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Reset 新的認知和正能量來整合陰影黑暗的自己


是什麽力量不斷地讓我們陷入一種模式的重複循環?

比如:某個人一次次地經歷背叛,
比如:某個人總是在感情裏扮演沒有被人關心心疼的付出者,
比如:某個人總是無法對他人表達自己的心願,結果在任何關係裏都活得很委屈,
比如:某個人每次都是在事業要上一個台階時就會出現很多狀況導致事情變得不順利,
最後什麽也做不成,
比如:某個人一心想要賺錢,總是尋找各自方法做各種努力但卻總也賺不到錢,
轉到也會很快沒有,好像和錢有仇……

當我們從這些痛苦中反思,而不再是蒙著眼向著某個自以為的方向狂奔,
你可能會突然問出這個問題,是什麽力量讓我一直陷在這樣一種人生模式裏?

生為人,清楚明白自己,是一種生命的使命。

當我們走到某師命階段:問自己為什麽是這樣子活著?
當我們突然發現自己並不熟悉自己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成長的巨大轉折。

在未做自我探索之前,生命都是處在一種比較蒙昧的狀態。
之後,我們逐漸對自己問出:

“我這是在做什麽(是什麽)?”;
“我為什麽要這樣做(為什麽)?”;
再重新做出關於自身的選擇。
這就是一種真正地自主人生的過程。

雖然我們控制不了結果和他人,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是什麽“,”為什麽“,
做出選擇,透過行動改變轉化。
這三個步驟,是慢慢將生命活明白的實踐步驟。
這也是找回自己的一種方式。

重複生命模式是因爲你被動地、蒙昧地、內心充滿不甘和不願地活在一種“被命運控制”中。

體驗到“我可以自主我的人生,我知道我想要什麽,並能夠選擇我要的”
這是一種巨大的能量來源、和自信的體驗。
也是變得生命變得有力量的寶貴資源。

我們需要在生活中,去增加自己“把控自我人生”的體驗。

想要自主人生,就要看清我們的潛意識模式。
就要去面對,潛意識的真相。
否則,你就是不斷地走在一個無知無覺的模式循環之中。

佛家裏有一個詞用來形容導致我們不斷循環的潛意識力量很貼切
——習氣、慣性。

從你出生到成長,從你至親的人的生活模式和價值觀上,
從他們對待你的方式上,你逐漸形成了你自己的習性。

比如,一個孩子,她從小家裏父母爭吵很激烈、爺爺奶奶都會捲入家庭大戰,
每個家人之間的愛恨情仇都有著強烈的張力,幾乎沒有過持續一段時間的家人
能夠平靜和諧互相尊重的生活,這個孩子長大,戲劇性地衝突地關系、複雜的愛恨、
潛藏危機的生活,就是她的性格習性的培養皿——

那是她出生長大孕育她的環境,她最熟悉的生活,
那麽這種生活環境、情緒的流動方式、愛恨的表達方式、
充斥的氛圍就構成了她的性格習性。

無論這個環境客觀上多麽糟糕,但這是她熟悉的,
無論父母的對待多麽有問題,但這就是她的父母。

所以,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性格習性裏面有我們作為一個生命體,
最熟悉的一切,也有我們深度認同的一切。

無論現在長大的自己,對於當年的父母、祖父母、
他們的為人處世方式、價值觀進行怎樣的批判,
都很難改變,在我們潛意識中,性格習性裏面,
對自己的父母的深深地認同。

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離開父母很久了,發誓不再重新過回那樣的生活,
不再重新建立和小時候一樣的家庭,不再重新成為我父母那樣的父母,
但是我們又常常驚覺——自己的行為,是那麽像心裏被自己早就否定了千萬次的那個人。

因為我們的本能是畏懼未知的,未知會讓我們焦慮。

所以為了讓自己不焦慮,不去面對未知,
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傾向於繼續活在我們的習性裏,
因為習性是熟悉的,已知的。
已經知道的,即使再糟糕,我們都知道如何應對,都不會害怕。

當我們很多時候在家庭裏化身成為自己父母時,
當我們在工作和事業上流露出自己曾經摒棄的父母的特質時,

當我們創造了父母當年的那種情境時,
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喜歡這種熟悉的感覺和氛圍,
即便它帶給我們痛苦,羞恥或者內疚這種種糟糕的感覺。
可是,即使是這糟糕的味道,也是我們熟悉的味道。

想要拋棄我們不喜歡的原生家庭、潛意識模式恐怕不能帶來直接的改變,
唯有保持覺察,才是持續的成長之道。

改變習性,生命才有可能真正成長,所以無論是佛法,還是心理學,
都意味著一個漫長的過程。

沒有經歷痛苦的洗禮淨化,我們根本不可能真正放手
那些我們最熟悉安全的部分——即使它是糟糕的。

很多時候,我們處在和習性共存的狀態,
我想這或許會持續在大多數人的人生中的大多數時段。

首先,接受這樣的我們,
接受生命這樣傳遞必然背負的因果,
接受習性對我們生命所造成的影響。

然後,不抵抗、評判負面的那部分自己,
覺察被那個自己的習性不斷製造的惡性循環,
Reset 新的認知和正能量來整合陰影黑暗的自己。

文字:周小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