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五識身相應地轉為意地

這個時候你要留意到,你有沒有用心呢?沒有,你有沒有用功呢?有,你很用功,每天早課晚課都準時做,早上起來沒做早課,那一天好像怪怪的,晚上沒有做晚課,躺下去睡也睡不著。翻了半天,啊,原來晚課還沒做,又爬起來做晚課,做完了你就很好睡。所以你是很用功的,但是你不會用心。
所以,我們在修行上第一條,昨天就跟你講,一定要從五識身相應地先轉為意地,你才有可能修。我跟各位講這個你可能聽不懂了,為什麼要五識身相應地先轉為意地?我跟你補充一下這個東西。因為他下面那一句話講「或漸證獲沙門道果。」你想要漸證得沙門道果,這個五識相應身一定要轉為意地,意識相應身才可以,這裡頭最主要的原因出在哪裡?出在五識身相應地是什麼你不知道,所以意地意識身相應地是什麼,你也不知道。我簡單跟各位講一下。
因為我們在修行,是專業在說明的,五識身相應地,這個人是五識跟外面的五塵境界相結合以後,產生了法塵,再跟你的意識相結合,這個叫做綜合法塵,綜合法塵,我們看「生住異滅」那張表。因為這個地方是比較複雜,這個理論是沒有人這樣跟你分析過了。
本體念(薩婆若海),生滅念(修行領域),善惡念(修養人生),變異念(凡夫生死)。最主要是(生)這一段,這是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住)這個地方,「色受想行」走一圈,就產生一個識。無量的識才構成一個概念,而這個一個識是無量的念,因為這個色受想行識這個叫做五識,五蘊識,然後變成八識識。像愛因斯坦這種腦筋就可以捕捉到八識識,像各位這種腦筋,你只能夠捕捉到意識形態。所以在講第一念的時候,本體念的第一念跟變異念的第一念沒有關係。因為無量的念構成一個識,無量的識構成一個概念,無量的概念構成一個意識形態,所以你的人生都在意識形態裡頭,所以你講一個念頭起來的時候,其實是無量念一起起來的。
擷自《占察懺行法》
欣賞、聆聽、接納
珍惜、尊重、感恩
圓融、廣大、包容

佛門中的懺悔儀式,不求神佛赦罪只求自心清凈

佛門中有一種特殊的儀式,叫「布薩誦戒」,簡稱「布薩」。
布薩誦戒的主要目的便在於懺悔。當然,佛門中的「懺悔」,和很多人所熟悉的懺悔並不完全相同,這是以佛門戒律為基礎的一種儀式。
禪機
據《南部新書》記載,中國古代最早的在家居士的懺悔是南齊的竟陵王蕭子良。一天晚上,竟陵王夢中到東方普光王如來處,聽如來說法後,自己作了懺悔。竟陵王醒來後,對謝眺、沈約等人述說夢中懺悔之事,還為此專門寫有《懺悔》一文,收入《竟陵集》。
為了作好懺悔,竟陵王提倡布薩。道宣在《四分律行事鈔》卷上指出,道安撰寫的是出家布薩法,竟陵王製作的是在家布薩儀。二者同在世間流行,分別為出家僧尼和在家居士遵循。
大徹大悟的鳩摩智
除了自我懺悔外,他人也可代為懺悔。《釋門法戒錄》里就記載了一個奇異的故事。
晉朝北多寶寺僧人道志,擔任管理殿堂佛塔的職務,他先後盜竊幡帳等財物,後來又偷佛像眉間的毫珠,自己將牆壁鑿穿,做假現場,矇混過了關,沒有被發覺。
十幾天後,道志生病了,似乎看見有人拿矛剌他,渾身疼痛,叫喊不止。寺里的僧眾懷疑他有罪業,想替他懺悔。起初問道志,他不肯說;到臨死之前,道志才詳細說出犯罪經過,並說:「我以前實在愚痴,根本不相信因果報應,無所顧忌,造下罪業,受到如此殘酷的報應,死後還要在地獄中受苦。偷竊的兩顆佛像毫珠,在附近農家作為借貸的抵押品,希望諸位師兄弟贖回,代為懺悔,以減輕我的罪過。」
道志死後,眾僧湊錢贖回毫珠,並設齋懺悔。起初請工匠安裝毫珠,無法吻合。眾僧又在佛像前焚香頂禮,再次為道志懺悔,毫珠才得以復歸原位。
法會
佛門非常看重懺悔的作用。懺悔的作用就是毫不留情地自我反省、自我檢查,以後不再重犯。只要有改過自新的決心,往事已過,不再追究,心靈就會從罪惡感中得到解脫,恢複本來面目。犯戒之後,必須坦誠地發露,否則這一罪惡的陰影將永藏心底,成為以後遭受報應的種子。懺悔之後,這一罪惡感的種子也就隨即消失。
懺悔的目的,在於自凈其心不再重犯,如果常常犯戒,常常懺悔,又常常再犯,那麼懺悔就失去作用了。佛教的懺悔不同於某些宗教的祈求上帝赦罪,佛教不相信有什麼神能夠赦人的罪。佛教的懺悔是在洗刷染污了的心靈,使其恢復清凈,今後不再染污。


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平安符》

劃上一道休止符 止息所有善與惡
重新邁上人生路 由敬靜淨踏實出
持平以和為機樞 中庸至道乘世俗
恒誠德培天加助 素位而行不含糊
禍福無門自召入 但憑知足真積福
此乃平安符 如意賜 志為賢儒

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

天道佛音 修行次第

修行次第

   理需頓 悟事漸 修覺觀本容破塵愁

   誠志堅 路究竟 一朝功成自悠悠   吾本

   月慧菩薩 恭領

天旨 來至紅塵 為著佛音 禮請

母安 執筆再言 天時催緊 寶書之著 必要趕速

   愛徒勞苦 功在天庭 望貫道志 完成天命 咳 咳

夫理靠頓悟,證憑漸修。今日明理之士繁多,皆因徒落口頭,行未究竟,只得幻影一件,惜哉!憾哉!若是真心潛修,生死事大,一志直探證佛之正法三昧,則於發生虛妄亂思之根本原因,必設三等漸修次第步驟,方能連根澈除。此猶一潔淨之寶瓶,久裝毒藥,現想除去毒汁,恢復原有之潔淨,必須先用湯水香灰洗滌,還它本來,然後方能儲藏甘露。如何名為三種漸修次第?第一:修習助因:修習一切善業,薰習一切善心,以銷除妄念之助因。第二:真修正性:培養善根,從事真正之修行,用以剖出圓明靈妙之正性。第三:增進善業:在行為上,為善無止境。在治心性之功用上,百尺竿頭,更求進步,如此增進修持,使與現行業力相反而行。所謂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矣!

如何是修習助因?世上十二種類(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之眾生(眾人共生。眾多之法,假合而生。經眾多之生死故名之),都依賴飲食而生存,所謂搏食,又名段食。即是眾生們依時間之分段,用肢體幫忙來吃食,觸食,依靠感覺而食,如日光空氣等。思食,精神上之食糧。識食,心理上之享受。因此眾生,食甘甜食物而能生存,食毒素食物便會死亡。故一切之眾生,要求得佛正法之三昧,應當斷除世間之五種辛菜:(蔥、蒜、韭、薤、興渠!此物中土所無)。此五辛物,熟食令易發生婬慾,生吃使人易動瞋恨。如不戒除,即使善能講說一切經典,心性難入清淨,鬼魅喜與為伍,不知不覺即墮魔道之中。故一般修習菩提,而求無上正覺者,必要永斷五辛。

如何是真修正性?一般眾生要求證入佛之正法三昧,必先嚴持清淨之戒律,永斷婬慾之習氣。不飲酒,不食肉,以火淨食,不吃生物。蓋修行之人,不斷婬慾和殺生之心,想超出三界之外,是不可能也。

如何是增進善業,轉變現在所行之業力?能夠嚴肅持守戒律,沒有貪婬之心,對於外界六塵物慾之現象,漸漸不會奔放流逸。因此收攝放心,回復歸還到自性之本元。對於外界物慾現象之誘惑,既然不去追逐它、攀緣它、那麼六根之生理本能,自然就恬淡清淨,如此使狂逸奔流之妄念休息了,返還到一靈不昧,純真無漏境地。六根六塵之作用,既然能不再生起行動之業力,則十方國土之物質障礙,就一齊消除,皎然清淨,譬如琉璃內懸明月,身心快然,妙圓平等,獲大安穩。而一切佛之圓明清淨微妙之密意,皆會在此種境界中明白顯現,由此即可獲無生法忍。由此再加漸修,則隨他所發現之行持境界過程,安立各種次序之聖位名稱和含義。

乾慧地:欲愛之念業已乾枯,六根與外界物慾即不相偶合。目前之有限殘生,氣質已經變化,不再繼續發生業習。執心虛明不昧,完全為清明在躬之智慧。修持漸久,智慧之性能, 光明圓滿,照耀十方世界。因為只是乾有其慧而已,未能發生自性大定之功德,故名為乾慧地。

1信心住:乾慧地中,祇是欲習初乾,還未與真如自性之法流相接。就以此初得乾有智慧之心,心心唸唸之中,如箭箭中的,中入法性之流,漸漸使真心開展圓妙。從此在真心妙圓之境界裡,重新發生至真絕妙之知見,證得真心原是常住不變,深具真實信心。一切妄想,自然滅盡無餘,完全在中道純真中行,名為信心住。

2念心住:證得真實之信心,明瞭一切都能圓通自在。身心內外和中間三處,不再會受到障礙。乃至對於過去未來,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之一切習氣,都在一念之間,現在目前,自然記 憶不失,名為念心住。

3精進心:真心靈妙圓滿,真精發生變化。無始以來之習氣,都融化成為一體之精明妙用,祇用此種精明再求進步,入於真淨之境,名為精進心。

4慧心住:真心之精明現前,一切作為,純為智慧,名為慧心住。

5定心住:執持智慧光明之境,身心內外,周遍寂湛。在寂靜靈妙之中,有如止水澄波,經常凝定不動,名為定心住。

6不退心:在定境中,發現清淨光明。由定境之光明中,深入自性,有進而無退,名為不退心。

7護法心:此心進入輕安泰然之境,始終保持不失,和十方諸佛之氣分相交接,名為護法心。

8迴向心:保持真心寂照之覺明境界,能夠生起妙有之力量,迴光反照到佛力之慈光。轉向佛的境界中安然而住,猶如一對明鏡,光明互相映照,其中妙影,互相重重映入,名為迴向 心。

9戒心住:心光綿密返還,獲得佛之常凝無上妙淨之力。安住在無為之境中,永遠不會遺失,名為戒心住。

十願心住:住於自在無礙之戒心境中,能夠遊於十方世界,所去都可隨願,名為願心住。

  (以上為十信)

1發心住:若有人用此真實法門,發起以上之十心,心精發生光輝,所舉之十心功用,都互相涉入,圓成為唯一真心,名為發心住。

2治地住:心中所發的明淨境界,猶如在清淨琉璃中,現出內在之光明,前面所發之妙心,隨時隨地都在妙明之心地中行履,名為治地住。

3修行住:發心與治地所涉及之一切知見,都得明明瞭了。遍遊十方世界,都無留礙,名為修行住。

4生貴住:所行與佛相同,感受佛之氣分。猶如中陰身一樣能夠自由求得轉生之父母,互相感應,入於佛之種性,名為生貴住。

5方便具足住:既能隨時遊心於道,猶如初得人身而入胎,已經親承佛之法統。由此再加修行,如胎兒之完成人形,名為方便具足住。

6正心住:再進而形容如佛,道心也和佛相同,名為正心住。

7不退住:身心圓明,打成一片,日日增長,名不退住。

8童真住:再此增進,佛所具有之十身靈相,一時都得具足,名為童真住。

9法王子住:逐漸人形完全長成,出胎在世,親為佛之得法之子,名為法王子住。

十灌頂住:已經長養成人,猶如國之太子,成年以後,行將繼承王位,得到灌頂,名為灌頂住。

  (以上為十住)

由生貴住到灌頂住,乃以入人胎為譬喻,在功用上,確很實在。不過有些人,卻把它當成實相來做,堅執為實有境界,實在貽誤不淺。

此中妙用,唯證方知,要到空有雙融,智慧雙運之實際理地,才解此語。

1歡喜行:既已成為佛之法子,就具足有無量如來之妙德,在十方世界中,一切隨緣順眾生,隨緣而度,名為歡喜行。

2饒益行:善於為一切眾生造福利,名為饒益行。

3無瞋恨行:不但自覺,且能覺他。對於所遭遇之一切煩惱,皆無違拒,名為無瞋恨行。

4無盡行:於未來無窮之時際裡,出生於任何種類之眾生中,不受時間空間之影響,名為無盡行。

5離癡亂行:或演繹、或綜合一切各種法門,始終沒有差誤,名為離癡亂行。

6善現行:在一切根本同一之法性中,顯示各種不同之差異作用,在每一差異之現象上,又能見到它根本之同處,名為善現行。

7無著行:進而至於十方虛空界所有微塵裡,在任何一粒塵中,又可以現出另一個十方世界。如此互相變現,無論現塵或現出世界,都能彼此不相留礙,名為無著行。

8尊重行:種種現前之作為,都是為了救度眾生,使其解脫到達彼岸之第一義,名尊重行。

9善法行:如此圓融通達,能夠完成十方諸佛之儀軌和法則,名善法行。

十真實行:如上所說之各種次序與境界,一一都是清淨無漏中之行業。也都是一真無為自性中本然之流露,名為真實行。

  (以上為十行)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此人如果已經滿足得到神通妙用,成就佛事,絕對純潔天真,遠離一切殘留之過患,當然就要救度一切眾生。但是自己又須滅除心中表示足以度他,或我已度他之觀念和現象。迴此無為之心,都歸向於涅槃之路,名為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2不壞迴向:空壞了一切可以空壞者,遠離了一切可以遠離者,連能壞能離之相都不存在,名為不壞迴向。

3等一切佛迴向:自性本覺之體,湛然現前,覺性已並齊於佛之正覺,名為等一切佛迴向。

4至一切處迴向:真心至精發出光明,心地等於佛之心地,名為至一切處迴向。

5無盡功德藏迴向:萬有世界,與真如自性,可以互相涉入,一點沒有罣礙,名為無盡功德藏迴向。

6隨順平等善根迴向:在佛與眾生平等之性地中,而發生各各不同之清淨之因。依此因而發揮它之妙用,取得涅槃之道果,名為隨順平等善根迴向。

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真實之道根已成就,視十方世界裡之眾生,都是我本性之同體。自性雖然已經圓滿成就,同時亦不忘失救度任何一個眾生,名為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

8真如相迴向:「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於不即不離,亦離亦即之中,兩者都沒有執著之心,名為真如相迴向。

9無縛解脫迴向:真心得到如所如如之境界,十方世界,一切無礙,名為無縛解脫迴向。

十法界無量迴向:本來自性之妙德圓成了,所謂法界之邊際和數量之觀念也滅除了,名為法界無量迴向。

  (以上為十迴向)

上述即是心性修行過程中,所立四十一位清淨心地境界之含義。其次還要成功四種微妙圓滿之加行。(此處所謂加行,是針對以上修治心性之心地法門而言。因為四十一位之修行次序,大部份專指心性之境界而建立其名稱和次序。心地雖然已經得到極高明之境,而在行持之工夫上,還得注意它之功用。這種工夫之功用境界,就名為四加行,以下就基於此,再說明四加行之妙用。)

四加行

1煖地:即已到如佛之覺性妙用,在自己心地上用工夫,好像欲出未出。有如鑽木取火,火光雖未燃發,而煖氣已經流佈,就名為煖地。

2頂地:自己心地上,已經成就和佛所行所履一樣。對於這個氣質殘留塵色之生理之身,外表像是依靠它。其實內在又並不一定依靠它。猶如人登到高山之峰頂上,身體雖然已經上接虛空,入於虛空之中,但是下面還是有些障礙,不能完全離開,就名為頂地。

3忍地:即心即佛,心就是佛。已經證得這個真心不二之絕對真理實境,此心已同於佛道,並且善能得到中道不二之妙用。猶如忍住某一種事的人,心中如有如無,大有忍住不動之意味,就名為忍地。

4世第一地:一切境界和名稱數量,完全消滅。既無所謂迷,也無所謂覺。迷覺乃二邊對待之名辭和作用,現在都成為未悟以前之過去賸語。祇有在不二的中道第一義諦中行,其餘都成為無所謂之名辭,就名為世第一地。

十地

1歡喜地:在大菩提中(無上正知正覺),善得通達,覺心已通達於真如自性,盡能瞭解佛之境界,名為歡喜地。

2離垢地:一切世間出世間諸法差異之性能,都能明瞭它之同一根源,後來併同一地之性也滅除不住,名為離垢地。

3發光地:內心淨極,自性光明發生,名為發光地。

4燄慧地:自性光明已極,正覺圓滿,名為燄慧地。

5難勝地:一切諸法之同異,都不可得,名為難勝地。

6現前地:無為真如自性,自然發露淨明妙慧,名為現前地。

7遠行地:窮盡真如自性之邊際,名為遠行地。

8不動地:一心真如,如如不動,名為不動地。

9善慧地:發起真如心之妙用,名為善慧地。

十法雲地:於修習菩薩過程中,從此以往,修習之功用已畢,功德已經圓滿,到此方是真正修習佛法正位,所謂慈蔭妙雲,覆涅槃海,名為法雲地。

  (以上為修習大乘菩薩道之五十五位次序竟。)

等覺:由凡夫境界,要求返本還元,證得本性真如,必須要逆轉生死海中之妄想流。如有一修習行持者依照上面所說次序,順行而至於正覺之性海,與諸佛法性相交,名為等覺之位,便和諸佛之菩提正覺相等了。

妙覺:到了等覺位以後,覺性才獲得金剛喻心中大定,由最初乾慧地,如是重重覺行圓滿,方盡妙覺,成無上道矣!

以上所說之種種地位,都是用不變金剛之智慧去觀察。認識世間事物,皆是如夢、如幻、如露、如電、如鏡花、如水月、如陽燄、如空花、如海市蜃樓。觀察認識清楚了,在止定境界中,用諸佛所教慧觀,雙融雙運,而清淨修證之,漸次深入,從步步精進之程式上,立此位數。但都是用上述三種漸次增進之方法,修成五十五位之真正菩提正覺之路。如果能夠依此去修觀,名為正觀。

天道佛音 無緣大慈

無緣大慈

   與樂喜捨莫執緣 若水無痕不動天

   大學之道皆佈滿 率性行慈會玄玄   吾乃

   月慧菩薩 欽承

慈旨 應降蓬萊恭拜

娘顏 握筆理開 天運之際 交換子亥 道務翻新

   時也應該 白陽佛子 趁早安排 弘揚聖理

   舒暢母懷 天道佛音 登蓮梯階 各需細悟

   救迷醒呆 天命普化 同登蓮台 咳 咳

一切萬法皆由因緣生滅,這個不曾生滅。自性不曾生滅並非是空,不曾生滅更非是有,因為有與無皆非天然,空與不空亦非因緣。不空之空強名真空,非有之有強曰妙有,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真空即如來藏,妙有即第一義空。六祖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故大乘佛法提倡「無緣大慈」以常轉法輪也。

「無緣」之意即在闡示自性第一義空,不因諸緣生滅而有所染縛,亦即實無所得之意。三世諸佛明悟此玄,故能無住相佈慈而度眾生也!「大」者即是廣泛、普遍、無限、一體、全融之意。「慈」者即與樂也,亦即讓眾生得幸福法喜光明之意。故無緣大慈即是能了覺自性之「無緣空」而廣泛地、普逼地、無限地、一體地、全融地給眾生幸福快樂法喜與光明。

平常大部份之人類與生物,都是以損他利己為競爭原則,希望無限地滿足自我之慾求,故爭奪其他人類與生物之幸福乃是常見之事,有者甚至殘害異己之人類或靈性生物。有些人幫助與關心他人他物,其實是以利害關係作為條件的,因為他所幫助與關心之對象,都是自己所認為有切身關係的。於是他還是殘害攻擊或不關心與自己沒有切身利害關係的人與物。更進一步者則以是非的條件關係為原則,他能幫助與關心如朋友、父子、夫妻等。或則盡心盡力於某種榮譽美名之追求,但卻忽視了或消滅了某種非關係自己的人與生靈,例如:「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很好的說明。諸如上述,雖然在程度上條件關係上有差別,在標準上條件關係不一樣。然而他們都同樣受到條件關係與原則之限制與束縛,致使身心都未能充分發揚出無限自由之本性,故儒家指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溺己溺」,「兼善天下」之金言。白陽弟子奉天承運普傳真宗,即是要發揚這種毫無自私、無所求、無條件之無緣大慈精神。

故修無緣大慈者,不僅能夠以德報怨,而且能夠不執著對方是否願意或能否回報,他能與眾生萬物相親相愛的生活在一起。因為執行這種無緣大慈的精義,故能生活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樂園裡。而這種精神也正是基督所提倡「博愛」之指標。白陽弟子試悟:普度三曹、收圓九六,若無澈悟澈行無緣大慈,何以達之?

悟緣:弟子叩見 師母大人聖安!

四生六道累世輪迴,諸菩薩心持大慈大悲,不忍眾生淹溺於苦海而不救。然既發心救度眾生,又要不著四相,不染因緣,常應常靜,應緣不變,不變應緣,則必體悟「無緣大慈」之精義不可!今日擔當普化收圓聖業之修士,徹底明白「無緣大慈」法心者,當然不少。但末法蒼生,執著較重,往往把「無緣」誤解成沒有因緣,而終日逃避塵緣,自認以此為求清淨之法,或入深山,或閉門謝客、或離人群,種種修法,已離大菩薩入生死度生死而超生死之本意。淺言之,體悟無緣大慈者,必是 一大事因緣之主人,必能廣結佛緣拔度眾生也。蓋「佛度有緣人,沒緣度不得」。既是沒有廣度眾生之一大事因緣,又如何行其大慈乎?故白陽大道,提倡道降火宅,庶民同修,以期人人了悟「無緣」而為一大事因緣之主人,更盼人人皆能覺行大慈而建立人間淨上,甚而究竟佛國也!

師母:愛徒所言不差。儒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道雖無形相可見,卻運行於一切萬物之內外。故天地未生之前既有此道,天地生時,此道貫滿天地之中而運行天地,天地滅後,此道不滅,再以此道開創天地,如此自強不息,而大道本身並無增減生滅之改變。若以佛家語而言則謂萬有因緣而生,各隨因果律而成住壞空,佛性不動不變,故佛性為「無緣染」之緣起性空也。悟此原來之覺者即能應緣大轉法輪,佛光普照三界矣。如此無為而無不為之運轉天地之心,或云:天真獨露之天然行為,就曰「無緣大慈」也。

悟緣:可否請 師母大人舉幾個淺例說明此「無緣大慈」之實際,以讓修上有所遵循!

師母:善!吾就應愛徒之請,略為淺釋。

天之覆,地之載,三光之燭,無分爾吾,遍及一切,養育一切,無執功德,無著四相,永遠自自然然。此者天心無緣大慈之流露也!聖人之教,因才而示,有教無類。佛陀之慈,遍及四生六道,說法四九,尚言:「若有人說佛說法,是人謗佛。」

此意安在?佛陀為一大事因緣而降生,在人間留下無緣大慈之模範。今逢天開文運,白陽大道,奉命普化三曹,收圓九六,白陽修子正應好好發揮此無緣大慈之精神,以自覺覺他也!

悟緣:叩謝 師母大人開示之恩!

上天覆蓋萬物,大地托載眾生,三光普照古今。不因為你是仙佛而特別厚待,更不會因為它是化生之類就加輕匆。空氣之長養眾生,不論男女老幼,不分高矮肥瘦、不別美醜善惡,總是一樣地供給呼吸。太陽光不會因為你剛升了官就特別照耀你,不會因為他剛做了壞事而不照暖他。想想天地之運行那麼的自然,雖然無言無語,卻在默默地闡示最奧妙的佛法真理。難怪古哲要云:「萬物靜觀皆自得」。

弟子再恭請 師母大人,開示修在火宅之士,應如何實踐無緣大慈之道?

師母:子云:「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素夷狄行乎夷狄。」夫富貴、貧賤、患難、夷狄者各有其道、各有其德,體其道用其德,行而入於世間,各素其本位,各盡乎其心性,知天而事天,無為而為之,無求而行之,但以此率性而之可也。老子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常無者即無住也、無緣也。常有者即大慈也。三教聖人原來同心。修士志於學道,亦當不淫於富貴,不移於貧賤,安順於患難,無別於夷狄,盡心傚法 彌勒慈尊之笑開天下一切愁之胸懷,於緣會處行其所當行也。白陽修士體悟無緣

大慈而能素行其本,則士、農、工、商,各正其業,各精益於福利生民之事物:父子、夫婦、兄弟,各盡其天倫之職責,總之,人人各素其本位,各盡其天職,而於世間行其所當行之一切合於真理,合於道義之行為,則人類之社會與家庭組織即如天空之星辰,各依其軌道,恆行於空際而無互為侵撓與觸撞也。如此由小而大,而一而全,則白陽大道之神聖使命可達矣!

天道佛音 一心合三極

一心合三極

   無極理天法身依 應身太極氣天騎

   佛極像界報身在 三極如如原是一   吾乃

   月慧菩薩 恭奉

天旨 續降凡間 緣開金篇 禮參

母駕 穩合徒靈 子時將至 悟緣靜心 屏了諸塵

   沐光天恩 天時顯化 運轉筆靈 咳 咳

夫天本一天,極本同極,心原同心。所謂空色不異如如是也。今道務之中,常把一天分成理天、氣天、象天;一極分成無極、太極、皇極:一心分成道心、人心、肉心。故而修子隨論入囚,由此而生善惡高低之念,雖明:人得一日大之理,卻行離一之業。哀哉!聖賢設法應才應根之論,無非在方便之處開門,於慈悲之地施法。無奈眾生不悟萬法皈一,萬法皆空之理,故不能覺會三天同天,三心同心,三極同極之妙。

白陽大道奉天承運,普度三曹、收圓九六,平收萬教者,不僅要弘揚性理真傳,更要讓末法眾生皆能體悟一心三極之玄奧,此點白陽弟子可於五字真經中領會。而由此明白應運收圓佛闡揚一心三極之大慈大悲心懷。白陽大道之五字真言,啟示慈悲之救世主 彌勒慈尊,如何信解行證「一心三極」之境界與歷程。

彌勒慈尊之生命實相曾經像所有三世諸佛眾生一樣,為了超越有限、短暫、相對之現象界,追求無限、永恆、絕對的本體世界。因此唾棄現象世界之一切,乃至於斬七情、斷六慾、掃三心、飛四相,期望達到無限、永恆、絕對之本體境界,此者可謂 彌勒慈尊之無極心(法身、理天)之驗證,認為現象世界虛妄不實,因此一心追求超越甚至唾棄現象界,以達到空無所有之境地。但是 彌勒佛心不只於此而圓滿,它之太極心驗證了本體不離現象,現象不離本體色不空二之應身。因為若執著在本體方能永恆、絕對、無限,乃是遭受永恆、絕對、無限所局限,(應無所住亦是一種住,空集合亦是一種集合,無色亦是一種色)而成為有限、相對、與短暫。因此 彌勒佛心不止於無極心,更進一步體悟行證太極心,使本體與現象如膠似漆,本體中能顯能藏現象,現象中能顯能藏本體(道用,常應常靜)。彌勒慈尊之皇(佛)極心又更深一層體悟現象即本體,本體即現象,因而人類可以建立地上天國!世界大同淨土也。

彌勒慈尊之生命實相經過無極、太極、佛極之心路歷程後,體悟此無極心、太極心、皇(佛)極心,乃是自性靈魂本來就具有,分言之一而三,合言之三而一。從此 彌勒慈尊之靈魂,信解行證「一心合三極」,而成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救世主。白陽弟子若是瞭解白陽大道之五字真言妙心,則知白陽大道即在發揚一心三極之法義,希望藉此普度眾生,讓所有眾生信解行證一心三極,傚法 彌勒慈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大慈大悲。白陽弟子應體認只要所有眾生都能信解行證一心玄極,闡揚性理天道,完人道、配地道、應天道,那麼自由、平等、博愛之大同世界,及無限,永恆、絕對之地上天國,人間淨土,必會在有目共睹之時來臨。

悟緣:弟子叩請 師母老大人聖安!

修士每言人間似苦海,輪迴最悲哀,故百般精進,祈能早日超生了死,登理天、面 無生。或雲三期末劫,如何可怕,要求人如何如何方能逃災避難。今聞 彌勒慈尊一心三極妙法,頓然明白所謂超生了死,乃是澈悟自性一心三極,不貪生不怕死,人生死度生死,而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者方能登理天,而真正地不為輪迴劫難所制所苦也!

師母:是也!佛云:「心淨即佛上淨」。覺者:人間即理天,迷者:身處理天猶溺苦海也。故地藏菩薩言:「吾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蓋其體悟一心三極,故入地獄亦如登理天也!

悟緣:叩謝 師母流傳天心之大恩!弟子愚昧,恐今末法眾生慧為業覆,不能深入佛法大義,懇祈 師母大人於淺處廣為解說。

師母:善哉!吾當應緣而說。

佛有三身:法身、應身、報身也。法身即無極理天;菩提自性。放諸彌六合,卷之退藏密,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遠弗屆,無微不入,非垢非淨,非方非圓,非青非黃,人人本有,個個具足,三世諸佛,蠢動含靈,皆同此身。此身非言可說,故佛云:「不可說」。道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法身乃宇宙萬象之體,諸法緣起之源,十方諸佛之母,無量功德之根,無量智慧之心,無量妙行之本,天地萬物以生,曰月運行以成,有情無情以存,千經妙理難宣,萬典奧義難詮,不畫、唯佛覺,不言、唯聖明,名大道名上天,曰真如曰中庸,曰菩提名實相,尊曰 無生老㊣,天言無極理天。

佛云:「不移半步到西方」言此也。又云:「心淨即佛土淨」亦言此也。故理天處處皆是,爾在理天,他在理天,我在理天。爾有理天,他有理天,我有理天,共一理天,言說難詮,唯覺可登。理天不生不滅,故信解行證法身者可名超生了死。六祖名言:「原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其已悟證法身故登理天而大轉法輪也。(法身乃不可思議,不可言詮,以上皆形容也)。

應身即大道之用,如鏡應物,一氣流行,隨緣而轉,運行因果之成、住、壞、空者即此應身氣天也。 彌勒慈尊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儒家之參贊化育,自強不息。道家之無為而自然者。皆是啟示大道妙用應身之名言。應身無形無相,因緣而用,或雲因果,或雲五行氣數,故應身大而合法身,不離法身,即是法身(大願者能涵蓋一切而不執不住)。小而執緣而成願力身。故修子必須大其願以合法身。如 彌勒慈尊之普度三曹、收圓九六、龍華三會。南海古佛之聞聲救苦。大乘佛法之世世願行菩薩道等,皆是大其願力以合法身之聖例也。

報身者象天皇極也,因緣而生,因緣而滅,森羅萬象如是,眾生亦復如是(行善獲福報,作惡受惡報),然報身不離法身、應身。故修子當悟一心三極妙意,悟法身、行應身、修報身也。悟法身者,信解覺悟無極心登理天而超生了死。行應身者,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修報身者,眾善奉行,諸惡莫作也。(圓滿報身即合法身矣!)

悟緣:弟子百叩 師母大人解此甚妙法義大恩!

由上當可明白理天諸佛由人作之理,更明天堂地獄皆由心造而如來乃無去無來之妙義也!

師母:中庸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天定之本然即定法身理天無極。率領這本性運行一切,即是萬物遵循之應身大道。修報身即修養這種率性之本能而眾善奉行、諸惡莫作,也是一切教化之共旨。故「天命之謂性」是無極,「率性之謂道」是太極,「修道之謂教」是皇極。白陽修子,身受性理真傳,三身皆具,若能當下體認信解行證「一心合三極」之道,則超生了死,回理天、面 無生,甚而同助天盤,皆無所難矣!

仙佛慈訓

仙佛慈訓

一個一個的試題  輕輕放在你的生命裏
修道人遇到問題  你是習慣平心靜氣 感恩珍惜  還是習慣滿腹怒氣 埋天怨地
如果你對上天的一切安排  人生的所有際遇  都心存感激滿懷謝意
相信你所面臨的壓力 必將啟發你無窮的潛力
如果你對命運的一切佈局  生命的所有點滴  都當成打擊滿懷敵意
就算你的腳本是喜劇  也可能演出令人扼腕歎息的悲劇

好壞全都掌握在自己手裏 除非你放棄 除非你不爭氣

一步一步會留下足跡  一言一行會留下成績
努力不懈會創造良機  主敬存誠會創造奇蹟
白陽大戲精彩可期      不要以評審自居    只要謹慎小心答題

立愿了愿為第一   道之宗旨永不離   佛規禮節莫忘記 

 言行舉止要得體  若肯依此行去   保證你一定萬試如意

(2)活佛師尊慈訓:

在不斷的挫折中累積經驗
在種種的嘗試中增長智慧
在關關的考驗中堅定志向
在進退的取捨中篤發心志
在窮迫的困厄中淬勵堅毅

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天道佛音 一大事因緣

一大事因緣 

月慧菩薩慈訓

一大事因緣

月居坎中自明明 慧受影覆名眾生
菩提大道本如是 薩覺原來無影靈

吾乃 月慧菩薩 承受

天旨 降靈凡間 著作金篇 先參母駕 再面悟緣 愛徒榮幸 道志誠堅 承天頒命 合著書篇 隱名埋姓 以免名煎 子時已到 速靜心蓮 運筆宣言 諸天護衛 不得倒顛 咳 咳 佛陀世尊初成正覺時,為諸大菩薩,說華嚴大教,以明一攝一切,一切入一,之重重無盡法門。如一人所佔之空間,不過渺小數尺,所佔之時間,不過短少數十年。但若從其家庭環境,六親各方輾轉推尋,即能明白此人實與全世界一切人類及物質,皆發生親疏之關係。

蓋家庭六親眷屬,又各有其六親眷屬。至於人類生活環境方面所需之衣、食、住、行、育、樂,又需假各種人工物力,而各層人工物力,又各有待而成之種種人工物力。故輾轉論之,一人雖微,實可總攝宇宙萬有而無遺,故曰:一微塵之內可以顯示十方國土,此為佛陀稱性之說,名「法界緣起」學。謂法法皆「稱」法界性而起,故法法可以周徧於法界,代表此重學說,而發揮最為透闢者,當推賢首、真言兩宗。

佛陀說:「華嚴法界緣起」時,有一類人天二乘之機,不能瞭解此中深妙之理。於是佛陀為之改說阿含小乘,明四諦(苦、集、滅、道)因果之理。謂由貪、瞋、癡、愛種種不善之因,則感世間之苦果,若依戒、定、慧等善法而行,則成出世之樂國,名為「惑業緣起」學,廣明入世出世之生滅因果相,代表此重學說,而空、有為門不同者,乃成實、俱舍兩宗。
佛陀繼阿含後,為引二乘人回小向大之故,在方廣時闡明一切菩薩應當修學之法相,此諸法相,一切有情,互為增上。由共同活動力而變現者,則成共同依止之世界,由各個活動力而變現者,則成各個之人生,總此人生世界之現象,皆依第八阿賴耶識受熏持種而有,故為「賴耶緣起」學,而代表此重學說,而組織最嚴密者,為唯識宗。

方廣時雖假賴耶緣起,說明宇宙萬有之因果相,這不是說萬法有決定實在性。眾生不能了悟,妄執諸法有實自性,故佛陀於般若時,釋明「緣起性空」之理,直顯空寂之體,不生不滅、不去不來、不有不無、不一不異,乃至世間、出世間之生滅幻相,俱不可得,故名「無性緣起」學,而代表此重學說者,名三論宗。

方廣緣起,多說生滅現象,故眾生易著見有,般若無性,多釋空寂本體,故眾生易著見空,實則佛陀說法,性相不二,空有互融。以性不離相故,即有而說空。相不離性故,即空而說有。由是般若後,更進一步,顯明凡聖不二,生佛平等之真理。以法性不變而隨緣故,由一平等佛界,而成染淨差別之九界。以隨緣而不變故,即差別九界而成平等佛界。故法華會上,世尊普為在會弟子授記作佛,乃至遙記未來。凡聞是經一偈一句者,皆成佛有分,以佛性人人本具故,是名「真如緣起」學,而代表此重學說,而立論最為圓妙者,名為天台宗。

此以上乃佛陀以五時(華嚴、阿含、方廣、般若、法華)而釋一大事因緣也。而此五重緣起,由淺入深,概可代表整個佛學,修子靜心參之,寧遠平哉!


悟緣:弟子叩安 師母老大人,不知弟子可否提疑,恭請老人家您開示否? 

師母:悟緣不用多禮,你乃奉命著書之人才,有疑儘管開請,吾當應機釋諦也! 

悟緣:世尊為一大事因緣而降生在五濁惡世證佛,大演三藏經律,為眾生鋪設一條登天覺路。而代代祖師亦為一大事因緣而薪火相傳,維繫正宗,留下了眾生如何返本還原之模範經驗!請問 老人家,眾生跟一大事因緣又有何關係?

師母:眾生者,眾因所生,眾緣所成。由上面之五種緣起論可以明瞭眾生亦是從「一大事因緣」生而來。要從「一大事因緣」滅而去,來去生滅者因緣也,非自性也,故云「緣起性空」。 輪迴亦從執緣而起,其所執之緣乃三毒、五蘊、六塵也。菩薩乘願入生死度生死者,入輪迴轉法輪而無畏佈者,乃覺悟諸塵(相)為緣起緣滅,於自性不相染縛。故六祖云:「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悟緣:如此說來,煩惱亦是執緣者所有,他們因緣而喜,因緣而惱,若緣與慾相投,即生喜心,緣與慾相違,即生苦心。起心動念,皆隨緣而轉,不覺自性清淨應無所住,故入煩惱住煩惱,而不知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之意。其實煩惱從一大事因緣而來,若能了悟「緣起性空」則煩惱何懼哉! 

師母:孺子可教也,悟緣慧根果真不凡,能舉一反三。難怪 上蒼要借重你。望你能多體天心,於虛空處會悟而助道。生死者,一大事因緣也,緣起即生,緣熟即成,緣衰即退,緣滅即死,直如自性,無生無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唯大菩薩能了然於心,而廣結佛緣,造就佛國也! 

悟緣:感謝 師母老大人之開示,弟子謹記慈訓!

 師母:樹大招風,望你能低心而不被名累,不起揚名之心,則自無後患!爾必能體悟「無緣大慈」之道也!肉身亦從一大事因緣而來,要知無緣則無身,有緣方有身,俱人緣得人身,造畜因得畜身,因果鐵律,如佛亦是。故欲得人身,必守人道,欲獲佛緣,先修佛因。佛緣者,徹悟「法界緣起」、「惑業緣起」、「賴耶緣起」、「無性緣起」、「 真如緣起」之妙義,於諸緣中如如不染,而參贊天地化育,常轉法輪者也!仙緣者,積聚大福報之執緣者,積福雖厚,仍屬有限,報盡則墜,猶如氣數之代謝,故名「氣天神」也。正緣者,實行八正道者也。若以人類日常生活而言,則儒雲:「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者乃最能中肯。蓋人若務本立本,即與道合一矣!人類之本者,本來面目也,佛性也,道也。故證道曰:「返本還原」。再言處事接物待人者,亦各有其本。對整個天運而言,人之本乃順天辦道。對整個人類而言,人之本乃博愛而天下為公。對國家而言,人以盡忠為本。對父母而言則以孝順為本。對朋友而言則以信義為本。故以此類推,每種關係,必有其應盡本份,而聖人設教所以昭示世人者,無非此務本立本之道。能務本立本則諸緣皆正,故曰:正緣也。 

悟緣:如此推演,宇宙內外,無一可離此一大事因緣者,即單純中存有繁複,而繁複中又具整體之單純。而覺與迷如下:覺者:一大事因緣之主人,用之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迷者:一大事因緣之奴隸,受之迷惑而生死輪迴,痛苦。 今白陽弟子,俱人身,生中土,遇明師,逢真道,佛緣在握,能不發心成為一大事因緣之主人否? 

師母:善哉!善哉!果能如斯,則人人是悟緣,悟緣即人人矣! 今夜就此結筆,吾回理天!

『活出生命的光彩』 活佛老師慈悲

『活出生命的光彩』 活佛老師慈悲

無論你的境遇順或逆,你必須活出英雄的志氣;
無論你的歲月長或短,你必須活出生命的光輝;
無論你的事業成或敗,你必須活出永恆的價值;
無論你的地位高或低,你必須活出偉大的奇蹟;
無論你的學問多或少,你必須活出無限的智慧;
無論你的時運好或壞,你必須活出人生的完美;
無論你的未來會如何,你必須好好奉獻你自己;
無論往後日子怎麼過,你必須活出生命的光彩。

不休息菩薩結緣訓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歲次戊子五月十二日光慧崇德佛院
發一崇德海內外全體點傳師後學與前人陳鴻珍結緣
 白者無瑕 煜煜透光輝
 水流不腐 清淨本心扉
 聖賢行道 純純無所為
 帝行大正 真真德依歸            吾乃
白水聖帝 奉
 旨 帶菩薩 下凡間 進門參叩
母駕 問聲弟妹 各安為 靜靜心氣 主敬存心 因時不多
  言語止迴 令伊元貞 自己批垂         哈哈

 不存私心真行宣 大道奉行展歡顏
 休止爭戰唯以道 道尊德貴用心虔
 息却私心天性現 天命永追放光鮮
 菩提覺路真考驗 真者自真白陽演
 薩陀悠然誠不變 一點真心始終延       吾乃
不休息菩薩 元貞是也 奉
  命 隨老前人 重返人間 參叩
 駕 問聲弟妹同修 各平安
 我之後學 速速百叩天恩謝 吾再一一道訓宣  咳咳
 吾之後學 請張佛椅  請 老前人上座 大家一起 向 
 老前人 接駕 請安

滾滾淚水不由滿面 這是歡喜的眼淚
這是感恩的眼淚 亦是感動的眼淚
我們有幸 在老前人領導下
辦道理念正確 修道心誠不缺
全是照著 祖師 師尊 師母 一脈真傳 真心修辦
故而
老母慈悲 慈憫蒼生疾苦 
賦予我等 真修真辦人 光明朗朗之大道
大家團結 精誠合作 所做之事 非為一己之私
非為一人之道場 乃為芸芸眾生謀福祉
望我同修 當精進 誠懇 無私 無我
天命之行取其德 德業之造在仁厚
故今修辦賢弟妹 認準金線一條
視透大道傳演 明白使命身荷
當時時戰兢 時時謹慎
  要求自己 合其眾人
  要求自己 圓滿眾生
  要求自己 成就眾生
  要求自己 諧與眾生
一同開創 美麗 和煦 之彌勒家園
大家認為好不好?是不是?
仁以為己任 但恐自己不完善
但恐自己不完美 但恐自己不完滿
望我同修 時刻提醒 精進不已 努力追天命
天命尋有德 天取人一真心
天取人一真善 天取人一真信
絲毫不假 亦不馬虎 好自向道 抱道奉行    好不好

感謝發一各良賢 靈隱天恩與天元
德化同義慧音見 慈法慈濟福慧添
各個單位來感謝 感謝大家同心圓
發一道務之開展 非我崇德獨領先
爾們大家之誠心 感動上天大宏寬
爾們修辦真修煉 上天嘉許慈悲延
謝謝大家之關照 往後日子各負責更團圓
他老志業再續起 再創新局更光鮮
一直感謝天祥來 還有光耀道宏揚
人人知存至誠念 無私大公恩加全
他老宗旨與悲願 更望大家行圓滿
時看己身以禮合 學習永恆把任當
天元佛院學會等 仍盼道務互成全
如同以往時聚兮 團結一致以修辦
將道傳揚更顯著 普及萬方與良賢
將咱之道傳永久 里程都要更可觀
咱們愈辦愈寬廣 應該愈修愈喜歡
時時都能注於此 還望眾賢仔細參
將咱發一更光大 揚名國際傳永遠        好不好
停起朱筆    咳咳

放眼望去好熟悉 大家可好可安怡
一直疼愛之後學 辛苦你們這一起
回歸本位雖安怡 依舊掛牽後學你
道務中心負責群 秘書辛苦言嘉許
人人皆是小心擁 更有道心不偏倚
選拔精萃在地區 立人之上非權利
修辦開創皆辛苦 負責公事與事理
大家體諒互幫助 大家有心共期許
謀合謀合謀合和 過度時期多協進
人人皆是理天子 由天而降任擔起
大家一致同合兮 集思廣議創新局
我之心間不曾忘 思思念念大家庭
故而老母藉封號 不休息菩薩
上接老母之厚愛 我之後學更積極
人人做個不休息菩薩 還怕道務不開展
還望我之後學們 重發心愿再奮起
人人秉著 仁心 慈悲 容忍 勇敢
好好創建這道務 好好修建達合宜
見人修道無是非 見人修道無徬徨
管好自己之德業 唯恐不足 時刻修心
提醒自己 多多體諒眾生 瞭解眾生之所需
行之中庸不易不倚 
圓滿生命每一生 每一環節
圓滿道場 由爾大家 攜手合作 同心同德 
振奮崇德大道場 拯救蒼生之疾苦        好不好

各道務中心 各道場之負責群
前來佛前 仔細瞧瞧
跪於佛堂 面向佛堂 好好向
老 母 祖師 師尊 師母 老前人
好好重發心愿 找回本來初衷
真懺悔 真發心 真行道 真成道
抱起合同這當下
否有心心為眾?亦是心心為己?
否有體貼後學?或是樣樣巧取?
否有真心奉獻?或是心存私意?
否有體天應人?或是見人不是?
否有推功攬過?或是求功求名?
莫忘了初發心 捨去名利進道場
豈能夠時日久 反而不及世間人
修道本是長久事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
故而同修之間 善盡提醒提攜之職
純真的熱忱 時時來進行
無私的付出 時時來圓滿
慈悲的心念 時時不忘卻
喜捨的行為 時時不放棄
行道之中難免有阻礙
在上位者 需盡指導 督導之責 而非主導與阻導
修辦乃是生命的投資 而非生意的投機
大聲呼喚我同修 人人菩薩愿立起
三清四正 雖是耳熟能詳
但還需落實 在日常修辦之中
是自己來做起 是自己來嚴謹
以身作則為模範 有德載道人敬服
更望我同修 能看淡這七情 能突破那六慾
善用爾之專長與才能 濟弱扶傾公心一片
你們說好嗎?大家請起

同聚一堂真歡喜 山河戀且來唱唱
母親的手我想聽聽 一切如同我在世
三才也來唱唱
拍拍手 大家唱的很好 我很感動
藉著三才 藉著大家 留下真摯的眼淚
大家擦擦臉 擦擦眼淚
別忘了 我是不休息菩薩 我依然與你們同在
大家要好好發心 
將對我的思念 化作力量
將大道的真理 來傳揚
將 祖師 師尊 師母 老前人
及各前賢的事蹟行誼與德行
在你們身上看得到 感受得到          好不好
大家休息片刻 喝水洗臉 再待下刻再說明
奉天行之知牢籠 同修同進無私修
感謝你們之來到 祝福聖業永傳流        咳咳

湯董董娘看到了(和大龍) 謝謝蛋糕
初一十五 謝謝你們之熱忱
近來身體可好嗎 近來心情否如意
世間無常無常啊 咱們大道真是好
在佛堂前〈我靈前〉打開通天竅 許個愿望服務眾生
裡面很多點傳師 大家都是有天命
有德之者亦很多 找個有緣來指明
不再猶疑 速速求之 真天道
天不虧 人不虧 天助你 你助天        好不好

日本道親各點傳 時時關心在心坎
見了這面不一樣 借用乩筆來語言
近來大家好不好 否有精進作賢男
很是想念那道親 何時請我來結緣
去到天一來看看 疼愛之情藉筆傳
我雖不在人世了 依舊疼愛爾們焉
道務發展需要爾 爾等誠敬莫敷衍
爾們戰戰兢兢進 自我成長任承擔
改日有機再細述 爾們傳達我想念
大家好好保重啊 尊師重道不倒顚
謹守佛規真表現 帶領眾生走道前        好不好

新加坡之眾點傳 提起智慧容止觀
崇德佛院如何了 爾們否有用心專
年底安座先恭禧 大家用心我知然
道務推展不容緩 後學照顧更問暖
前賢後學同一氣 開創新民達滿圓
日後有機亦前去 如今結緣同一般
爾們可有歡迎啊 願爾大家和氣團
隨於前賢之腳步 亦步亦趨表恭謙
望爾傳達我想念 各位道親於佛壇        好不好

看看廣大吉隆坡 亞羅士打聖業謀
家大業大更謹慎 錢財男女皆明由
修辦最怕著迷糊 不清不楚惹坎坷
修道之人慈心有 更當正氣與天謀
大家修辦有緣份 雖然意見有相左
有了意見有進步 宗旨抱定學聖佛
皆以一心為大眾 莫要愩高而失和
道在己身之成就 非是言語之闡說
認清自己之使命 虛心求教行活潑
大家皆是善良子 溝通無礙向前走
兩地聯合選日子 吾將結緣續分說        好不好

泰國廣大道務陳 大家辛苦會於今
熱帶國家去宣道 不忘熱心與熱情
團結合作不分彼 付出不求回報人
我們能夠幫助人 那是福氣合天心
天不負人當肯定 持善精進二六勤
望爾道務能一致 大家合作和諧成
來日有機排時定 我亦前去結緣臨        好不好

遠道而來洛杉磯 大家有心不乏疲
先進國家之修辦 更需用心智振提
還有東岸那紐約 波士頓是好賢奇
舊金山啊點傳者 亦當精進星月披
咱們有幸領天命 恐行不足需積極
勿要藉口來提云 可惜領受天命矣
望爾大家點傳者 平心靜氣盼思起
如何道務能宏展 如何解救眾生及
念念為道方不負 老前人之苦心矣
爾們是否亦想要 吾去結緣看看你
大家商量好福氣 共同分享樂怡怡        好不好

印尼棉蘭雅加達 道務中心認真達
大家以往諸同修 找回和諧樂無涯
以往誤解說明後 速速與眾道船划
不再喪志悲傷泣 急起直追頂呱呱
日後有機亦前去 與爾大家說說話        好不好

香港澳門好熟悉 大家前來互提攜
家家供佛可生佛 真修實辦無偏倚
末後一著真修煉 躲劫避難非虛語
爾們修辦不忘本 飲水思源常歡喜
報恩了愿行正義 不因權貴而委屈
道心穩固何能替 上天助化顯化矣
他日再告明詳敘 爾們亦是排定期
我將前去關愛顧 爾們保重有用體        好不好

今有澳洲紐西蘭 誠心對我表心肝
大家開荒皆辛苦 大家有緣惜善緣
他鄉異地資源少 互相幫助為要端
修辦之中互勉勵 增長道氣天恩沾        好不好

印度南非真是遠 還有南美道辦傳
韓國弘展在即日 大家好好用心傳
其他各國亦關注 大家辛苦辦道宣
我定助化爾們等 且望誠心到永遠        好不好

五大文教基金會 開創有成集智慧
各位負責董事長 且要懂事力行為
身擔責任是義務 非是權利之輪廻
任重道遠自期勉 效法前賢為精髓
責任重大爾擔起 更是謙虛溫良推
人生有限之時日 淋漓盡致來發揮        好嗎

天元佛院負責者 負責之群使命荷
十一單位更尊重 大家連繫更聯合
所有活動溝通進 敬老尊賢方賢童
凡事公正公開化 凡事平等平心和        好不好

福山大家可都好 近年少去關心了
爾們有心孝道盡 他老歡心為驕傲
大家好好保重啊 責任重大天心邀        知道嗎

看看遠方溫哥華 崇德佛院真不差
大道之行非私己 望爾能習用心察
多倫多之道親們 亦是可愛真高雅
好好辦道不會錯 渡人求道找根芽
日後有機我會去 與爾大家說說話        好不好

菲律賓更發心 點傳用心渡迷津
不分你不分我 無有種族皆相親
大家啊辛苦了 開創道務太用心
我已去菲律賓 各地顯化很用心
你們啊要長大 擔起重任鬼神欽
若喜歡我前去 結緣關心齊德臨         好不好

崇德大樓很乾淨 大家用心有熱情
來往道親要成全 公心一片心光明
大家都是很可愛 也都很乖很有心
傳達我之關心意 問問大家我心疼        好不好

光慧之中關心連 大家盡心好心田
上至點傳與講師 各位道親皆周全
住在若大之光慧 辛苦大家費心呈
還望大家初發心 如同赤子不迷矇        好不好
七大道場皆祝福 年中檢討說清楚
今日因時甚有限 擇日再來言明囑        好不好
三才大家來佛堂 你們最乖疼心房
上天橋樑甚尊貴 道場骨幹大道揚
可要時時來精進 靜淨二字敬為方
爾們有心誠敬抱 上天加靈妙理揚
三才當要公心用 正心正念無徬徨
幫助道場老天助 天人合一顯妙章
日後亦要來研究 一年兩次課聽講
前賢點傳商量告 如同那時三才班
可以來此靜心念 更當充實培德彰        知道嗎



最最掛念是玉隆 大家辛苦皆有誠
點傳照顧三才們 點傳用心在玉隆
阿杏腳力可好嗎 我亦關心如往同
你們放心我交代 大家照顧好玉隆
你們也要看好家 善盡職責在玉隆         好不好

照顧我之小姐們 還有護士醫師群
你們大家辛苦了 我很感謝很感恩
謝謝你們之照顧 一切辛苦我知心
如今我已回天了 亦是隨同來關心
你們有心我知道 用心於道我歡欣
趁著今時白陽運 快馬加鞭辦一程
不負老天之恩惠 不負我之關心呈         好不好

清靜人員道真修 修道無為無所求
清靜之者為辦道 且要善用將道宏
莫要浪費爾時日 一日當作兩日有
發揮才能了己愿 行之無悔樂悠悠
因時短暫來道訴 年中之時再詳說         好不好

他老催促怕你們 辛苦 肚子餓
所以要我少多說
天津姊妹來傳想念 我之想念綿綿無兮
還望你們能夠修辦 明理明心明志向
協助大道好好發展 更要感恩眾人們
為咱們之付出與關心 照顧與觀顧
心有感恩為出發 
在天敬祝妳們 一切順心如意 道念堅定
代我傳到到天津 我之用心要知道         好不好

祝福之言來傳遞 祝福大家 身心健康 道務鴻展 人人平安 
人人都是立定志愿 表白上天廣渡眾生 無怨無悔  好不好
隨與他老 辭叩
 駕 再別可愛之後學 各位同修再見了        咳咳 退



聖業永昭
(68年:敬老尊賢飲水思源冠頂訓)
       調寄:山河戀

五嶽壯嶢岧 天恩瀰高 既知曉使命肩挑 法聖冰潔操
一柱擎天志勝雁門豪 敬松節老者 尊浩德賢劭
飲清澈泉水 思來處源沼 是中流砥柱 為普渡這三曹
否憶起了洪誓大愿 否憶起了濺別淚滔
今朝幡然悔悟 怎不黯然神傷 怎不痛定心表
恩未報 愿未了 湯可赴 火可蹈
使命 使命 永遠不能忘 手執生死錫杖 背負乾坤羅包
恩未報 愿未了 湯可赴 火可蹈
使命 使命 永遠不能忘 手執生死錫杖 背負乾坤羅包
百折不屈不撓 丹心皇恩圖報 願我徒兒們 聖業永昭


母親的手

在那懵懂的季節 很多事情我還學不會
是你耐心的牽引我 給我依靠和安慰
寒冬為我蓋暖被 夏日為我拭去汗水
付出從不求收回 從那白天忙到深夜
看看天上彎著那半邊月
像那母親的側影一樣美
推動搖籃的那雙手
也推動了整個世界
看看天上彎著那半邊月
像那母親的側影一樣美
推動搖籃的那雙手
也推動了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