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 星期五

禪修:打開一個美麗新世界

禪修:打開一個美麗新世界


作者| 賢宗法師

靜制百動

關於禪修,許多人有一種誤會,認為那是老和尚、出家人才做的事。所以,先要弄清楚到底什麼是禪修。實際上,禪修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這個快節奏的速食時代,平時大家忙忙碌碌身心疲憊,如何讓我們的身心得到喜樂、輕安和自在,如果我們的身體老是處於繃緊狀態,總有一天會生病,會繃出毛病的。禪修其實是讓我們快速復原到最初的飽滿、輕鬆狀態,這種方法很簡單,但要達到預期效果也不容易。

簡言之,禪修是調節身心的一種方法,我們一般把它叫做 “靜慮”。即一個人坐下來之後,把他的胡思亂想,紛繁蕪雜的妄念,各種不良的情緒,統統過濾到身體之外。一個人把煩惱調伏了,他的頭腦才會清明,智慧亦隨之生起。我們平時考慮問題、做決策時之所以不能全面周詳,乃因為我們的頭腦基本屬於混沌、焦慮或者擔憂的狀態,禪修可以訓練我們的心,使之寧靜下來。這就是禪修的作用,用一句話概括:獨一靜處,專精思維。

常人往往和別人聊天時不覺得寂寞,一個人獨處時就覺得孤獨無聊,這說明他的思想處於貧瘠狀態,獨處不了,需要藉助他人和外物來襯托、依賴、陪伴。在監獄裡,最厲害的處置犯人方法就是關禁閉,把一個人關在一間小房子裡,不跟外界接觸,一般人要不了幾天就什麼都招了。但是這個人如果有過禪修訓練,把他關在黑壓壓屋子裡,他完全可以獨處。甚至我們碰到地震時,你被壓在地底下,也許五六天,也許七八天,那時禪修過的人就可以保持生命的長久,因為你能調整自己的呼吸,調整自己的狀態,心理不覺得恐慌和害怕,只要不受傷,消耗的能量是很少的。事實上這種禪修的方法在中國古代道家和儒家都有,只是叫法不同。但是現代人都失傳了,不知道了,聽起來覺得很新鮮。

王陽明先生的《傳習錄》,裡面講到一折,他的學生來上課前他都會問:今天離開父母的時候,你對他們孝順了沒有,讓他們安心了嗎?今天離開家的時候,你對妻子有沒有盡到責任,處理好該處理的事情沒有?今天離開家的時候,你對子女有沒有做到關愛和安置,盡到做父親的責任?……這樣問完反思之後,你一切都做到了心自然安靜下來,再靜坐半個小時,他才開始上課。

其實打坐這種方法,西方很多宗教也在使用,不是東方的獨創。一個人,能把心隨時隨地靜下來,是一種力量。他能獨處不需要別人,說明內心足夠強大足夠豐饒。平時我們說高爾夫球是一種社會精英人士的運​​動,為什麼呢,不是說玩這個的都是富翁大款,而是因為它不是一種競技式運動,它是跟自己玩。當一個人能不斷超越自己,別人是打不敗的。

怎樣才能自我超越?一定是他的內心足夠強大,對世界萬事萬物的解讀形成了自己的系統,有自己獨特的指導思想,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我們常人都是希望別人給我們肯定,給我們讚美,給我們支持,這正說明我們的內心不夠豐足,才需要外在的東西給我們補充,如此我們才能快樂一點。我們的快樂不是建立在自給自足上,而是別人給予我們才快樂,別人不給我們就痛苦。自己沒有主宰權,所以是沒有力量的。

你發現沒有,許多貪官抓去審問,被關禁閉,在各式各樣的方法審問之後弄的受不了,最後就崩潰了。但如果你接受過禪修,達到一種定境之後,他拿你沒有辦法。但必須是深定,不是初淺的定,你便有這種力量。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在禪修的狀態下幾個思維方式:

關係永相牽

第一是關係。

我們常常忽略的就是關係。人活著,首先要處理好各種關係。要處理好各種關係,先要釐清各種關係。其實這幾年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的心跟我們的身,我們自己跟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存在跟我們的定位,我們的個體跟我們的民族、國家,甚至眼前這個世界、宇宙,跟無量無邊的芸芸眾生是一種什麼關係?這些,是必須要考慮的。

我為什麼把關係提到一個很高的層面來講,因為我覺得,一個人活在天地之間,他的生命能形成怎樣一種可能,這種可能一定是建立在他跟天地萬物的關係,決定著他的存在,決定著他的夢想,決定他形成怎樣一種可能。

大家仔細想想你跟自己的家庭是什麼關係,你就有了一種責任、義務。你給這個家庭做了什麼,你在家庭中扮演什麼角色,你怎樣對待家庭中每一個人?我們以此不斷往外推演,比如你跟公司的關係,你在這個公司裡扮演什麼角色?你是老闆,高管,員工,還是客戶?……你不斷往外推想的時候,會發現公司跟你有許多關係。

大家普遍能讀懂的是自己跟這個國家、民族的關係,譬如你到國外去時,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不能讓中國人丟臉,我應該體現中國人的素質、水平和文明。你自然而然就會維護自己出生的那個地方,對不對?你自然就會想我通過什麼方式體現我在這個地方、這個國家的存在。當你不能通過關係向外延伸的時候,你發現自己是孤零零一個人。反之,你就不是一個孤立無援的人。我們每個人好比一滴水,隨便把這滴水放到哪裡,就是放到保溫杯裡也保不了多長時間,而且成本很大。但如果把這滴水放進大海之中,你永遠不會被蒸發,這時大海就變成了你,你就變成了大海,你成了無限量大。萬物是一體的,如果我們的個體跟民族、國家、天地萬物結合起來想的時候,你就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人,你跟天地萬物合而為一。

我經常給企業家講,一個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它的戰略思想就應該有這種思維 ——我們的企業能為這個社會,為我們的人類、眼前的世界,做點什麼?如果你能跟世界跟人類緊密結合在一起,那你跟世界萬物就是同存同亡的狀態。

我們現在來理清一個基本思路:一個企業要做好靠什麼?靠產品。產品背後靠什麼?靠人才。人才背後靠什麼?靠公司的文化。公司的文化靠什麼?靠老闆的使命和價值決定他有這種文化。那老闆要有這種使命和價值,就看他怎樣去思考我跟世界、國家,跟千千萬萬的眾生之間的關係。我們自己是一滴水,不論放到哪裡都會幹掉。如果放到大海裡,就能得到永生。

這是我們跟世界,跟芸芸眾生最良性的一種關係,相互依存,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翻開中國五千年曆史和整個世界歷史來看,凡是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大家無一例外記住他。別人記住他,不是他要求別人記住而是大家自然而然記住了,通俗地講,這叫永垂不朽。什麼是永垂不朽?你的身體壞滅了,但你的事蹟、精神永存,他人銘志不忘。那麼這個人,肯定在他存在的過程中,跟這個世界,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就像我們今天在這裡講課,不是說我講的有多好,我講的好不好其實沒有關係,你的收穫主要來自你的心,來自你對這個人的解讀。如果你不要的東西,我是硬給不進的。我想給你,前提是你要把心打開。真的是這樣。

反過來講,你在這個時代能成就多少可能,也來自你怎樣解讀這個時代,解讀這個社會,解讀你跟他人的關係,這決定著你的所有可能。同理,你若把心封閉了,關起來,不願意打開,不願意接受、感知的時候,這個時代也給不了你,任何人也給不了你。所以我覺得學習也好,做事也好,一期生命的存在過程也好,就要用這種思維去感知這個時代。

如果沒有禪修,我們的心一般很難寧靜、清澈下來,你就不能看清自己跟周圍萬物的關係。好比一杯水,只有不動盪,沉澱了,才會清澈見底,此時裡面一覽無餘。人在躁動的過程中看不清自己,不能照見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所處的位置,更不知道自己走向何處,成為一個實質性盲者。

“關係”這個詞,真的和我們大有關係。當我們不斷往外推理延伸的時候,會產生無窮無盡的鏈接。人不是單獨存在的,也不可能單獨存在,佛教裡面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意思是說每個事物都相互依存,互為關係。不是說我存在了,一定要把你滅掉才能活的更好,不是那種你死我活的關係。希特勒很厲害吧?種族主義者,只顧自己活不惜他人死,最後呢,身敗名裂的是自己,過早滅亡的也是自己。就因為某些人雖然有點過人聰明但還不算智慧,——因為他沒有理清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忽略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活著的人,當你把這個理解透了,你就會豁然而悟,以後的人生之路也順暢許多。

人和人的關係仔細琢磨起來,真的很有意思。比如這個人傷害了你,他就一定是壞蛋嗎?狹義的講他是壞蛋,因為他傷害了你。但廣義講,他卻成就了你。如果沒有他的刺激,沒有經過挫折、苦惱,你怎麼成長起來?小孩倘若不摔跤他怎麼會走路?沒有天生下來就會走路的。所以,摔跤是走路的一部分,同理, “壞人”也是我們成長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講,他又不是壞人,甚至是值得我們感謝的人。

這就需要我們從多角度來思考問題,從關係出發,讓我們有一顆非常冷靜之心,去對待天地萬物,看清事物存在的各種規律,去遵守它,順應它。

格局定乾坤

第二個,格局。

每個人的格局大小決定著他的成就。佛教裡怎麼描述格局呢?《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一針見血地告訴我們: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東西,都是剎那流動變化生滅無常的過程,都是成住壞空。每個事物因緣相聚時就生起來,因緣離散後就消失掉。我們的身體,今天健康,可能明天會生病;今天生病,可能明天會健康;我們的企業,今天是低谷,以後可能會發達。今天很發達,以後可能到低谷;我們今天擁有的東西,以後會壞滅,今天跟你好的人,以後可能不好,今天跟你過意不去的人,以後可能成為朋友。這個,就叫無常。一切事物無不在不斷變化中向前推進,無不遵循生住異滅的必然過程。以這種思維去思考、觀照天地萬物存在的規律,自然會把我們困在裡面的心解脫出來。

《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什麼是有為法,我們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身體摸到的,所有的有所造作的法,都是有為法。

是什麼性質呢?——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連用了六個比喻。一個人真正要形成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思想境界,一定是他對萬物的存在有如此深邃透徹的理解,倘若沒有,他的境界就有限,因為他的心境很難達到虛空般無盡。

常人往往被很多東西限制,比如都希望自己擁有巨大的財富,至高的權力,揚世的美名,理想的情感,但我們求什麼就被什麼套牢,在意什麼就成為什麼的奴隸,此是必然結果。你求錢就被錢限制,你求名就被名限制,如果你能把名放下,把錢放下,把地位、權力、情感都放下,那時候,展現出來的你就會獨步青雲與眾不同,你是獨立不羈不受外物左右的人物,得大自在。

佛教的很多經典都在不斷地破除我們的執著,莊子《逍遙遊》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至人無己就是破除我執。我執是什麼,在乎自己的身份、地位,被自己的色身所左右。破掉我執後就是“至人無己”——這種人,沒有自己,沒有所謂的功名,沒有所謂的成功和失敗,把功過是非、人我煩惱這些統統忘掉的時候,你的前面就呈現出無盡的虛空,那時候,你就站在人世間的最高點上,再來看待你的人生,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你就有不一樣的眼睛來解讀世界,這種解讀的結果必然是不同流俗。想有這樣一雙不一樣的眼睛,首先便要空掉一切相的執著,當你著相去讀一切事物,怎麼會有這種結果。

所以作為企業家,一定要站在如是高度看待名聞利養,看待權力和財富。一定要破除它對你的困擾,如果老想抓住它反而抓不牢,反而成為更大的捆綁。無爭即是大爭,無得即是大得,這個世界存在的規律本然如此,你去《讀金剛》經,它裡面一直在破,破破破,破你對一切的執著。其實 “破”不是讓你對什麼都甩掉,讓你一無所有,實際上它是告訴你怎樣才能更好地擁有,永久地擁有。所以我常說《金剛經》是一部發財經,但很多人讀不出來這一點。

人活在世間其實很可憐,因為總是被別人的價值、思想牽著走,一如牛牽著鼻子走,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沒有沉澱下來屬於自己的東西,沒有去想我們苦苦追求的那些東西最終會成為什麼?

一次我在交大上課的時候,送給了他們四句話:打開心量,放下自我,活在當下,奉獻真愛。為什麼要打開心量,你打開心量去擁抱世界的時候,世界就與你同住。一個人格局的大小,對世界的解讀會決定著未來的發展,一個總是活在自己的喜怒哀樂,活在我執當中的人,他的成就會像芝麻一樣小。我經常打個比喻,當我們抓起一把鹽放進一杯水里,這杯水會鹹的難以下嚥。但如果把這把鹽放進湖里,湖水會咸嗎?不會的。我們每天為各種小事痛苦不堪,那種痛苦,就是因為我們的心像一隻小杯。如果把我們的心胸放到像虛空一樣的時候,再大的事情也是小事。我們的煩惱、痛苦、糾結,最大的問題就來自我們的格局打不開,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就何種可能,就來自他對世間萬物的解讀,思考和自我定位。

佛教裡經常提到 “福報”,有人認為是迷信。我舉個例子,前兩年海寧有個人,一天突然中了體彩,一千多萬天外飛來,他高興壞了。原來是上班族,每月拿三四千塊,日子過的也悠閒自在,突然天上掉下這麼多錢,他工作也不干了,買了別墅,買了名車,整天過的逍遙自在忘乎所以。但是知道嗎,不到三個月,因為飆車出車禍死了。他本來可以活到終老的,但是這筆錢砸到他頭上,把他過早給毀了,這就是沒有福報的表現。什麼是福報,就是你對金錢、名望、地位的解讀方式,你有沒有能力駕馭它,如果沒有能力駕馭,這個東西到你身上就是禍不是福。

我這幾年也在一直做管理,做各種事情,我有時覺得,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力沒有福報去做多大的事情,你硬撐著去做,做到四五十歲,可能生一場大病,六十不到就走了。當你沒有那個福報去承受結果的時候,就拿你的生命去折換,來彌補你的成就。如果你有這個福報,做成了還會很舒坦。古人說厚德載物,我覺得最厚的厚德就是心中沒有,你在追求財富的時候心中沒有財富,你在很高的位子坐著心中沒有位子,你名滿天下心中不以為意。“心中沒有”,就是最大的德,因為你沒有的是執著。

成吉思汗有個案例,一次面臨一場重要戰役,要么統一整個蒙古要么被對方滅掉,非死即活。在這樣一個生生死攸關的時刻,他手下的將領都急得像熱鍋上螞蟻,他自己卻在蒙古包裡呼呼大睡長眠不起。有將領把他喊起來,他一問,敵人還有半天才到,說沒事,繼續睡覺,又倒下去呼呼大睡。

我們看這種素質,這種心量,真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正因為他心中沒有這件事的困擾,反而能盡情發揮把事情做好。我們做企業,怎樣讓更多人來一起為你做,這看你是什麼心態,你心心念念只想讓別人幫你賺錢,肯定賺不到錢。誰是傻子,被你利用呢?我們寺院最初做禪修的時候,需要優秀老師來授課,我們當時沒有一點名氣,濮院鎮開三輪車的人都不知道香海禪寺在哪裡,但是每到年終的時候,我們都會盡量拿出最大的利益回報這些老師,所以在那些人的支持下我們一直走到今天。你如果既想用他,又不想付錢,既想馬兒跑,又不想馬兒吃草,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任何千里馬也不會來的。這就是捨與得之間的關係,問問自己,你是要實現人生理想,還是要守住你的錢?一個人怎麼思考和定位自己,會影響他的思維方式。

如何讓自己不受名氣、地位、金錢的左右,能夠超越它?

這個當然非常難,正因為難,所以境界才高,如果一般人隨隨便便就可達到,也不是至高無上的境界了。我們佛教說 “不二”,就是超越善惡、有無、男女、黑白等一切對立的境界,我覺得不管在某個方面有巨大成就的人,他一定是超越對待之上的,就是“不二”的人。比如你是老闆,你手下有許多人,有人性格偏激,有人做事默默無聞,有人對你很忠誠,有人很努力又很笨……有各種各樣的人,你怎麼對待?你認為他對你好就留他,對你不好就不留他,聽你話就留他,不聽你話就開他,你底下最後會剩下多少人?就是聽你話的,有一天也可能不聽話;今天和你配合的,後天可能和你不配合,你如果不斷把他們開掉,最好還剩下誰?最後就剩下你孤家寡人一個。

所以能真正統領一切的人,一定有顆包容之心,包容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二”的境界。“不二”的思想是建立在目空一切,胸懷天下,內心無量的基礎上。我們想成為這種可能的人,就要不斷去自我提升和超越,不然會被許多具體的事限製到裡面困住。所以我們經常講,要把人生經歷的各種事當作修行。修行實際上便是不斷地自我調整,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有人為什麼能自我轉變和提升,因為他不斷進行自我總結和思考,一個不會思考和總結的人,和一隻笨牛沒有區別。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聽課,今天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做早課?我說做早課不單單是信佛的人才做,世間所有想改變自己命運,想提升自己境界的人,都需要做功課。好比你覺得某本書好,《道德經》,《論語》或《孫子兵法》,你每天對它讀誦,等於請了一個聖人天天坐到你身邊,告訴你他的思想,這就是功課的意義。你走著走著,走偏了,用這個功課把你拉回到正確的軌道,就是這個意義。

最後總結

好,我們總結一下。我們人生所有的可能,都來自自己對世間萬物的解讀,這決定著你的未來,跟別人沒有關係。佛教裡面講,你有什麼樣的一顆心就有什麼樣的世界,就有什麼樣的未來,你的心,決定著你的世界。世界只是你心的映像,是心的衍生品。

你不要認為,這個人對我不好,那個人對我好,這個人對我很重要,那個人對我不重要,實際上,他們都和你沒有關係,都是你的心在不斷和別人對接的過程中,促使成了各種各樣的關係,實際上這些關係的源頭,還是你自己。人的心念像一個磁場,你是一塊磁鐵,自然能吸引金屬。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有相同頻率的人吸引過來,不同頻率的人被你排除在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天然如此。所以你想達到什麼高度,獲得什麼成就,就想想你的心念,你的自我定位,是不是跟那個高度相一致。如果不一致,想往上蹭也辦不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