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佛學與學佛

佛學與學佛

一、從幾則公案說起
  ◎某日,經課上到一進度完畢,老師父停下來問:「以上所講的,各位徒兒都知道了嗎?」眾徒弟答:「知道了。」老師父喃喃接了一句:「知道就行!」徒弟多人因而有所悟。
 ◎鐵眼和尚想刻一部日文版的大藏經,積攢了十年,沒想到宇治川河水泛濫,難民無數,他就將所存的錢拿去救災了。接著又積攢了十年,沒想到一場傳染病流行,許多窮人奄奄一息,他又將錢拿去救災了。再過十年,鐵眼終於刻成大藏經出版了。日本人都說:「鐵眼刻了三部藏經,兩部無形無相。」
  ◎有人勸朱熹少著些書,朱熹說:「在世間吃了飯不做點事,無道理。」
  有人勸陸象山著些書,象山說:「學茍知本,六經皆我注腳。」
  ◎丹霞禪師住慧林寺,因天大寒,拿木雕佛像燒火取暖,被寺裡主持責備。丹霞辯說是取舍利子,寺主說:「木佛怎有舍利子?」丹霞說:「既無舍利子,再取兩尊來燒!」
  ◎懷讓禪師見馬祖道一庵中坐禪殊久,便取一磚在庵前磨。道一見了問道:「磨磚作甚麼?」懷讓答說要作鏡子。道一笑云:「磨磚豈能作鏡?」懷讓笑答:「除非坐禪能成佛!」
  前兩則告訴我們,知與行必須合一,否則研究佛學是一回事,能不能學佛而行又是另一回事。第三則告訴我們,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後兩則告訴我們,明心見性才是學佛的究竟,向外攀緣了無結果。

二、學佛及其蔽障
  筆者印象中,【西遊記】是一部跟修行頗有關係的小說,書裡的孫行者,其學道悟道的過程,很值得今天「學佛」者深加體會。第二回有一段篇幅,談到祖師對左道旁門的解說,同時告訴悟空「旁門皆有正果,但不能得長生」;這與禪宗明心見性才是不二法門的說法相同,應該能給今天趕流行的「學佛」者一些當頭棒喝。
  祖師說,「術」就是「請仙扶鸞、問卜揲蓍」,「流」就是「看經念佛、朝真降聖」,「動」就是「吐納練氣、煉丹服藥」,「靜」就是「參禪打坐、持齋入定」。無論術、流、動、靜,都有它各自法門的作用,也能帶給人們一些趨吉避凶、強身定性的好處;但是想要成佛而得長生,那就像「壁裡安柱、窯頭土坏、水裡撈月」一般,總是在「成住壞空」裡輪迴,不能得究竟解脫。
  孫行者後來如何被祖師單傳獨授,我們且不必深究,對「術流動靜」四果旁門卻不能不有所瞭解。今天有許多人,喜歡算命卜卦、觀星相面、朝山拜佛、聽講念經、練氣打坐,坦白說,這些都有「用」︱有些就像禱告一樣,可以得到依靠信心;有些就像運動一樣,可以養精健神。或許,這些法門只要不走火入魔,不強逼硬拉、斂財騙色,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治安,也不必將它打入異端邪說;但金剛經所說「色聲不能見如來」,菩薩念珠等佛具、念唱經文錄音帶的充斥市面,連知識分子也一味地沉浸在捨本逐末的外求功夫,卻令人匪夷所思。
  「學佛」,是學佛的慈悲喜捨、渡化眾生,佛又讀過甚麼經、朝過甚麼聖呢?但佛家三寶中的「法」︱經律論等三藏「佛學」,仍是很好的橋梁,可以幫助我們對佛性的認知,肯定我們佛性的自足自在。
  沒有「佛學」做基礎,容易流於「依人修行」、「偶像崇拜」,皈依某某法師,而非皈依佛法真理。如果法師代表了正知正見,那麼這一群信眾,便可說是不知而行的實行家;如果法師是因緣際會、時勢造就出來的偶像,那麼就可能帶領了一群盲從盲動的信徒,難免落入宗教狂熱,造成家庭社會的不安了。

三、佛學及其蔽障
  有些自命不凡、極端理性的人,在面對「學佛」者苦口婆心的渡化時,常「自以為是」地拒絕:「等我年紀大些,有空閒的時候,我就來學佛::等我孩子長大,不需要我打拼,沒有家累再說::我又不是失戀患了癌症,幹嘛看不開::」要不然就是「據理力爭」:「我還沒弄懂經典的內容,等我研究清楚以後再說吧!」
  佛法雖然無邊,也有不能施力的時候,一不渡無緣之人,二不渡不信之人,三不渡無愿之人。就在你說要研究研究的時候,就在你半信半疑的時候,就在你說把家照顧好再說的時候,佛緣已經擦身而過。慧根深淺,不在聰明與否,不在學歷如何,只在誠之一字。
  徒具形式的「學佛」者,糊裡糊塗依樣畫葫蘆,固然似有所憾焉;滿書架上的浩瀚經典注疏,「佛學」功力深厚,「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者,又如何呢?由理入門的頓悟者,需要讀恁多經典嗎?知識給人的偏執障蔽,有時深到「不可理喻」,簡直就成了作繭自縛的蛛網迷宮。所謂「讀破金剛經,念徹大悲咒,不遇明師指,永在輪迴受」,就是若干知識分子執迷書本經典的現象。
  撇開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頓悟法門,如果光在文字上講經說法,沒有「學佛」者的菩薩行,或連學佛者所「演出」的宗教儀式、對人低下謙和的態度、持齋茹素的守戒,都以為矯揉做作不合人性,因而不屑一顧;那麼這些「學者專家」,就非常容易變成質疑問難,「空口說白話」,坐而論道不能起而力行的發明家了。
  按照淨土宗的「信愿行」說法,「佛學」實在不怎麼必要;按照一貫道說法,更是「讀破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指點」;不過,從佛學研究的室內走出來,皈依明師,接受指點,是否就功德圓滿、福慧雙修、知行合一了呢?  

四、即知即行,知行合一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也。」如果「道」就是天命、就是人本來具足的佛性,那麼能夠悟道的人真的是無遺憾了。可是,「聞道」畢竟有先後,而能不能行又是自己的事,所以「道行」的高與低,就要靠自我的修行了。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一個斤斤於「佛學」的人,恐怕就要在中士與下士之間猶疑與不屑了。
  從知解到修行,由「佛學」而「學佛」,都必須經過「明心見性」的功夫。此心若悟,眾生即是佛;此心若迷,佛即是眾生。迷時師渡,悟時自渡渡人,在「學佛」的過程中,明師前賢的指引確有必要;但「千里訪明師,萬里求口訣」的人,最後如果放不下明師、口訣,終難成佛。【清靜經】說內心、外形,一切物都是空無,又說「空無所空、無無亦無」。就是要我們得魚忘筌、得意忘言,登上彼岸放下諸般的意思。
  其實參加宗教信仰,並不在乎那些繁文縟節的儀式,或拜甚麼偶像,而是借著同修的力量,讓自己經由「擇善固執」的人間道,進而為「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天道,天人合一便是「學佛」者的最高境界了。那時,淨土就在自身,不假外求;了了成佛,又何必管甚麼上帝、佛陀、基督、阿拉的名號?
  菩薩為甚麼能「心無罣礙、無有恐怖」?三世諸佛為甚麼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能知能行「般若波羅蜜多」的那一顆佛性。佛性又是甚麼?王陽明說:「四書五經,言此心耳。」所有經典無非就在詮釋那個「不是東西的東西」。「佛學」是知識論,「學佛」是經驗論,兩者相輔相成最好,各執一偏、背道而馳都不夠圓滿。但是,芸芸眾生並不都是讀書人,而都必須渡上彼岸,不知而行的人畢竟佔多數,「學佛」的作用既已被肯定,我們是否不必要求那麼嚴苛,且將經典注疏收起,讓能明心見性的善知識們(宣傳家)用較淺白的語言,按部就班去為他們說解吧!
  不懂「佛學」固然容易走錯方向,可是怎樣才能知道那一個方向是正確的呢?有時,看了半天羅盤指南針,天色都已經晚了,還在原地不動哩!等到天晴才走,實在不容易到達目的地呀!
  在知識文字上執著,就像一個口口聲聲自稱「學佛」的人,他實在不是一個學佛的人!

◎有一老人家,是個守財奴,很固執,怎麼勸都不肯求道。某一夜晚,捧著剛領到的會錢數十萬睡
覺,第二天醒來,錢散了一地,恍然有所悟∣錢終究不是自己的,於是求道布施、發心修辦。

◎有一醫學院學生,在麵攤吃麵,總是嫌老板動作慢、麵煮的不好、料加得不夠、湯頭太差……甚至口不擇言大小聲,讓老板很不高興。畢業時,大學生覺得不應該如此對待老板,就去跟他道歉、懺悔,說對不起。老板說,沒什麼啦,其實我也應該跟你道歉,因為每一次端麵給你,我都在碗裡吐了一口水。(學佛重要)

◎有一位教授想表現他的學問,就向一個農夫打賭問題,如果農夫答不出來,就輸五塊錢;如果農夫問他問題他答不出,就輸一百塊。教授問農夫:從地上到月球有多遠?農夫答不出,輸五塊錢。換農夫問教授:什麼動物爬上樹時四隻腳,爬下樹時五隻腳?教授答不出,輸一百塊。教授問農夫答案是什麼,農夫說我也不知道,就交給教授五塊錢!農夫平白賺了九十塊。(學佛重要)

◎有一個賭鬼,輸了一百萬元,垂頭喪氣地回家。在路上遇到了上帝,就問上帝說:人間一百萬,天上是多少錢呀?上帝說是一塊錢。賭鬼又問:人間一百年是天上多久呀?上帝說是一秒鐘。賭鬼就心生一計,向上帝懇求說:上帝慈悲,能不能借給我一塊錢?上帝說可以呀,請你等我一秒鐘!(佛學重要)

◎有一個喜歡喝酒的員外,長得人高馬大滿臉橫肉,脾氣又壞又喜歡找人打賭。有一天碰到一個修行人,主動來找他打賭說:我可以用我的牙齒咬我的右眼,打賭一千塊如何?員外看了這個人一眼,馬上就說:一言為定!修行人拿下義眼放在牙齒中咬,員外很驚訝,只好輸了一千塊。修行人又說:我還可以用牙齒咬我的左眼,打賭一千塊如何?員外心想,他不可能兩個眼睛都是義眼吧,也沒看他拿柺杖、牽導盲犬呀,就說好、賭一千塊。結果修行人拿下他的假牙,放在左眼上咬。員外說不出話來,只好又輸了一千塊。修行人又說:我可以把屋裡這半桶水,倒入二十尺外的三十個杯子裡而不流出半滴水,打賭兩千塊如何?員外怎麼想都不可能會輸,就說好。修行人把桶裡的水往屋子裡地上一倒,根本沒倒向杯子,員外終於贏了兩千塊,很高興,一面跪在地上拖地板,一面唱歌。修行人離開時,回頭告訴員外,他已經跟屋外的十個人打賭,每人五千塊,賭他可以讓員外邊唱歌邊拖地板!(佛學重要)

◎有知識而不知修行,將來可能成為聰明、有靈性的動物,如獵犬、海豚、猴子,或者馬戲團裡表演作秀的動物。有布施福報而不知修行,將來可能成為家中的寵物,如波斯貓、博美狗,被打扮得漂漂亮亮,養尊處優,但實在不像牠自己!(學佛重要)

◎有一位哲學教授,渡河時問船夫說:你懂數學嗎?船夫說他沒上過學校,不懂數學。教授說你不懂數學,生命已經去掉四分之一了。過了一會兒,教授又問:你懂哲學嗎?船夫說他不懂。教授說那你的生命已去掉二分之一了。不久,突然一陣狂風吹過來,引起大浪,把船打翻了。船夫邊游泳邊問教授說:你會游泳嗎?教授說不會。船夫冷冷地說:你不會游泳,那你的生命全部都去掉了。(學佛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