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心匙》──醒世無常歌 序言

《心匙》──醒世無常歌 序言


帕繃喀仁波切著作的《心匙》,又稱為醒世無常歌,勸人念死無常,起修佛法。「匙」是用來盛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把喜歡吃的東西盛起來,放入口中,吃到肚子裡面去,這是用來比喻無常的教法好比湯匙,使人達成生命的意義,擷取人生的精華。「心匙」是說,藉由念死無常,激勵自己老實修行,擷取人生的精華,達成來世得安樂,解脫輪迴,乃至成佛的三大意義。 
對我們初學者來說,念死無常是最簡易、有力的法門,不涉及複雜的思惟或哲理之類的東西,容易理解、思惟,而且能夠使我們的心轉向佛法,摧毀煩惱的魔軍。
為了成辦來世安樂,解脫輪迴,以及成佛這三大意義,我們應該努力禪修念死無常。 

密勒日巴曾經說出他自己的經驗:
 
「由於恐懼死亡,我逃到山中,我了悟了元在心究竟的本質, 現在,就是死亡來到,我也不會恐懼。」
意思是說,我因為害怕死亡,才逃到山裡面去。之後,證悟了元在心究竟的本質。元在心,可能是指心的相續,從無始以來,一直都存在。所以,現在就算死亡來到,我也不擔心。這都是得力於禪思無常和死亡。

是什麼使人生空空洞洞?
雖然修行菩提道,所修的道卻沒有形成成佛的肇因;
雖然修行佛法,卻沒有形成自我解脫之道;
或者甚至沒有辦法修行佛法。
基本上,這都是由於貪執現世,世俗法的惡念在作祟,才使得人生空洞。

即使受了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卻不能奉行,這也是出於世俗法的惡念,貪執現世。甚至一個人懂得各種修行法門,還是沒有辦法起修,把時間耗在其他事情上,造惡業或者做無意義的工作,隨順貪執今生的惡念。由於這個惡念,使得內心毫無證量。
縱使一個人通曉菩提道次第的禪修,記得整部經典,可以靠記憶講得頭頭是道。不過,事到臨頭,碰到問題時,卻用不上。甚至不記得念死無常。在煩惱有生起的危險時,或者可能涉入造惡業時,甚至無法應用像念死無常這麼簡單的禪修,不記得了。這一切都出於世俗法的惡念,貪執今生。 
即使設法閉關,卻不圓滿,沒有辦法專心,內心非常散漫,分心到貪著、煩惱境上面。雖然持了許多咒,對內心沒有產生多大的效果,沒有出現夢兆。這一切都是由於不念死無常,以及世俗法,貪執今生的惡念所致。而貪執今生的惡念,也是不念死無常使然。即使設法修行,其實只是做表面功夫,貌似修行,並不是真的修行。這一切都是世俗法,貪執今生的惡念所造成的障礙和傷害。
因此,禪思死、無常、惡趣苦、因果業報非常要緊。
禪思這些道次第,使我們立刻瞭解,能夠看到自己的心,有自知之明,馬上規過向善,轉變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幫助我們,使我們開始修行,持續不斷,乃至達成三大意義──來世安樂、解脫、成佛,都肇自憶念無常和死亡。 
也是由於念死無常,我們才能夠約束煩惱。煩惱的勢力強大得難以置信。像瀑流、洪水般,一直源源不斷的生起,宰制我們,好比海浪吞沒我們,或群山崩下來,壓制我們。猛烈的煩惱,侵襲、蒙蔽我們的心,像這樣完全主宰我們的心,從不給我們一點自由,由不得我們自己作主。
所有這一切煩惱──強烈得難以置信的自我中心,只想到自己,完全不顧別人;超乎想像的瞋心,不滿足的心,貪心等等,慢心、嫉妒心等等。所有這些無止境、相續不斷的煩惱,唯有藉著念死無常,才能夠止息,加以約束,乃至滅除。
甚且,念死無常使我們在死亡之際,抱著滿足、安樂的心死去。正如帕繃喀仁波切提到的三種修行人: 
 「上焉者,死的時候,極度喜樂,好像要返鄉或去郊遊。中焉者,懷著百分之百絕對的信心、歡喜心,必定會得到良好的轉世,人天身。下焉者,沒有慌亂、恐懼。」
這一切都得力於念死無常。
我們在這裡修習佛法,重點不在於能夠懂得很多法,或聽聞前所未聞的名相,這不是主要的目標。主要的目標,是藉著禪思菩提道次第,譬如:念死無常…等,生起出離心;也就是把和佛法不相應的心,轉化成和佛法相應的心。那麼,不如法的心,就會轉化成解脫心、自由的心,出離輪迴,導向解脫、成佛之道。
從利己、追求個人安樂的心,轉化成菩提心。把視諸法實有的妄心,轉化為智慧,斬斷輪迴的根。無論做什麼事,都本著智慧、空性見,知妄為妄。藉此,使自己得以解脫輪迴的牢獄。因此,主要的目的在於調伏內心;我們聞思修佛法,主要的目的在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