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事因緣
月慧菩薩慈訓
一大事因緣
月居坎中自明明 慧受影覆名眾生
菩提大道本如是 薩覺原來無影靈
吾乃 月慧菩薩 承受
天旨 降靈凡間 著作金篇 先參母駕 再面悟緣 愛徒榮幸 道志誠堅 承天頒命 合著書篇 隱名埋姓 以免名煎 子時已到 速靜心蓮 運筆宣言 諸天護衛 不得倒顛 咳 咳 佛陀世尊初成正覺時,為諸大菩薩,說華嚴大教,以明一攝一切,一切入一,之重重無盡法門。如一人所佔之空間,不過渺小數尺,所佔之時間,不過短少數十年。但若從其家庭環境,六親各方輾轉推尋,即能明白此人實與全世界一切人類及物質,皆發生親疏之關係。
蓋家庭六親眷屬,又各有其六親眷屬。至於人類生活環境方面所需之衣、食、住、行、育、樂,又需假各種人工物力,而各層人工物力,又各有待而成之種種人工物力。故輾轉論之,一人雖微,實可總攝宇宙萬有而無遺,故曰:一微塵之內可以顯示十方國土,此為佛陀稱性之說,名「法界緣起」學。謂法法皆「稱」法界性而起,故法法可以周徧於法界,代表此重學說,而發揮最為透闢者,當推賢首、真言兩宗。
佛陀說:「華嚴法界緣起」時,有一類人天二乘之機,不能瞭解此中深妙之理。於是佛陀為之改說阿含小乘,明四諦(苦、集、滅、道)因果之理。謂由貪、瞋、癡、愛種種不善之因,則感世間之苦果,若依戒、定、慧等善法而行,則成出世之樂國,名為「惑業緣起」學,廣明入世出世之生滅因果相,代表此重學說,而空、有為門不同者,乃成實、俱舍兩宗。
佛陀繼阿含後,為引二乘人回小向大之故,在方廣時闡明一切菩薩應當修學之法相,此諸法相,一切有情,互為增上。由共同活動力而變現者,則成共同依止之世界,由各個活動力而變現者,則成各個之人生,總此人生世界之現象,皆依第八阿賴耶識受熏持種而有,故為「賴耶緣起」學,而代表此重學說,而組織最嚴密者,為唯識宗。
方廣時雖假賴耶緣起,說明宇宙萬有之因果相,這不是說萬法有決定實在性。眾生不能了悟,妄執諸法有實自性,故佛陀於般若時,釋明「緣起性空」之理,直顯空寂之體,不生不滅、不去不來、不有不無、不一不異,乃至世間、出世間之生滅幻相,俱不可得,故名「無性緣起」學,而代表此重學說者,名三論宗。
方廣緣起,多說生滅現象,故眾生易著見有,般若無性,多釋空寂本體,故眾生易著見空,實則佛陀說法,性相不二,空有互融。以性不離相故,即有而說空。相不離性故,即空而說有。由是般若後,更進一步,顯明凡聖不二,生佛平等之真理。以法性不變而隨緣故,由一平等佛界,而成染淨差別之九界。以隨緣而不變故,即差別九界而成平等佛界。故法華會上,世尊普為在會弟子授記作佛,乃至遙記未來。凡聞是經一偈一句者,皆成佛有分,以佛性人人本具故,是名「真如緣起」學,而代表此重學說,而立論最為圓妙者,名為天台宗。
此以上乃佛陀以五時(華嚴、阿含、方廣、般若、法華)而釋一大事因緣也。而此五重緣起,由淺入深,概可代表整個佛學,修子靜心參之,寧遠平哉!
月慧菩薩慈訓
一大事因緣
月居坎中自明明 慧受影覆名眾生
菩提大道本如是 薩覺原來無影靈
吾乃 月慧菩薩 承受
天旨 降靈凡間 著作金篇 先參母駕 再面悟緣 愛徒榮幸 道志誠堅 承天頒命 合著書篇 隱名埋姓 以免名煎 子時已到 速靜心蓮 運筆宣言 諸天護衛 不得倒顛 咳 咳 佛陀世尊初成正覺時,為諸大菩薩,說華嚴大教,以明一攝一切,一切入一,之重重無盡法門。如一人所佔之空間,不過渺小數尺,所佔之時間,不過短少數十年。但若從其家庭環境,六親各方輾轉推尋,即能明白此人實與全世界一切人類及物質,皆發生親疏之關係。
蓋家庭六親眷屬,又各有其六親眷屬。至於人類生活環境方面所需之衣、食、住、行、育、樂,又需假各種人工物力,而各層人工物力,又各有待而成之種種人工物力。故輾轉論之,一人雖微,實可總攝宇宙萬有而無遺,故曰:一微塵之內可以顯示十方國土,此為佛陀稱性之說,名「法界緣起」學。謂法法皆「稱」法界性而起,故法法可以周徧於法界,代表此重學說,而發揮最為透闢者,當推賢首、真言兩宗。
佛陀說:「華嚴法界緣起」時,有一類人天二乘之機,不能瞭解此中深妙之理。於是佛陀為之改說阿含小乘,明四諦(苦、集、滅、道)因果之理。謂由貪、瞋、癡、愛種種不善之因,則感世間之苦果,若依戒、定、慧等善法而行,則成出世之樂國,名為「惑業緣起」學,廣明入世出世之生滅因果相,代表此重學說,而空、有為門不同者,乃成實、俱舍兩宗。
佛陀繼阿含後,為引二乘人回小向大之故,在方廣時闡明一切菩薩應當修學之法相,此諸法相,一切有情,互為增上。由共同活動力而變現者,則成共同依止之世界,由各個活動力而變現者,則成各個之人生,總此人生世界之現象,皆依第八阿賴耶識受熏持種而有,故為「賴耶緣起」學,而代表此重學說,而組織最嚴密者,為唯識宗。
方廣時雖假賴耶緣起,說明宇宙萬有之因果相,這不是說萬法有決定實在性。眾生不能了悟,妄執諸法有實自性,故佛陀於般若時,釋明「緣起性空」之理,直顯空寂之體,不生不滅、不去不來、不有不無、不一不異,乃至世間、出世間之生滅幻相,俱不可得,故名「無性緣起」學,而代表此重學說者,名三論宗。
方廣緣起,多說生滅現象,故眾生易著見有,般若無性,多釋空寂本體,故眾生易著見空,實則佛陀說法,性相不二,空有互融。以性不離相故,即有而說空。相不離性故,即空而說有。由是般若後,更進一步,顯明凡聖不二,生佛平等之真理。以法性不變而隨緣故,由一平等佛界,而成染淨差別之九界。以隨緣而不變故,即差別九界而成平等佛界。故法華會上,世尊普為在會弟子授記作佛,乃至遙記未來。凡聞是經一偈一句者,皆成佛有分,以佛性人人本具故,是名「真如緣起」學,而代表此重學說,而立論最為圓妙者,名為天台宗。
此以上乃佛陀以五時(華嚴、阿含、方廣、般若、法華)而釋一大事因緣也。而此五重緣起,由淺入深,概可代表整個佛學,修子靜心參之,寧遠平哉!
悟緣:弟子叩安 師母老大人,不知弟子可否提疑,恭請老人家您開示否?
師母:悟緣不用多禮,你乃奉命著書之人才,有疑儘管開請,吾當應機釋諦也!
悟緣:世尊為一大事因緣而降生在五濁惡世證佛,大演三藏經律,為眾生鋪設一條登天覺路。而代代祖師亦為一大事因緣而薪火相傳,維繫正宗,留下了眾生如何返本還原之模範經驗!請問 老人家,眾生跟一大事因緣又有何關係?
師母:眾生者,眾因所生,眾緣所成。由上面之五種緣起論可以明瞭眾生亦是從「一大事因緣」生而來。要從「一大事因緣」滅而去,來去生滅者因緣也,非自性也,故云「緣起性空」。 輪迴亦從執緣而起,其所執之緣乃三毒、五蘊、六塵也。菩薩乘願入生死度生死者,入輪迴轉法輪而無畏佈者,乃覺悟諸塵(相)為緣起緣滅,於自性不相染縛。故六祖云:「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師母:眾生者,眾因所生,眾緣所成。由上面之五種緣起論可以明瞭眾生亦是從「一大事因緣」生而來。要從「一大事因緣」滅而去,來去生滅者因緣也,非自性也,故云「緣起性空」。 輪迴亦從執緣而起,其所執之緣乃三毒、五蘊、六塵也。菩薩乘願入生死度生死者,入輪迴轉法輪而無畏佈者,乃覺悟諸塵(相)為緣起緣滅,於自性不相染縛。故六祖云:「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悟緣:如此說來,煩惱亦是執緣者所有,他們因緣而喜,因緣而惱,若緣與慾相投,即生喜心,緣與慾相違,即生苦心。起心動念,皆隨緣而轉,不覺自性清淨應無所住,故入煩惱住煩惱,而不知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之意。其實煩惱從一大事因緣而來,若能了悟「緣起性空」則煩惱何懼哉!
師母:孺子可教也,悟緣慧根果真不凡,能舉一反三。難怪 上蒼要借重你。望你能多體天心,於虛空處會悟而助道。生死者,一大事因緣也,緣起即生,緣熟即成,緣衰即退,緣滅即死,直如自性,無生無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唯大菩薩能了然於心,而廣結佛緣,造就佛國也!
悟緣:感謝 師母老大人之開示,弟子謹記慈訓!
師母:樹大招風,望你能低心而不被名累,不起揚名之心,則自無後患!爾必能體悟「無緣大慈」之道也!肉身亦從一大事因緣而來,要知無緣則無身,有緣方有身,俱人緣得人身,造畜因得畜身,因果鐵律,如佛亦是。故欲得人身,必守人道,欲獲佛緣,先修佛因。佛緣者,徹悟「法界緣起」、「惑業緣起」、「賴耶緣起」、「無性緣起」、「 真如緣起」之妙義,於諸緣中如如不染,而參贊天地化育,常轉法輪者也!仙緣者,積聚大福報之執緣者,積福雖厚,仍屬有限,報盡則墜,猶如氣數之代謝,故名「氣天神」也。正緣者,實行八正道者也。若以人類日常生活而言,則儒雲:「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者乃最能中肯。蓋人若務本立本,即與道合一矣!人類之本者,本來面目也,佛性也,道也。故證道曰:「返本還原」。再言處事接物待人者,亦各有其本。對整個天運而言,人之本乃順天辦道。對整個人類而言,人之本乃博愛而天下為公。對國家而言,人以盡忠為本。對父母而言則以孝順為本。對朋友而言則以信義為本。故以此類推,每種關係,必有其應盡本份,而聖人設教所以昭示世人者,無非此務本立本之道。能務本立本則諸緣皆正,故曰:正緣也。
悟緣:如此推演,宇宙內外,無一可離此一大事因緣者,即單純中存有繁複,而繁複中又具整體之單純。而覺與迷如下:覺者:一大事因緣之主人,用之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迷者:一大事因緣之奴隸,受之迷惑而生死輪迴,痛苦。 今白陽弟子,俱人身,生中土,遇明師,逢真道,佛緣在握,能不發心成為一大事因緣之主人否?
師母:善哉!善哉!果能如斯,則人人是悟緣,悟緣即人人矣! 今夜就此結筆,吾回理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