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佈施、持戒與精進》

《佈施、持戒與精進》

有許多人,一開始投入修行,就一直想著要成就,但終其一生卻只落得遺憾,遺憾為什麼已經修了幾十年、明明修了一輩子,卻還是這個樣子?

修了半天卻發現自己還是要吃飯、還是得休息,卻仍不死心地問:「不是修行之後就可以解脫嗎?」這就是「自以為是」的修行。

凡是靠佛吃飯的,不叫做修行,而是盲修瞎練。

佈施,持戒,忍辱,這三個重點是修行的基礎,其實這三項都是布施。當你真正能夠做到布施,才能將我執、我見放下。

當你做不到布施我執、我見的時候,持戒便不可能成就,只是相上修行罷了,持戒到了最後,只剩下「吃素」這個優點。

修行是什麼?如果光是懂得念佛、誦經、打坐,可就沒內涵了,這只能修到一點點福報而已。

所以才說,要持戒,先懂得布施。布施,就該將我執、我見布施,布施病苦、布施生死、布施煩惱、布施意見。

當你布施了,持戒當然就不成問題了。反之,倘若不布施,必然破戒,穿戒,漏戒、犯戒。

在布施的過程中,布施了我執、我見,此時當外在環境出現了與你相左的意見,為了達到「戒」的目的,就必須管束自我、學習耐煩。

與大眾相處時,應該和敬、和順,這而非要你壓抑忍耐、咬牙切齒,而是透過「戒」,達到真正的和樂。耐煩即是忍,而布施持戒的忍,既是資糧道也是前行的力道,亦是修行要追求的目標。倘若不具備這個條件,就無法上道。

修行有一個法門,是「精進」。精進要具備的條件不外乎:無求、無礙,不哀怨,堅持理想。為了「解脫」這個終極目標,必然該堅持。

當我們真正具備了精進的本體,在精進的過程中會發現,什麼能促使你精進?自我反思、克己復禮,反求諸己,一旦具備了這些能力,你心心念念所在乎的就會是:凡是一切不具煩惱;凡是所做功德,願與眾生一道成就。

所以,要時常告訴自己,拔除業障、除滅煩惱、消除習氣,這就是真正的精進,你就已經踏上菩提道了。

(網路文章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