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是怎麼迷的?妄想、分別、執著。
妄想:你想想,你的思想沒有一刻停下的時候,想三想四,想天想地,一直在動,連睡著了也停不下來,還在做夢。
分別:看任何事物都有分別,對錯、上下、大小、你我 ……。由於有分別就產生執著,執著這個對,那個錯,喜歡的就高興,不喜歡的就生氣;這個是我的,那個是他的……。
如果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了,就成佛了;
還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了就是菩薩;
還有妄想、分別,沒有執著了,就是阿羅漢。
就像一面鏡子,佛、菩薩的鏡子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所以照什麼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凡夫呢?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被污染了,就像鏡子上落滿了灰塵,什麼也照不見;但鏡子是一樣的,沒有差別。再如水, “大道似水”,用水作比喻最恰當了。一湖水,當風平浪靜的時候,水面如鏡面,山川、樹木都照得清清楚楚,佛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像平靜的水面,什麼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菩薩有妄想,就像水面上起了微小的波紋,雖然微動,但還照的很清楚。阿羅漢波紋要大一些,但還能看清楚。到了人道就像水面上起了風浪,什麼也看不見了。到了地獄就像滔天巨浪,不但看不見,而且要造害了。
佛處於 “道”的層次,降低能量層次就是菩薩,再降低能量層次就是辟支佛、阿羅漢,再降低就是天道……一直到地獄。
能量就是 “德”,通常說“行善積德”,做了好事就積攢能量;做了壞事叫 “缺德”,就是降低能量。
打個比喻,把玻璃杯裡裝半杯水,這個水就好比 “德”,“德”在中間位置好比說就在人道上,從杯子中間位置向上畫四道槓,向下畫三道槓。你做好事,就“積德”,水就向上去,積到第一道槓就上天道,積到第二道槓就是阿羅漢,積到第三道槓就是辟支佛,積到第四道槓就是菩薩,當積滿時,“德”合於“道”,就成佛了。反之,如果做壞事,就“缺德”,好比水從杯子中間位置減少,減到第一道槓到畜牲道,減到第二道槓到餓鬼道,減到第三道槓就到地獄道。
為什麼自古以來儒、釋、道、各種宗教都教人行善做好事,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修行的實質就是 “積德”、“積能量”,這個是有反應的,你能量積到什麼地方,從心理到生理都有一系列的反映和表現,是實實在在的,並不是像有的人想的那樣是虛無的。
將來到那一道去,就是由你本身的能量決定的。不修行的人,再做點壞事,能量損失太多,只能去地獄道、餓鬼道。史威登堡寫的《我見過的靈界》裡面的情況,就是不同層次的情況。處在最低層次的,終日見不到一點光,那裡的眾生就是打鬥,如果讓他到能見到光的地方,他會受不了,趕緊回去。這就是地獄道,因為能量層次低,讓他到能量層次高一點的地方,他受不了,就好像終日在陰暗的溫室里長的幼芽,一下拿到太陽下照射,很快就會死一樣。第二個層次的眾生能見到一束光,他們就靠這束光生存。這就是餓鬼道。從這裡向下,就是終日黑暗的地獄,向上就是光明的天界,到天界去他們也受不了那裡的光。
這裡所講的光,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光,其實就是能量。有修行的人,無論在多麼黑暗的地方,他的眼前都是一片光明,整個身體通明透亮;修行好的,整個身體就是一個“光明體” ,就是指的這個光,也就是“性光” 。修到這個程度,你說將來到哪裡去?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修行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修行的實質就是積聚能量,也就是 “積德”!
三才,天地為陰陽,人在其中也,沒有人的參與,怎麼會有定義上的陰陽。這便是三才定律。《內經》有 “陰陽之交為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之光輝論斷陰陽大道——陰陽大道守恆三大定律
陰陽大道第一守恆定律(大道守恆定律):陰陽大道總是欲保持原來狀態的趨勢。
陰陽大道第二守恆定律(無極守恆定律):陰陽大道是恆定不變的,只是無極與太極的相互轉變。
陰陽大道第三守恆定律(太極守恆定律):總太極體是恆定不變的,只是氣與能力的相互轉變。
陰陽大道總是欲保持原來狀態的趨勢。此即是佛祖所言的業力,一切物都逃脫不掉。
大道初生,即是無極,無極一現,便化太極,此中無極為靜時陰陽,化太極後,即生出陰陽二氣,為動時陰陽。無極守恆定律實際上即是太極守恆定律,只是靜時與動時的區別。無極守恆,即是有無相生,太極守恆,即是氣聚為形。
陰陽二氣,各為一太極,同處一太極體中,如同物理學中的質點。陰處氣多,而能力小,陽處氣少,而能力大,氣與能力的總和,便是陰陽二氣的控制能力。控制能力的差別,便形式了陰陽二氣的消長,控制能力相等時,便是陰陽二氣的相對平衡。
設無極未動時,陰陽二氣之端便是極點,陰極有氣無能力,陽極無氣有能力,二者控制能力相等,便是無極平衡,此狀態不存在。太初之時,或收於陰極,或散於陽極,極則動,動則成太極,或陰極化出能力,而氣漸少,或陽極聚則成氣,而能力漸不足。在陰極化出能力時,為大爆炸之形成大道,在陽極聚則成氣時,為白熱化形成大道。陰極與陽極的相互轉變中,陰陽消長在其中,此為二體一端。自一端二體互相轉變的一個過程,佛祖稱為一劫。
無極動而太極生,太極生後,萬物皆在太極體中,即是現在的時刻。
陰陽大道的轉變總是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
對此三大守恆定律有何應用?
第一定律為業力,病理中常用,當人受病時,為病的控制能力大於人的控制能力,此業力便為人的抵抗力。
第二定律在中醫學中可以知道真火的形成,有無的相生,為丹道之基,先天之本。
第三定律在中醫學中可知道後天的氣化。物理學中的慣性,質量能量守恆,質能轉化等也含在此中。
上面以說了陰陽大道守恆推論:陰陽大道的轉變總是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
當研究兩個太極體聚變成一個太極體,或一個太極體裂變成兩個太極體時,又與太極體內部陰陽的轉變有所差異。
(網路文章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