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告別娑婆】作者序

作者序

當我還住在緬因州的鄉下時,兩位自稱為白莎阿頓的高靈上師活靈活現地出現於我眼前。
他們日後透露了自己的前身曾是耶穌的門徒St. Thomas與St. Thaddaeus
──雖然教會將他們封為聖人,其實那並不是他們的最後一世,他們並沒有在那一世成道

這兩位來訪者無意老調重彈眾所周知的靈修觀點,他們揭示了宇宙最深的奧秘,
探討人生的真正目的,對近代新出土的〈多瑪斯福音〉也著墨不少;
最重要的,他們針對近年來流傳甚廣、將人類思潮推向新禧年的一部曠世靈修經典,
做了一番澄清,而且還生動地點出了書中的精髓。

至於你信不信白莎和阿頓的現身,那並不重要,
也絲毫影響不到本書的訊息所能帶給你的啟發和幫助。
但我敢跟你保證,若無兩位上師提供靈感,我這個胸無點墨的一介凡夫,
是不可能寫出這樣一本書的。
不論如何,我讓讀者自己決定這本書的來歷。

我個人相信,只要心胸夠開放、夠寬闊,
《告別娑婆》能為修行人士節省下大量時間,無需尋尋覓覓地迂迴於靈修道上。
一旦真正讀懂了書中的訊息,
你再也不可能用以前的眼光來看自己的生活和這個娑婆世界了。
對我而言,這一切,正是如此。

本書是根據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到二〇〇一年十二月的會談資料而寫成的。

全書以三人對話的方式呈現,亦即葛瑞(也就是我),
以及化身為人形的高靈上師阿頓和白莎。

我個人的敘述文字並沒有特別標示出來,只有當我必須在三人的對話中插入解說時,
會加上一個「注」字。
有一點,我必需解釋一下,雖然在準備這些文稿的漫長過程中,
每次讀到書中呈現的那個囂張跋扈又幼稚無知的自己時,簡直如坐針氈,
但我仍然堅持不去修飾那些對話以及處處出言不遜的語氣。
直至今日,回顧起來,我不得不承認,
自己是一直拖到最後幾章的那一段時日,才算真正用心在練習寬恕。

兩位上師的解說化為白紙黑字以後,有時會顯得咄咄逼人,
然而,我可以作證,他們的神態始終是溫柔、幽默、謙和、充滿慈愛的。
就好比有經驗的父母,不但知道如何運用兒女的語言來修正他們的錯誤,
而且知道何時應該立場堅定,毫不妥協,然而他們用心良苦的修正,背後的動機其實是善的。
因此,如果你感到某些說法過於嚴厲,請記住,他們是為了我好的緣故。

阿頓和白莎在跟我說話時,特意用我所習慣的那種對話語調,
慢慢將我誘導入他們的教誨裡頭。
白莎事後透露,他們故意用那種調調兒跟我對話,我才可能聽得進去。
由此,你不難想見我的「程度」了。

說實在,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正確地傳達他們的訊息,但我不是完美的,
因此本書也不是完美的,如果書中仍有謬誤之處,無須分說,那必定是我的錯誤,
而非出自兩位來訪者。

還有一點,我需要釐清的,阿頓和白莎不僅允許我,
還鼓勵我用日後的一些對話來增補先前的討論,
偶爾有些句子也無需拘泥於當時的逐字記錄稿,
這類的指示,有一部份已順理成章地納入書中了。
總而言之,這本書的緣起雖然是出自他們的指引,仍應視為我個人的作品

書中所引用的《奇蹟課程》章節,
也都編入書後的「本書引文與《奇蹟課程》章句代碼對照索引」中。
對於默啟這一部課程的「那聲音」,我心懷無盡的感激,
兩位上師也談論到「那聲音」的真實身分。

最後,我必須向這些年來協助我完成此書的眾多師友們致謝,
尤其是「奇蹟課程基金會」會長肯尼斯(Kenneth Wapnick)。

讀者隨後會讀到,我的上師特別叮囑我向他請益就教,
因而,本書的內容也自然呈現出我從他那裡受惠無盡的點點滴滴。
不過,我仍須聲明,《告別娑婆》裡的觀點純屬於我個人的詮釋與了解
未必代表《奇蹟課程》的立場。

葛瑞.雷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