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大慈
與樂喜捨莫執緣 若水無痕不動天
大學之道皆佈滿 率性行慈會玄玄 吾乃
月慧菩薩 欽承
慈旨 應降蓬萊恭拜
娘顏 握筆理開 天運之際 交換子亥 道務翻新
時也應該 白陽佛子 趁早安排 弘揚聖理
舒暢母懷 天道佛音 登蓮梯階 各需細悟
救迷醒呆 天命普化 同登蓮台 咳 咳
一切萬法皆由因緣生滅,這個不曾生滅。自性不曾生滅並非是空,不曾生滅更非是有,因為有與無皆非天然,空與不空亦非因緣。不空之空強名真空,非有之有強曰妙有,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真空即如來藏,妙有即第一義空。六祖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故大乘佛法提倡「無緣大慈」以常轉法輪也。
「無緣」之意即在闡示自性第一義空,不因諸緣生滅而有所染縛,亦即實無所得之意。三世諸佛明悟此玄,故能無住相佈慈而度眾生也!「大」者即是廣泛、普遍、無限、一體、全融之意。「慈」者即與樂也,亦即讓眾生得幸福法喜光明之意。故無緣大慈即是能了覺自性之「無緣空」而廣泛地、普逼地、無限地、一體地、全融地給眾生幸福快樂法喜與光明。
平常大部份之人類與生物,都是以損他利己為競爭原則,希望無限地滿足自我之慾求,故爭奪其他人類與生物之幸福乃是常見之事,有者甚至殘害異己之人類或靈性生物。有些人幫助與關心他人他物,其實是以利害關係作為條件的,因為他所幫助與關心之對象,都是自己所認為有切身關係的。於是他還是殘害攻擊或不關心與自己沒有切身利害關係的人與物。更進一步者則以是非的條件關係為原則,他能幫助與關心如朋友、父子、夫妻等。或則盡心盡力於某種榮譽美名之追求,但卻忽視了或消滅了某種非關係自己的人與生靈,例如:「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很好的說明。諸如上述,雖然在程度上條件關係上有差別,在標準上條件關係不一樣。然而他們都同樣受到條件關係與原則之限制與束縛,致使身心都未能充分發揚出無限自由之本性,故儒家指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溺己溺」,「兼善天下」之金言。白陽弟子奉天承運普傳真宗,即是要發揚這種毫無自私、無所求、無條件之無緣大慈精神。
故修無緣大慈者,不僅能夠以德報怨,而且能夠不執著對方是否願意或能否回報,他能與眾生萬物相親相愛的生活在一起。因為執行這種無緣大慈的精義,故能生活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樂園裡。而這種精神也正是基督所提倡「博愛」之指標。白陽弟子試悟:普度三曹、收圓九六,若無澈悟澈行無緣大慈,何以達之?
悟緣:弟子叩見 師母大人聖安!
四生六道累世輪迴,諸菩薩心持大慈大悲,不忍眾生淹溺於苦海而不救。然既發心救度眾生,又要不著四相,不染因緣,常應常靜,應緣不變,不變應緣,則必體悟「無緣大慈」之精義不可!今日擔當普化收圓聖業之修士,徹底明白「無緣大慈」法心者,當然不少。但末法蒼生,執著較重,往往把「無緣」誤解成沒有因緣,而終日逃避塵緣,自認以此為求清淨之法,或入深山,或閉門謝客、或離人群,種種修法,已離大菩薩入生死度生死而超生死之本意。淺言之,體悟無緣大慈者,必是 一大事因緣之主人,必能廣結佛緣拔度眾生也。蓋「佛度有緣人,沒緣度不得」。既是沒有廣度眾生之一大事因緣,又如何行其大慈乎?故白陽大道,提倡道降火宅,庶民同修,以期人人了悟「無緣」而為一大事因緣之主人,更盼人人皆能覺行大慈而建立人間淨上,甚而究竟佛國也!
師母:愛徒所言不差。儒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道雖無形相可見,卻運行於一切萬物之內外。故天地未生之前既有此道,天地生時,此道貫滿天地之中而運行天地,天地滅後,此道不滅,再以此道開創天地,如此自強不息,而大道本身並無增減生滅之改變。若以佛家語而言則謂萬有因緣而生,各隨因果律而成住壞空,佛性不動不變,故佛性為「無緣染」之緣起性空也。悟此原來之覺者即能應緣大轉法輪,佛光普照三界矣。如此無為而無不為之運轉天地之心,或云:天真獨露之天然行為,就曰「無緣大慈」也。
悟緣:可否請 師母大人舉幾個淺例說明此「無緣大慈」之實際,以讓修上有所遵循!
師母:善!吾就應愛徒之請,略為淺釋。
天之覆,地之載,三光之燭,無分爾吾,遍及一切,養育一切,無執功德,無著四相,永遠自自然然。此者天心無緣大慈之流露也!聖人之教,因才而示,有教無類。佛陀之慈,遍及四生六道,說法四九,尚言:「若有人說佛說法,是人謗佛。」
此意安在?佛陀為一大事因緣而降生,在人間留下無緣大慈之模範。今逢天開文運,白陽大道,奉命普化三曹,收圓九六,白陽修子正應好好發揮此無緣大慈之精神,以自覺覺他也!
悟緣:叩謝 師母大人開示之恩!
上天覆蓋萬物,大地托載眾生,三光普照古今。不因為你是仙佛而特別厚待,更不會因為它是化生之類就加輕匆。空氣之長養眾生,不論男女老幼,不分高矮肥瘦、不別美醜善惡,總是一樣地供給呼吸。太陽光不會因為你剛升了官就特別照耀你,不會因為他剛做了壞事而不照暖他。想想天地之運行那麼的自然,雖然無言無語,卻在默默地闡示最奧妙的佛法真理。難怪古哲要云:「萬物靜觀皆自得」。
弟子再恭請 師母大人,開示修在火宅之士,應如何實踐無緣大慈之道?
師母:子云:「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素夷狄行乎夷狄。」夫富貴、貧賤、患難、夷狄者各有其道、各有其德,體其道用其德,行而入於世間,各素其本位,各盡乎其心性,知天而事天,無為而為之,無求而行之,但以此率性而之可也。老子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常無者即無住也、無緣也。常有者即大慈也。三教聖人原來同心。修士志於學道,亦當不淫於富貴,不移於貧賤,安順於患難,無別於夷狄,盡心傚法 彌勒慈尊之笑開天下一切愁之胸懷,於緣會處行其所當行也。白陽修士體悟無緣
大慈而能素行其本,則士、農、工、商,各正其業,各精益於福利生民之事物:父子、夫婦、兄弟,各盡其天倫之職責,總之,人人各素其本位,各盡其天職,而於世間行其所當行之一切合於真理,合於道義之行為,則人類之社會與家庭組織即如天空之星辰,各依其軌道,恆行於空際而無互為侵撓與觸撞也。如此由小而大,而一而全,則白陽大道之神聖使命可達矣!
與樂喜捨莫執緣 若水無痕不動天
大學之道皆佈滿 率性行慈會玄玄 吾乃
月慧菩薩 欽承
慈旨 應降蓬萊恭拜
娘顏 握筆理開 天運之際 交換子亥 道務翻新
時也應該 白陽佛子 趁早安排 弘揚聖理
舒暢母懷 天道佛音 登蓮梯階 各需細悟
救迷醒呆 天命普化 同登蓮台 咳 咳
一切萬法皆由因緣生滅,這個不曾生滅。自性不曾生滅並非是空,不曾生滅更非是有,因為有與無皆非天然,空與不空亦非因緣。不空之空強名真空,非有之有強曰妙有,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真空即如來藏,妙有即第一義空。六祖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故大乘佛法提倡「無緣大慈」以常轉法輪也。
「無緣」之意即在闡示自性第一義空,不因諸緣生滅而有所染縛,亦即實無所得之意。三世諸佛明悟此玄,故能無住相佈慈而度眾生也!「大」者即是廣泛、普遍、無限、一體、全融之意。「慈」者即與樂也,亦即讓眾生得幸福法喜光明之意。故無緣大慈即是能了覺自性之「無緣空」而廣泛地、普逼地、無限地、一體地、全融地給眾生幸福快樂法喜與光明。
平常大部份之人類與生物,都是以損他利己為競爭原則,希望無限地滿足自我之慾求,故爭奪其他人類與生物之幸福乃是常見之事,有者甚至殘害異己之人類或靈性生物。有些人幫助與關心他人他物,其實是以利害關係作為條件的,因為他所幫助與關心之對象,都是自己所認為有切身關係的。於是他還是殘害攻擊或不關心與自己沒有切身利害關係的人與物。更進一步者則以是非的條件關係為原則,他能幫助與關心如朋友、父子、夫妻等。或則盡心盡力於某種榮譽美名之追求,但卻忽視了或消滅了某種非關係自己的人與生靈,例如:「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很好的說明。諸如上述,雖然在程度上條件關係上有差別,在標準上條件關係不一樣。然而他們都同樣受到條件關係與原則之限制與束縛,致使身心都未能充分發揚出無限自由之本性,故儒家指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溺己溺」,「兼善天下」之金言。白陽弟子奉天承運普傳真宗,即是要發揚這種毫無自私、無所求、無條件之無緣大慈精神。
故修無緣大慈者,不僅能夠以德報怨,而且能夠不執著對方是否願意或能否回報,他能與眾生萬物相親相愛的生活在一起。因為執行這種無緣大慈的精義,故能生活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樂園裡。而這種精神也正是基督所提倡「博愛」之指標。白陽弟子試悟:普度三曹、收圓九六,若無澈悟澈行無緣大慈,何以達之?
悟緣:弟子叩見 師母大人聖安!
四生六道累世輪迴,諸菩薩心持大慈大悲,不忍眾生淹溺於苦海而不救。然既發心救度眾生,又要不著四相,不染因緣,常應常靜,應緣不變,不變應緣,則必體悟「無緣大慈」之精義不可!今日擔當普化收圓聖業之修士,徹底明白「無緣大慈」法心者,當然不少。但末法蒼生,執著較重,往往把「無緣」誤解成沒有因緣,而終日逃避塵緣,自認以此為求清淨之法,或入深山,或閉門謝客、或離人群,種種修法,已離大菩薩入生死度生死而超生死之本意。淺言之,體悟無緣大慈者,必是 一大事因緣之主人,必能廣結佛緣拔度眾生也。蓋「佛度有緣人,沒緣度不得」。既是沒有廣度眾生之一大事因緣,又如何行其大慈乎?故白陽大道,提倡道降火宅,庶民同修,以期人人了悟「無緣」而為一大事因緣之主人,更盼人人皆能覺行大慈而建立人間淨上,甚而究竟佛國也!
師母:愛徒所言不差。儒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道雖無形相可見,卻運行於一切萬物之內外。故天地未生之前既有此道,天地生時,此道貫滿天地之中而運行天地,天地滅後,此道不滅,再以此道開創天地,如此自強不息,而大道本身並無增減生滅之改變。若以佛家語而言則謂萬有因緣而生,各隨因果律而成住壞空,佛性不動不變,故佛性為「無緣染」之緣起性空也。悟此原來之覺者即能應緣大轉法輪,佛光普照三界矣。如此無為而無不為之運轉天地之心,或云:天真獨露之天然行為,就曰「無緣大慈」也。
悟緣:可否請 師母大人舉幾個淺例說明此「無緣大慈」之實際,以讓修上有所遵循!
師母:善!吾就應愛徒之請,略為淺釋。
天之覆,地之載,三光之燭,無分爾吾,遍及一切,養育一切,無執功德,無著四相,永遠自自然然。此者天心無緣大慈之流露也!聖人之教,因才而示,有教無類。佛陀之慈,遍及四生六道,說法四九,尚言:「若有人說佛說法,是人謗佛。」
此意安在?佛陀為一大事因緣而降生,在人間留下無緣大慈之模範。今逢天開文運,白陽大道,奉命普化三曹,收圓九六,白陽修子正應好好發揮此無緣大慈之精神,以自覺覺他也!
悟緣:叩謝 師母大人開示之恩!
上天覆蓋萬物,大地托載眾生,三光普照古今。不因為你是仙佛而特別厚待,更不會因為它是化生之類就加輕匆。空氣之長養眾生,不論男女老幼,不分高矮肥瘦、不別美醜善惡,總是一樣地供給呼吸。太陽光不會因為你剛升了官就特別照耀你,不會因為他剛做了壞事而不照暖他。想想天地之運行那麼的自然,雖然無言無語,卻在默默地闡示最奧妙的佛法真理。難怪古哲要云:「萬物靜觀皆自得」。
弟子再恭請 師母大人,開示修在火宅之士,應如何實踐無緣大慈之道?
師母:子云:「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素夷狄行乎夷狄。」夫富貴、貧賤、患難、夷狄者各有其道、各有其德,體其道用其德,行而入於世間,各素其本位,各盡乎其心性,知天而事天,無為而為之,無求而行之,但以此率性而之可也。老子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常無者即無住也、無緣也。常有者即大慈也。三教聖人原來同心。修士志於學道,亦當不淫於富貴,不移於貧賤,安順於患難,無別於夷狄,盡心傚法 彌勒慈尊之笑開天下一切愁之胸懷,於緣會處行其所當行也。白陽修士體悟無緣
大慈而能素行其本,則士、農、工、商,各正其業,各精益於福利生民之事物:父子、夫婦、兄弟,各盡其天倫之職責,總之,人人各素其本位,各盡其天職,而於世間行其所當行之一切合於真理,合於道義之行為,則人類之社會與家庭組織即如天空之星辰,各依其軌道,恆行於空際而無互為侵撓與觸撞也。如此由小而大,而一而全,則白陽大道之神聖使命可達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