只是在日常生活裡去「了解」什麼是粗鈍
……
我吃東西時的貪婪模樣,
我對待別人的粗魯態度,
我的傲慢,
我的一些粗俗的習慣和思想
……
那麼這份「觀察」的本身,
就會「轉化」我當下的狀態。
同樣地,假如我很愚鈍,
卻告訴自己要變得聰明一點,
那麼這份努力的本身便是一種愚鈍的形式;因此重點就在於了解愚鈍是什麼。
其實不論怎麼努力,我還是愚鈍的;
或許我能引用書本裡的名言,
複誦一些偉大智者的思想,
但基本上我仍然是愚鈍的。
但如果能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有
愚鈍的表現
……
如何對待傭人、鄰居、窮人或富人等等
……
那麼這份「覺知」就會破解我們的愚鈍。
【克里希那穆提】
《閱讀・文摘》
#如果你喜歡本貼文歡迎按讚分享跟追蹤
#你的按讚跟分享也許會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更多貼文請關注 @閱讀・文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