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的意義是為了圓滿他人》
人生,本來就充滿了一連串的意外。我們常以為所謂的幸福人生,就是日子過得一帆風順,無風、無雨、也無浪。然而說實話,若是真的一輩子都風平浪靜,這樣的人生反而又顯得乏味無趣,更何況,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人生不會永遠照著自己的理想發生。
一旦「外在現實」跟「內在期待」兩者之間出現了落差,那麼對個人來說,就等同面臨到環境上的阻礙或困難。這樣的情況,還會引發強烈的內在衝突,讓人因此陷入不快樂的循環當中。
身為心理助人工作者,最常聽到求助者說的一句話就是,「別人應該怎麼樣怎麼樣…」注意到句子中「應該」那兩個字了嗎?
很多心理問題的癥結點,或是人際關係的衝突點,歸根究柢就是出在個人心中存在著太多「應該」。
每當感覺不開心的時候,我就會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怎麼了?別人怎麼了?或者是事情怎麼了?結果發現很多時候的不開心,其實都是內心的「應該」魔咒在作祟——那個「應該」在我內心形成對某人某事的期待,當現實不符合期待時,負面情緒跟思維也隨之而來。
有期待,乃是人之常情,但除非想一直陷在不快樂的漩渦裡,或是永遠繞著外在人事物打轉,任由外在環境主導心情,否則的話,還是得要練習適時阻斷「應該」魔咒,以免越陷越深。
況且認真想一想,人生哪來那麼多的「應該」呢?若是別人不願、不想,或是無法按著我們期待的方式回應,溝通無效的情況底下,與其陷入無止盡的拉扯,不如轉而評估自身的底線,以及當對方踩線時打算作何回應?
我特別喜歡神學家尼布爾的這段祈禱文:
「親愛的上帝,
請賜給我雅量平靜的接受不可改變的事,
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應該改變的事,
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可以改變的,
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人生不僅充滿意外,當中還有許多是根本無從改變的事實,所以真的沒有什麼應該或是理所當然。
有些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你當然可以花時間傷心難過,也可以放任自己怨天尤人一陣子,只不過擦乾眼淚之後,不要忘記,未來的日子還是要繼續過下去。
(分享善知識~成就善知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