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連續做電腦斷層檢查?小心癌症找上門

事實上,林先生還沒查病情,已嚴重曝露輻射致癌的風險中!
美國《消費者報告》曾報導一項研究發現,電腦斷層攝影(CT)釋放的輻射,每年可能導致2.9萬美國人罹患癌症,其中婦女占三分之二。

胸部x光一年少於50次 CT非必要不做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預防醫學暨社區醫學部部長張詩鑫建議,每個病人一年照胸部X光最好不要超過50次,而CT除非必要才做,他不建議長期慢性病患每三個月照一次CT檢查,主要因CT具有幅射。
刊登在美國權威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罹癌風險會增加,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 81%。並發現,曝露在重複影像檢查的女性比男性罹癌風險更大,有增加乳癌、甲狀腺癌的雙重風險。

明年起醫院未調閱雲端報告 重作影像檢查健保不支付

健保署為徹底解決病患重複影像檢查而陷於危險,自今年元月份起啟用「雲端醫療影像資訊分享平台」,以獎勵各大醫院24小時內上傳病患的CT及MRI(核磁共振)檢查、超音波、胃鏡與大腸鏡等影像、抽血檢驗報告等11項檢查、用藥資訊,全國各院所醫師都在「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調閱,使同一疾病短期內可以不再重複受檢。
以林先生為例,現在他不需在原就診醫院每次花費200~600元燒錄影像報告資料,也不需在其他各醫院重複做CT共達24次,讓自己陷於頻繁做影像檢查的幅射風險中。不論他在台中或台北醫院就醫,都可請醫師透過此雲端平台調閱他的影像檢查報告。

李伯璋: 雲端平台減少病患承擔檢查副作用 又省下20億元健保費

李伯璋表示,這項平台執行半年後,目前上傳率已達9成以上。醫師調閱率決定重作影像檢查比例降到3%,相較於去年大幅下降9成,減少病患曝露於檢查風險中,更降低健保費用。
健保署表示,2017年自7月11月試辦此項「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5個月為健保省下7.8億元,包括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與超音波等三大檢驗項目,總計較前年同期減少近62萬件,估計今年能為健保節省20億元以上。李伯璋更說,自明年元旦起,各大醫師若沒有在此平台上調閱影像檢查報告,健保將不支付重作的費用,杜絕浪費。

北醫附醫與上百家診所建安心智慧轉診平台

健保署建構雲端資訊平台系統後,北醫附醫率先在此平台下啟動「健康醫療區塊鏈平台」,運用區塊鏈加密、安全的技術推出智鏈護照。北醫病患可於24小時內取得完整病歷摘要、檢查影像等就醫及健檢資訊,並可授權給其他醫院及地區診所醫師瀏覽,病患保障隱私、病歷的安全,轉診更無須返院申請病歷。
為響應分級醫療政策,北醫附醫與逾百家社區基層診所攜手合作。北醫附醫院長陳瑞杰表示,政府力推的「健康存摺」是以病人為中心讓資料跨越院所藩籬,北醫則橫向串連病患在不同院所的就醫記錄與健康記錄,並以區塊鏈達到安全、隱私特性。
目前每月平均逾500多人次運用北醫附醫單一窗口服務下轉診,參與北醫附醫智鏈護照的莊敬診所王曜庭醫師表示,平均每周也都有數名病患通過其綠色通道至北醫附醫門診就醫。北醫附醫預防暨社區醫學部部長張詩鑫指出,病患申請智鏈護照,可透過行動載具APP登入個人私鑰,取得個人在附醫的完整資訊,減少病歷調閱之時間。
除此之外,智鏈護照更有利病患縮短保險理賠申請。陳瑞杰院長指出,以往病患向醫院申請醫療證明,再向保險公司理賠,整體作業約二至三個月,若透過區塊鏈串連醫院、病患與保險公司三者,病患因可直接授權分享就醫記錄至保險公司,將大幅縮短理賠流程。

健保署將協助診所更新老舊資訊系統以達成分級醫療級

為了徹底執行雙向分級醫療照護,李伯璋更透露,鑑於過去診所資訊系統老舊或頻寬不足,無法與健保署的「雲端醫療影像資訊分享平台」連結,將協助全省診所更新老舊資訊系統,使診所裡醫師一樣可以看見病患的影像資訊,提供最好的醫療照護,藉由各醫療院所進行上、下游垂直整合,運用健保電子轉診平台及雲端醫療資訊之上傳與分享,達到「共好合作」分級醫療。
李伯璋肯定北醫附醫響應分級醫療政策,並指出,健保署於今年總額編列專款,提供轉診誘因,民眾就近可由厝邊好醫師為健康把關,期待大醫院小診所權責分工充分合作,達到「病歷共享、區域共照、醫病共好」的目標。
文章出處:Web only 2018.09.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