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方程式
作者:董復華
1.前言
許多看過生命密碼的朋友,大家最常常問的問題是心靈方程式
許多看過生命密碼的朋友,大家最常常問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只要一遇到境界來臨時或面臨誘惑時,總是會控制不住自己,總是會讓那「假我」能趁虛而入,明明就可以用智慧處理好的事情,最後還是被「假我」弄的一團糟,會有如此的情境發生,大部分的原因來自「習氣」,也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識」的存在。
但是,如果我們了解了心靈方程式,能運用程式破解生命密碼,我們就能擺脫長久以來因為「主觀意識」而養成的習氣,而不再被程式所套牢。
在進入本書與大家分享之前,建議如果您能先閱讀分享過「生命密碼」一書,在來分享心靈方程式,這樣您在分享心靈方程式時才會有更深層的體悟。
一開始我們先說一段故事,這段故事可以讓我們了解并發現「習氣」和「識」的存在─
宋朝時代的蘇東坡是文壇上的奇才,人人皆知,他有一個相交甚篤的好朋友,叫做佛印禪師,他們平時在佛學文學上都會互相的切磋,但每次總是被佛印禪師占盡上風,蘇東坡心里很不是味道,常想找個機會給佛印下不了臺。
有一天,兩人相對禪座,蘇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問佛印說:「你看我現在的姿勢像個什麼?」佛印毫無考慮的說:「像一尊佛。」蘇東坡聽後甚覺滿意舒服,此時佛印反過來也問蘇東坡:「那你看我坐姿像個什麼?」蘇東坡毫不考慮地回答說:「你看來像一堆牛屎。」佛印微微一笑,雙手合十說聲:「阿彌陀佛!」
蘇東坡回家後,很得意地向他妹妹述說,今天好不容易如此這般占了佛印的上風,但是蘇小妹聽後,卻大不以為然的說:「哥哥,你今天輸的最慘!因為佛印心中全是佛,六根清靜,所以看任何眾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是污穢不凈,把修行已達六根清凈的佛印,竟然看成牛糞,你的心中全市報復想占上風的念頭,這不是輸得很慘嗎?」蘇東坡拈一拈胡子,黯然的同意蘇小妹的看法。
事過多時,蘇東坡的禪定月愈來愈進步,在一次出定後,喜孜孜地寫出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立刻差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看,要佛印評評自己禪定的功夫如何?
佛印看後,莞然一笑,順受拈來一枝紅筆,即在蘇東坡詩上題了兩個斗大的紅字─「放屁」,再交給書童帶回。
蘇東坡本想佛印會給他諸多的贊美,沒想到一看回信中斗大的兩個「放屁」紅字,不由得火冒三丈,破口大罵:「佛印實在欺人太甚,不贊美也就罷了,何必再罵人,我非過江與他理論不可!」誰知佛印早已大門深鎖,出游去了,只在門板上貼了一幅對聯,上面寫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蘇東坡看了深覺慚愧不已,自嘆自己修行的智慧與定力確實大大不如佛印!
蘇東坡雖然也是個學佛的佛教徒,但是他的文人習氣太重,也被「識」的方程式套牢,他原本認為自己的禪定有一定的功夫,不再被世間的八風所動,八風指的就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這八法為世人所愛憎,最能扇動人心,將人心緊緊套牢在這八法的心靈方程式中,讓世人不得解脫。
許多文人最大的習氣毛病就是喜歡賣弄,不喜歡賣弄的也是自視甚高,經不起別人的批評,不服輸,所以蘇東坡雖然在定中可以求得一時的境界,但是他出定後,為了得到佛印的「稱」贊,及仍然逃不過被放屁二字的「毀」謗跟「譏」諷,為了自己的名「譽」,氣急敗壞的被佛印一屁打過江來。
反觀佛印,蘇東坡譏諷他像堆牛屎,他卻能輕易破解程式,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提醒自己回歸真心,不為八風所動。
其實我們就跟蘇東坡一樣,能懂得一些道理和智慧,但是卻仍然抵擋不過習氣所帶給我們的煩惱。
所以不論任何宗教的修行,都要找對方法,真正了解萬法唯心造,「法」就是方程式,「心」就像空白的磁碟機,將方程式輸入本來是為了方便方程式為我們所用,結果因為我們的執著,讓心迷了,心反而被方程式套牢,生生世世不得解脫!
為何佛印能將方程式為己所用,而蘇東坡卻為程式所套牢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探討和分享的方向。
2. 識
我們剛出生時識性就已經存在,但是它還沒有起太大的作用,因為嬰兒的大腦還沒有被輸入太多的方程式,一旦我們被教導認識的事物越多,也就越來越多的程式被輸入,這些被輸入的方程式,本來是為了方便我們的靈魂來到世間互相溝通學習,體驗生命力用的,可是我們從小被環境及身邊的人事物影響,漸漸地不知不覺跟著開始「執著」,執著久了就變成「習氣」,習氣一養成就深深為萬法所套牢而不得解脫。
譬如香與臭是二法,它是分別味道的方程式,在孩子剛出生時,糞便的味道對他而言并沒有香、臭之分,可是經過被教導糞便是臭的,再加上從小看身邊的人都排斥糞便的臭味,所以漸漸地開始覺得糞便非常的惡心,所以我們有沒有發現,剛出生的孩子并不討厭糞便,而是被輸入了方程式之後,再加上習氣,才會開始執著排斥糞便的味道,我們對於香的喜歡,臭的厭惡,都是經過習氣養成,形成嚴重的「主觀意識」而開始執著。
就好像有人罵我們:「王八蛋,你去死吧!」我們應該會很生氣的反擊,但是你去罵剛出生的孩子,他并不會生氣,因為我們都知道孩子還聽不懂,這時你罵他,對他而言,只是「單純」的聲音,可是一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開始學習,長大後你再罵他,這時他聽到的就不再只是聲音,而是你在罵他,套入他輸入的各種方程式之後,便會開始產生「意識型態」,而變成分別與執著。
再舉一例,在臺灣,如果我們一出門就遇見送葬的隊伍朝你而來或正對你家在辦喪事,我們可能就會覺得是件倒楣事而招來晦氣,但是在某些國家,他們卻認為,遇見送葬的隊伍或喪事是幸運的,因為他們認為人死去是歸真,是回去靈魂的故鄉,所以我們有沒有發現,就算在同一個時空下的人,也會因為風俗文化上的差異,而輸入「不同的心靈方程式」,這些不同的心靈方程式,就會產生不同的習氣,而形成不同的「主觀意識」,因此同樣的一件事,也會因此而產生不同的「分別與執著」。
有一位和尚,一天晚上,他半夜醒來覺得口渴,當時四下一片漆黑,他四處摸索著他睡前放在床頭那杯還沒有喝完的茶,他拿起茶杯喝著茶,頓時覺得茶水甘美解渴,然後他又繼續睡去。
隔天清晨和尚醒來,要將茶杯里的茶拿去重新沏泡,赫然發現杯子里有一只很大的死蟑螂,和尚看了突然一陣做嘔,他張口正想要吐之際,心就開悟了。
不看不想時,半夜的茶水是甘甜的,今天早晨看了想了,才令他做嘔,啊!他喃喃自語地說:思惟會分別,若沒有分別那原本的一切不都是美好的嗎?
你也悟到了嗎?
生命原本就是好好的,為什麼人會把日子過得這麼糟?
「原因在於我們的心被方程式套牢了,心變的狹隘了,所以我們喜歡把人事物劃分,因此我們無法放寬心去包容,去接受所有。」
*意識本身就是業,它是被「習性」牽著走的,我們再怎麼想,再怎麼做,也都逃不出自己的「業力」,除非我們有夠清凈,悟到了無為法,才能轉業!
3.識 相
我們常常聽到「識相」這個名詞,也常常希望別人都能識相點,今天我們就大家一起來「識相」。
世間一切「相」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我們常聽到因緣和合而生,但是對於它的解釋,很多人仍然是一字半解。
譬如,一個裝著一百公升水的大缸,我們的手去撥動水缸的水面,這時水面會產生變化而另外生起一個相,我們被認「識」教導我們這個「相」的名稱叫做─水波。
水波怎麼來的?水波就是因緣和合而來的;手撥是「因」,觸碰水面是「緣」,和合而生起的相我們稱它為水波。
現在我們一起來探討認「識相」,在生命密碼一書里我們有一起分享過,知道了我們這肉身也是因為父母因緣和合才生下我們,這肉身我們稱它為「假我」,為什麼我們稱它為假我呢?金剛經云:「一切有相,皆為虛妄。」但是怎麼證明這肉身相是虛妄是假相呢?
我們對於一切相,都會輸入一個方程式,給這個相它一個稱呼,也就是給它一個名詞或名字。當我們手去撥動水面時,因為因緣和合生了一個相,我們給它一個名詞稱它為水波,這就好像因為我們父母因緣和合生下我們,我們出生時也有一個肉身相,為了方便稱呼,然後我們也替這個肉身取了名詞叫做「我」。
當我出生時,我們又替這個出生相取了個名詞,叫做「生」,當我們肉身敗壞時,又替這滅去相取了個名詞,叫做「死」。其實人無生也無死,我們會認為有生死,那是因為我們都被這「相法」的方程式套牢了,也就是我們被這些名詞或名字套住了,本來這些名詞名字,是為了方便我們稱呼這些相,就像「我」這個字,本來就是方便我們在與人溝通時,稱呼自己的一個名詞,「你、我、他」都只是稱呼「相」的名詞,可是我們全迷在了「相」上,誤認了肉身為我,不知道肉身只是「因緣和合而生的假我。」
拿水波來譬喻作我,或許我們比較容易分辨,手是父親,水是母親,我們是從母親的肚子出生,如同水波從水生出一樣,手撥是因,觸碰水面是緣,手與水因緣和合生下了我們,我們統一叫做水波,就好像父母生下我們,我們統一叫做「人」一樣,當水波相生起時,我們稱之為「生」當水波相滅去時我們稱之為「死」。
請問!水波可曾生?可曾死?水波其實就是這一百公升的水,我們能說水波不是水嗎?水波生起時,這一百公升的水有多嗎?水波滅去時,這一百公升的水有少嗎?水波它就是水,根本無生也無死,所謂的「生死」,其實它就只是因緣和合下「相的生滅。」
探討到這里,我們有沒有發現了什麼呢?其實所有的相,它都不能永恒不變,因為所有的相,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都是許許多多因素組合而成的,就像我們的身體有許許多多的元素,這些元素里面有鈣、有鐵、有鋅,有碳水化合物,身體是很多很多不同的元素組合而成的,這些不同的元素,他們都可以說自己是「我」,所以我們的身體,是千千萬萬個「不同的我」組合而成的,誰才是真正的我呢?
相它就只是相,它是「無我」的,這些相的名詞和名字,都只是為了方便我們在生命的洪流中,彼此溝通或稱呼用的一個方程式,所以我們的肉身也只是一個相、是「無我」的。我們的「名字」和「我」這個字的稱呼,它代表的只是這個相「一時」的存在,并不是代表真正的我。
我們人生種種的苦,都是因為由「我」而起,所以「我執」不破,縱使修再多的人天福報,人生的苦依然存在,福報再大,一樣要面臨「生、老、病、死」苦。很多人修行福報修得很好,吃素、放生、救濟貧苦,但是當人生的逆境來臨時,一樣不得解脫 因為修福報和修慧是兩回事,福慧要雙修,才是正確的修行,才能真正的從生命中解脫,才能譜出一段完整的生命樂章。
所以「我執」不破,就無法真正從生命中得到解脫,但是要破我執,我們就得「識相」點,了解相如何而來,了解我們的肉身只是假我,只是一個「相的生滅」,并不是真正的我,這樣以後境界來臨時,我們才能「識相」的做出正確的反應,跳脫被方程式套牢的心,心才能得到一種真正的平靜與解脫。
在大海中,有一個小波浪,看到其它大波浪澎湃洶涌,自嘆自唉地說:
「我好痛苦啊!別的波浪那麼大,而我卻那麼地渺小,別的波浪沖得那麼快,而我卻跑地
那麼地慢!」
此時,有一個大波浪沖過來,告訴小波浪說:「那是因為你沒有看清楚你自己的本來面目,
所以你才會感到痛苦。」
小波浪昂起頭來說道:「難道我不是波浪嗎?」
「波浪只是你短暫的現象,其實你是水啊!」
「我是水」
「對!當你認清你的本體是『水』的時候,你就不會再被波浪的外表形體所迷惑,而自尋
煩惱了!」
小波浪好高興的說:「明白了!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們同為大海水的一份子!在水的
濕性上來說,我們都沒有什麼差別!」
佛教宣揚「同體大悲」,可是同體大悲是什麼?為什麼說是同體大悲?很多人卻不得其解。如果你看清了自己是誰,了解了肉身也只是你短暫的現象,悟得了萬物的本體是一不是二,就如同大小波浪一樣,雖然因為因緣的不同,而顯現了不同的形相,但就自己本來的面目而言,他們都是大海水的一部份,都是同樣的體性。
人生會有痛苦,都是因為沒有悟通自己本來的面目是什麼,人很自私,總以為自己是自己的,於是就與人有所比較,而自尋煩惱造成痛苦。
4. 生死 只是「相」的生滅與轉換
「生死」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長壽,最好能永生不死,事實上,生命確實是永生不死的,只是我們迷在了相上,執著了「生死相」,被生死相的方程式套牢了,所以我們才不斷地在生死輪回中流轉,無有出脫之時。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說它是虛妄?
虛妄不是說它完全沒有不存在,而是它的存在是有時間性的,不是永恒不滅的,因為相是因緣和合而生,所以有「緣起與緣滅」,相它不斷地因為「緣」在轉換它的相貌,并非恒常不變,所以說它虛妄。
譬如水,遇到天寒地凍的緣,它就會結冰,成為固體;遇到高溫沸騰的緣,就會變成水蒸氣,成為氣體;在常溫下的緣,就會變成一般我們常見的液體。
不論是固體、氣體,還是液體,水都沒有真正的生過或死過,只是它的相不停的在轉換而已。
那什麼是水的真面目呢?就是「靈性」,水也是有靈明覺知的,日本的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就能證明,如果給它放的是水晶音樂,顯微鏡下水的結晶體就很有規律很美,如果是放些亂七八糟很吵雜的音樂,水的結晶體就會紊亂不規律。
經過上述的討論,我們了解到,世間一切相,它只是隨緣不停的在轉換,所謂的「生死」,真的就只是為了形容「相的生滅」的一個方程式,這「生死」的名詞,也是我們人自己發明的,結果我們被自己發明的東西套牢,認為人真的有生有死,而不斷在生死的輪回中受苦。就像錢一樣,原本古代貨幣的發明,是為了方便貿易,大家可以不必帶雞帶鴨的以物易物,用貨幣就能在市集上做買賣,結果現在許多的人反而變成錢的奴隸,被金錢和慾望操控的疲憊不已。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煩惱,所以有許多人,不約而同地問了佛祖一樣的問題:「我該怎麼
做,才能不再煩惱?」佛祖給的答案都相同:「只要放下,你就能不再煩惱。」
有個自以為聰明的人很不服氣,便專程去找佛祖,挑釁地問:「世上有千千萬萬人,就有千千萬萬種煩惱,但是您給他們的解決方式都完全相同,那豈不是太可笑了?」
佛祖沒有生氣,只是反問男子:「你晚上睡覺的時候會作夢嗎?」
「當然會」
「那麼,你每天晚上做的夢,都是一樣的嗎?」
「當然是不一樣的。」
「你睡了千千萬萬次,就做了千千萬萬個夢。」
佛祖微笑的說:「但是要結束夢的方法,卻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醒過來』!」
男子聽到佛祖的回答,啞口無言。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的一切相都「因」為「緣」而不停的在變化,我們人這肉身的假相幾十年的生命,跟浩瀚的宇宙時空相比,就有如做了場夢一樣,短暫的像早晨的朝露,天上的閃電一樣,稍縱即逝。
其實說破了,連時間和空間相也都是虛妄的,時間和空間,也都是我們人自己發明的名詞和方程式,如果我們覺悟了,回歸了自性,時間和空間也將無法再束縛我們什麼。剩下的,只是看我們自己什麼時候能破迷開悟,從夢中醒過來。
*生死解脫的問題是誰的責任?這是自己的大事,想要脫離生死的問題,就要「破除一切相」,修行的本心不能丟掉,要時時用功薰習,自我鞭策,「無我」的心態要好好把持,不要放逸─心態要保持隨時都在修,也隨時在鏈。
5. 靈性
在生命密碼一書我們分享過,知道「靈性」才是真我,靈魂還不能夠稱為真我,但是靈魂和靈性是一不是二,迷的人就叫靈魂,悟了,回歸自性就叫靈性。
我們講性命!性命!一切萬物都是從自性變化出來的。破解心靈方程式就是為了要明心見性,但是無始劫以來,我們經過不斷的生命輪回,迷的太深,執著的習氣太重,不要說是見性,就連說我們肉身不是我,自己難以相信。
萬物都有其性,水有濕性,火有燥性,磁鐵有磁性,食物也有其性,就像有些些偏燥性或寒性的食物,我們吃多了,也會上火或瀉肚子。我們的六根也有其根性,眼睛看的見是因為見性,耳朵聽的見是聞性,鼻子聞到的是嗅性,如果說是眼睛本身能見,為什麼人死了,眼睛就不能再看見東西,耳朵也不能再聽到聲音,鼻子也不能再嗅的到氣味。
我們很多人都去寺廟里求神拜佛過,相信很多人都用水果供奉過神明,供過神明的水果很快就會成熟腐爛,因為神明只食其性,不食其色,色指的就是水果的形體,也就是指果肉。神明食其性,果肉自然加速腐爛敗壞,就像人沒了性命,屍體馬上就會發臭腐爛是一樣的。
孔子曰:「人,食色性也!」我們人,食其性,也食其色身。我有用過同一串香蕉,一半沒有拜過神,一半拿去寺廟禮拜神明,真的拜過神明的香蕉,很快就會成熟腐爛了,而沒有拜過神明的香蕉,還可以放上一星期,都還沒有一點腐壞。
但是這里講的性,跟我們所說的自性是不太一樣的,習性跟自性的性是不同的。
自性無色,無味、無形、無相,萬法皆出生於自性。
禪宗六祖云:「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我們常聽到萬法歸一或萬教歸一,這一歸何處呢?其實任何正派宗教修行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見到自己本來面目,得到究竟解脫。只是大乘佛教慈悲,自己證得了,還倒駕慈航,普渡眾生。
觀世音菩薩 地藏王菩薩,都是為我們所知的大慈大悲的大菩薩。
其實每個正派宗教都有大成就的修行者,我們不該對任何宗教存有門戶之見,應該是要認真的從自己的「心」往內修,而不是向外求,要努力的「破一切相」,讓自己的真心顯現,用最原始的心性,自然的享受生命,一切「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如果把真心比喻成鏡子,物來它就隨緣顯相,物去當下滅盡,鏡子雖能顯相,但是它不著相,它不會把鏡子里顯現的相,當作是它的一部份,物來物去,鏡子始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可是我們迷了,一念不覺,忘了自己是鏡子,被外來的緣的「生滅相」迷惑了,自此我們就認了妄心為主人,執著了鏡子里面的境界相,自此開始,妄心就被境界所轉,而忘了自己本來面目。
前面故事里的小波浪,也是因為執著了它的肉身相是波浪,而忘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水的體性,因此它才被「分別、執著」的方程式套牢,而感到痛苦。
金戒指、金項鏈、金耳環,彼此一直不停的爭論者,它們都在互相地炫耀自己存在的價值,誰也不服誰。
有一天黃金實在看不下去了,開口講話了:「你們有什麼好吵的呢?戒指是戴在手上,耳環是戴在耳朵,項鏈是戴在頸部,你們的功用并不沖突,再說不管你們是金戒指、金項鏈,還是金耳環,那都只是暫時的,別忘了!我們都是黃金啊!本來大家就同是一體,你們只是因為不同的因緣,暫時顯現了不同的因緣之相,不要再為了這暫時的假相,起了分別執著,而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啊!」金戒指、金項鏈、金耳環,如大夢初醒般,從此再也不分別執著,開開心心的隨緣享受,并展現它們自然平等的生命力。
隨緣二字,說來輕松,但是不了解事實真相,怎麼隨緣!
放下二字,說來輕松,但是不了解生命真相,怎麼放下!
事實真相不清楚,心不明白,「我」相不破,縱使教我們隨緣放下,我們的心還是在分別執著,因為我們「執著了放下」。
因此,放下并不是什麼都不要,而是像鏡子一樣,物來物去,照的清清楚楚,但是真心不動,時時認清自己本來面目,不再被鏡中之相所轉,不再被境界所迷惑,才能自自然然的隨緣,輕輕松松的放下!
這些年的修行,走了很多冤枉路,說是冤枉路,但不走過,也沒有今天的領悟,只希望這些分享,能讓許許多多的人發現,思惟會分別,分別會使人執著,如果了解了事實真相,知道只是自己迷了,被妄心喧賓奪主,才起了分別,了解自己只是被相法的方程式套牢了,才變的執著,所以因此才忘了自己與一切萬物本是一體,如是了解了真相,從夢中清醒過來,我們才能真正的「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才能自在解脫的展現生命。
*心若不能轉境界,我們領悟的一切,根本起不了作用。內心的空洞,要靠我們自己把心境轉回來,這才是真修行,真修行才能找回我們原本就自由的心靈。
6. 是一不是二
世間的相法看似對立,其實是一體的,就跟大小波浪一樣,大小看似對立,其實終究一體。
善惡、好壞、長短、高低、美丑、大小、明暗,這些名詞都是我們人自己發明的,當初發明的目的,只是為了方便「形容」這些境界相,并沒有教我們去「分別執著」這些境界相,但是為什麼我們會不知不覺的開始執著這些境界相呢?就是因為我們不識真心,真心沒有對立,妄心才有對立。
這世間本來一切相就是沒有對立的,道家講無極,無極就是真心,就是自己本來面目,回歸無極就是回歸自性。
善惡、好壞、長短、高低、大小、明暗、美丑………等等都是無極所生,自性所出。它們看似對立,實是一體,它們不是雙胞胎,而是連體嬰,雙胞胎死了一個,另外一個還能活著,可是連體嬰就不行,因為它們是生命共同體。
沒有善,惡也就不存在,沒有大,小也就不存在,沒有好,壞也就不存在;就像這世界上,如果沒有了壞人,好人這個名詞也就不存在了,它們本身是一體的,只是用來形容不同的境界相,如果我們自己回歸真心,就能看清一切相跟我們都是一體的,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這就是佛家說的「性相一如」。
自性就像是電視的屏幕,它能現一切相,這現的一切相就有如世間種種萬法,不管屏幕里現什麼相,演著什麼樣的劇情,電視的屏幕都始終如如不動;就像鏡子一樣,鏡子它也能隨緣現一切相,雖能現一切相,但是鏡子它也是始終如如不動。
我們看電視時,我們的情緒常常會被屏幕中上演的劇情所牽動,不知不覺地跟著劇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樂,可是當我們看完,關掉電視,一看見電視屏幕時,我們便知道剛才的只是演戲,不是真的,這時候我們的情緒,就會漸漸的平復。
我們今天就是因為一念不覺,一個不小心,起了妄心,一時被自己現的相所轉了,融入那劇情里面了,怎麼辦呢?轉回來就好啊!是啊!「轉回來就好」講的容易,但是又有幾人能轉的回來呢?為什麼會這麼難轉回來呢?
我們大家仔細想想,我們過去的生生世世,在這生死相的輪回中,都是用妄心在過生活,再加上這輩子從小養成的習氣及生活習慣,和被方程式套牢所形成的「主觀意識」,我們怎麼能轉的回來,這麼長久的習氣和習慣要改,難啊!
所以佛家重視的不只是傳道,而是「證道」,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并不難,但是真正的修行是在「悟後起修」,悟後起修就是要對治我們長久以來,因妄心而養成的習氣。
我以前初學佛修行的時候很熱心,會到各種公益團體去做義工,也經常參加一些放生法會或佛學講座,在那團體中所產生的氛圍,使人感覺很「安祥、自在」,但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平之事,我依然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些平常的「安祥、自在」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明朝末年的憨山大師,早年在五臺山打坐時得到了一些境界,就自認為悟證了,後來他被人陷害,充軍流放到嶺南,其間經歷了種種苦難艱險,而就在這九死一生之中,才發現原先他打坐所證悟的那些境界,絲毫派不上用場,於是他開始了刻苦銘心的反省,繼而在修行上獲得了重大的突破。
憨山大師在給友人的書信中說到,他非常感謝這一段苦難的經歷,這段經歷就好像天地間巨大的鉗錘,將他內心中的「我執煩惱」錘打的一乾二凈,使他獲益匪淺。
社會上有一些人,他們在生活上衣食無憂,不必為了養家餬口而奔命,也沒有什麼病痛,安閑自在,有足夠的時間來「品味生活」。他們大多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文化水準頗高,也了解一些佛法;在生活中,他們對於「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確實也有一些感悟;他們也形成一套自己的思想,具有「奉獻」、「博愛」、「分享」等等理念,因為他們也懂得「同體大悲」的道理,所以偶爾也有「安祥」、「自在」、「空靈」的覺受,也許他們會認為─「這就是佛法」。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種情境的核心,都還有一個「我」沒舍,只不過是憑藉著過去生和今世修習「世間善法」所得來的福報,因為這福報的示現,而將外界對於「我」的這個侵犯,暫時地掩蓋了,故能「暫時」的保持了一種安祥的假相;但假如這個「我」真的受到某種程度上的侵犯,這樣所謂的「安祥」是不堪一擊的。如果這時,有人突然莫名其妙的重重甩我們一巴掌,平時我們對於「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體悟,是否還能「當下承擔」,不失那安祥與自在呢?
有一位學僧,到南陽慧忠國師處參學,請示道:「禪,是心的別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減的真如實性,禪宗祖師們將此『心』易名為『性』,請問禪師,心與性有何差別?」
慧忠毫不隱藏地回答:「迷時有差別,悟時則無差別。」
學僧又問:「經上說,佛性是常,心是無常,為什麼你會說無差別呢?」
慧忠國師極其耐心地舉喻說明:「你只依語而不依義,譬如寒時結水成冰,暖時融冰成水;迷時結性成心,悟時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所差別。」
學僧終於領會於心。
迷悟雖有差,本性則無異。如前面所講的,一塊黃金,它可以制成耳環、戒指、項鏈等各種不同金器,因此金器雖異,實際上還是一塊黃金罷了。
*「行為」,是智慧的一種展現!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學習智慧,而無法將智慧落實在生命中,使自己的生命更祥和、自在,那我們就跟一個擁有巨大財富的「守財奴」一樣,抱著那些財富舍不得花,到死也終生不得受用!
7.心量
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大?什麼東西最敏捷。不是浩瀚的宇宙最大,也不是光速最快,而是我們的「心念」。就像當我們在想某個人,不論他身在何處,距離我們多麼的遙遠,他馬上就能浮現在我們的心中。故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小看自己一念心的造作。
所謂「心田就是福田」。福字怎麼寫的?示字邊加上一口田。「福」就是依據我們「心」示現的那一口田,量大福就大,所以我們心量越大,福氣就越大。
「心量」,其實就是智慧的顯現。
什麼是真實的智慧?
心能不被萬法所縛,將心態時時歸零、凈空,不被「因緣和合」的假相迷惑,不被種種境界相心靈方程式的「名詞」套牢,將心量拓展到無限大,就是真實的智慧。
所以,我們如果能把智慧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中,就是真實智慧;能把智慧從生命中展現,就是真實智慧。真實智慧有幾分,就得幾分心量,心量有幾分,就得幾分解脫。
我們人長到一定的年紀,差不多形體的大小就固定了,但是我們「心量的大小」,卻是可以改變的。
其實,原本我們的心量是沒有大小的,是完全解脫的,因為萬法唯心造,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本來就能生能現萬法,但是就是我們一念不覺,被所生的境界轉了我們如如不動的真心,誤認了境界相為實有,而產生了妄想、分別、執著。習氣越重,主觀意識就越重,每執著一分,心量就少一分,心量也就越來越小,心量越小,不如意的事也就越多,煩惱多,苦也就越多,如此惡性循環,心越迷越深,最後終究不得解脫,而在這生死輪回的苦海中,無有歇息,無有出脫之時。
現在重點來了!為什麼今天從人生的哲學中,我們有了某種程度上的領悟;也從人生種種的經歷中,學習到某種程度的體悟,可是我們的心量,卻沒有因此而變大,也沒有善用這些智慧,替自己得到些許的解脫。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們的「定力」不足以駕馭我們的智慧,因此我們生生世世的習氣,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劣根性,當然也輕輕松松就能擊退我們因「一時」而悟得的真心。
我們迷了這麼久,習氣及主觀意識的養成,所造成的分別與執著,我們一時的領悟,怎麼會是它們的對手。
所以佛教教導我們,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因為戒能對治貪心,定能對治瞋心,慧能對治愚癡。
但是,我們現在的人業障很深,要我們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也要讓我們心服口服。可是我們現代人為了追求名利,為了賺錢養家活口,為了物質生活的提升,又有多少人愿意去看那些讓我們心服口服的經典,又有多少人能在八萬四千法門中,找到適合我們悟後起修,真實獲得利益的方法。
現代的人,因為科技文明的進步,對物質的欲望更執著;但是,也因為資訊的發達,也讓這些解脫生、老、病、死的智慧,比以前更能容易的傳達,讓我們有機會認識真正的自己,讓我們在生命的洪流中,能自在解脫的展現生命力,為「當下而活」。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了解,生命密碼與心靈方程式這兩本心得分享,充其量,只能說是開啟我們生命能量的一把鑰匙,真正解脫生老病死和適合我們修行的方法,我們自己要有心去鉆研經教,才是正道。然後將自己悟得的教義印證在生活中,才是真正的智者。
佛教有「解門」跟「行門」,當我們從解門了解了事實的真相,我們必須從行門去印證它,才能獲得真實的利益,如果只能解,沒有行,不論我們的信仰是什麼,那都只是佛學、道學、儒學、基督學,與自己的解脫毫無關系,毫無幫助。
所以這些年,我深深體悟,只有不斷的「薰習」,不斷的培養「定力」,才能將我們長久以來所養成的習氣與主觀意識,漸漸地放下。也因為了解了一切相,只是因緣和合而生;肉身也只是「暫時」的現象,而非本體的「我」;包括生命中親人、愛人、仇人、小人、貴人,都只是過去生,自己修得來的緣;也了解「順境」也只是自己過去造的善業現前,「逆境」也只是自己過去造的惡業現前;所以,我選擇了最適合我的方法,來對治一切境界,那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如果您的信仰不同,您可以選擇用阿門、阿拉,任何你信仰的宗教都可以;觀世音菩薩也可以,神咒也,只要能幫助我們對治妄心,不管我們念的是什麼,祂就是真言。
宗教上的信仰,并不能代表什麼,如果一個教徒無法讓人感覺到真正的良善與愛,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教徒,而且這跟我們是否真正虔誠無關,如果我們信仰的宗教無法包容別人的宗教信仰,那我們又憑什麼認為我們的信仰比別的宗教還偉大,又憑什麼認為我們的修行比別人的修行更好呢?
所以我們常常會看見一些人非常的虛偽,他們能表現出對宗教信仰非常熱心、非常虔誠的樣子。當跟這些人相處的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行為,那真是「好的」沒話說!但是一回到家里跟其他人相處的時候,那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
卸下「虛偽」的面具之後,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他們的本質還是同一個人,還是那樣的容易動怒,還是那樣的禁不起一點刺激他們就會露出原始的本性,而且他們還比以前更多了一點自以為是的「自我」。
這些自以為虔誠的自我主義者,他們自以為已找到真理,別人宗教的真理根本算不了什麼,這些人虛假的自命清高,反而使他們變的更自我,心量變的更狹隘。
所以這種自以為虔誠的修行,不但沒有給自己帶來解脫,反而因為更多的執著,制造了更多的麻煩與痛苦。這種執著的虔誠過了頭,就會陷入一種「非友即敵」的情境,他們可以挺自己的信仰到不論「是非」,人類宗教很多所謂的「圣戰」,就是這樣才發生的,因為大家都堅持認為自己的神才是唯一的。
所以為什麼信仰宗教沒有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和平,反而引發更多的斗爭。為什麼許多的教徒沒有帶給家庭團結和諧,反而造成更多的沖突與紛爭。就是因為我們的信仰還是建立在「貪、瞋、癡」上,我們的信仰并不是往內心修,我們只是渴望我們信仰的神能為我們賜福,我們所做的一切布施,都只是為了替我們自己增添福報、消除業障,我們都是因為「有所求」。所以我們只是把注意力轉移了,只是從執著這一件事,變的執著另外一件事而已。
所以宗教信仰光是虔誠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擴展我們的心量,培養我們的慈悲心,一個少了慈悲的虔誠,不論我們信仰的宗教多麼的偉大,對我們自己而言,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宗教信仰。
每一個宗教都有大成就者,每一個宗教的宗門都會有分門派別。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真正能成就的人,都是因為他們有著「無邊無際的心量」,不為萬法所縛,才能成就真正的大自在。
所以我在生命密碼跟大家分享過─真神、真佛是慈悲的。慈悲是給予!慈悲是從上而下,不管是誰有需要,慈悲都流向他。虔誠正好相反,虔誠是由下對上,是一種貪婪的乞求,乞求將慈悲流向他。
所以當一個人能拓展心量,從虔誠走向慈悲,那才是真正的宗教,宗教是教人從人性,回歸自己的佛性(自性)。
你只需要聽 卻不用「放在心上」
你只要需要看 看那「念頭」卻不用「隨風起舞」
當所有「思」與「想」排除之後 那就是真正的寧靜與自在
8. 歸零
宗教常說放下,但是我自己卻是用「歸零」代替放下,因為「放下」兩個字容易讓人誤解,放下容易讓我們以為就是什麼都不要,什麼都無所謂,而使我們墜入「空執」。
所以,我喜歡用心態歸零,來放下我的我執和習氣及主觀意識;為什麼心態要歸零?我們在前面的心得分享中,已經舉過不少的例子;譬如,喪事我們原本認為是晦氣,可是我們了解了,那只是因為我們從小文化風俗所給我們帶來的主觀意識而產生的執著,有些國家文化的風俗,卻不認為喪事有什麼晦氣,所以我們將心態歸零,是不是就不會帶給我們煩惱。
但是,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我們心一直執著喪事會為我們帶來晦氣,那就真的有可能會為我們帶來不好的運氣,因為心的「磁場」。一切的物質現象都是由「念頭」而產生,當我們念念都是不好的念頭,那不好的磁場就會產生,所以為什麼我們人要心存善念,至少心存善念, 磁場也會好些。
靈性本來就在每個世人身上,自始都是那麼的圓融、純潔,沒有任何的瑕疵,小時候,沒有心機,單純可愛,是非常美好的;接著每個人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教育下,形成了不同的觀念,養成了不同的習氣,使我們原本就圓融、純潔、無暇的真心,被妄心覆蓋住了,迷失了,而不識自己的本心。
我們的本性本來就是歸零的,就是因為本來的心性是圓融無礙的,我們才能在出生後接受一切所有的教導,但是我們卻因為這些教導,忘了我們原本圓融無礙的心性,反而被這些境界相「反客為主」,將我們圓融無礙的心性,變的有所執著,變的反被萬法所縛,不得解脫了。
從前幽州盤山禪師四處云游參禪,有一天忽然下了雨,他就近躲到一個肉鋪里避雨。一會兒,來了一個買肉的人,對老板說:「給我一斤好肉,我全要瘦肉不要肥的。」
老板說:「好啊!我這一刀給你的都是瘦肉,都是好肉。」
買主稱心如意的走了,過了一會兒,又來了一個人說:「老板我買一斤肥肉,不要瘦肉。」
老板說:「好!給你一刀肥肉。」
這個人也稱心而去了。又來一個人說:「老板我要一斤好肉,又肥又瘦的五花肉。」
老板說:「好!我給你一刀肥瘦相半的好肉。」買主也稱心而去。老板說:「看啊!我這里塊塊都是好肉,哪個不是精底?」
盤山大師聽到屠夫這句話,當下大悟。
是肥肉好?瘦肉好?還是肥瘦相半的肉好呢?這豬肉有哪一塊不是好肉呢!完全是買肉人的「心」在分別。而這分別心,其實只是他們多年養成的習氣與飲食習慣所產生的知見。我們養成吃瘦肉的習慣,就討厭肥肉,於是說瘦肉好,肥肉不好。若我們養成吃肥肉的習慣,就認為肥肉好,瘦肉不好。
我們常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其實,瘦肉和肥肉,蘿卜和青菜,很多事物的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之所以有好壞之分,完全是由於人的生活習慣、喜好厭惡而形成的妄想知見所致;倘若習氣消除了,妄想沒有了,則我們遇事能不被假相所迷惑,不被外境所轉,了知一切好壞、長短、是非等,無非都是自己妄心所起的分別執著,都是夢幻泡影,了不可得啊!
所以我們如果懂得將心凈空歸零,不讓「主觀意識」及「習氣」影響我們的自在,其實這就是最好的放下。
聽說,天才愛迪生小時候算數很差,老師故意問他:「一加一等於多少?」
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還是一啊!」
結果惹的全班哄堂大笑,連老師也直搖頭。可是他卻表現很肯定的態度,立刻拿了兩塊黏土。他說:我已經實驗了好幾百遍,兩塊黏土加在一起時,還是一塊黏土啊!結果全班同學及老師鴉雀無聲。
難怪他能跳脫出一般人的思惟,發明了電燈,成為偉大的發明家。
*人是「經驗」的產物,我們對人事物的看法,經常被我們自己過去的經驗造成的「主觀意識」所限制與扭曲,所以許多被我們認定的事實,并非真相。只有真正的將心態歸零、放下,我們才能因為在了解了實際的真相之後,還給我們一個原本自由的心!
9. 轉念
有一天,佛印禪師在河邊散步,看到了一個少婦落水了。岸上有一群人在旁觀,卻沒有人下去拯救。佛印在危急之際,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將落水的少婦救上岸。一問之下,才知道少婦是尋短自殺。佛印問她:「你年紀輕輕的為何尋短?」
少婦哭著答:「我剛結婚三年,丈夫就遺棄了我,孩子也染病死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佛印問:「三年前你是怎麼過的?」
少婦說道:「那時候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佛印問:「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
少婦答:「當然沒有!」
佛印說:「那你不過被命運送回了三年前,那你現在又可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過生活了。」
這時,少婦揉揉眼睛,恍然從夢中驚醒過來,她對佛印大師感恩道謝後,便一掃心中的陰霾,快樂地離開了。從此以後,不僅沒有輕生的念頭,而且更懂得時時轉念,更加地珍惜生命!
「轉念」真的很重要!現代人主觀意識很重,所以非常的執著,這一執著往往就會往死胡同里鉆。
今天我們縱使不識自己本來的面目,執著了這肉身為我,無法完全不著相,我們也要知道,凡事都有一體兩面。譬如生命密碼的心得分享里曾經說道:
就像你與某個人交往,在感情的專一上,你對他一心一意,但交往一段時間之後,對方覺得你某些個性上或觀念上無法繼續與你相處,於是選擇了分手或另結新歡,這時你可能會想不開,罵他負心,甚至報復,或一哭二鬧三上吊,總總戲碼一一上演。」
但有一天情形反觀,在交往過程中,換你認為對方不適合你,或你遇到更好的,當對方把那些總總戲碼加諸於你身上時,你便不會覺得是自己負心,還會指責對方「神經病」、「不可理喻」或「你就是這樣我才會離開你」等言詞來回應,所以羅!別人拋棄你叫「負心」,你拋棄別人叫「選擇」。
再譬如:就像如果有人開車不小心撞了你的家人,也許殘廢,也許往生;此時,你可能會很激動的像電視上其它的家屬那樣,對肇事者辱罵或拳打腳踢;但如果今天是你或你的家屬無心犯此過錯,你是否又會替自己站在另一個立場,解釋說:「對不起!真的很對不起!真的不是故意的。」雖然你或你的家人是真心懺悔,真正了解了本身後悔與無奈的心情,但此時對方的家屬卻仍然不停的辱罵或抱以拳腳;試問!這時您的心情又會是如何?
所以想要改變世界,很難!要改變自己較為容易,與其一天到晚責怪全世界,抱怨來抱怨去,不如先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某些「主觀意識和作法」,這樣才能抵擋外來境界的侵襲;當自己改變後,眼中的世界也就改變了。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如果我們懂得轉念,了解事情的「一體兩面」,我們看待事情的態度就會改變,態度改變了,習慣就會改變,習慣改變了,人生就會改變。
以前的我,個性頑愚剛強,總自以為是,從不肯聽任何人的勸告。因此,給自己帶來非常多的困擾和煩惱,不但自己痛苦不開心,也讓身邊的人討厭我,更讓自己吃了很多的虧,也常常自覺吃力不討好。
自從無意間地接觸了佛法以後,才知道自己以前的無知,才了解自己被許許多多的方程式套的死死的而不得解脫。 佛的無上智慧,確實使我重新認識了生命,也讓我的生命如同獲得重生,也比以前活的快樂自在很多。
修行確實會經歷一些掙扎,這些掙扎也會有一些辛苦,因為長久以來養成不好的習氣要去除它,真的不只需要定力,更需要智慧,唯有智慧與定力的相輔相成,才能破除我們心性中的無明癡暗與執著。因此,有智慧的人,遇到違背己意的逆境時,總是不憂不布,因為他知道只要「觀念轉個彎,生命無限寬」的大道理!
10. 心結
我們的意識中,存在著許多痛苦、憤怒與挫折,我們稱它為負面心行,這些痛苦、憤怒與挫折,也就是負面的心靈方程式,它們綑綁了我們,阻礙了我們心靈的自由。
當有人侮辱我們,或對我們不利時,意識就會開始產生負面的心行。此時,如果我們不知如何解開,并適時的轉化它,它便會在心里停留許久,等下次又有人對我們說出同樣的話,或做出同樣的事時,負面心行就會越來越強大。這時內心痛苦的「結」與心理障礙,就會使負面心行有驅使我們的力量,慢慢的控制我們的行為,時間一久,就很難轉化與解開這些結。「結」這個字的意思是─固定成形。所以我們才會稱為「結果」。因此我們才要藉由修行解開心結,使內心獲得轉化與治療。
就像我在生命密碼里說的─譬如你的感情常常受到背叛與欺騙,所以你會為了保護自己不再受到欺騙與傷害,你的疑心病跟占有慾的負面心行,會無形中變的比正常人大,會無形中變成一種心結,連自己都無法發現。所以縱使你日後碰到了一段可以使你幸福的感情,你也會因為占有慾與疑心病的負面心行過重,而迫使對方想離開你,這種阻礙你人生道路不好的習氣,就成為一種心結,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業障」!
如果我們此時放下了習氣,用智慧去觀照,懂得一切隨「緣」,用歸零跟轉念的方式,來轉化我們長久積下的心結,我們就不會被負面心行的方程式所套牢,而讓這些負面心行控制著我們的行為。
但是,不是只有負面心行會使我們受苦,即時是快樂的心行也同樣會使我們受苦,怎麼說呢?
譬如當我們嚐到、聽到或看到某些令人愉快的人、事、物時,那愉悅的感覺,一樣也會轉化成堅固的內在心結,而當這些人事物消失時,我們就會想念,并開始尋覓,執著的用許多的時間與精力,想重新找回那份感覺。
就像我們如果曾經抽過大麻或喝酒,我們便會開始漸漸喜歡那種恍惚的感覺,久了,這種感覺它便會成為一種心行,慢慢的成形,因為我們總是無法忘懷,且總是想要獲得的更多,這成形的心行(心結)的力量,會無形中驅使并控制著我們的行為,終將奪走我們內心本來的自由。
愛上一個人也是一種強大的心行,一旦陷入愛情中,腦海里想的就只有這個人,再也不得自由。如果失戀更慘,我們會變的什麼事都無法做,無法讀書、工作,無法再欣賞任何美麗的人、事、物,只想著自己所愛的人。因此,愛情也是一種心行。愉快或不愉快的心行,都能剝奪我們心靈自由,所以我們要有智慧來破除這些心行,破除這些方程式,小心的守護我們身心,不要讓它們在我們內心中生根,被它們套牢。毒品、酒、煙草,都會在我們身體形成一種心行,慢慢成形,變成一種「結」。憤怒、渴望、嫉妒與絕望種種諸多的負面心行, 也都會慢慢在我們內心中成形,成為一種「結」,變成我們的「業障」,障礙我們原本自由的心性。
通常我們處理負面情緒,都是采取抗拒或逃避,對於生氣、恐懼、乃至於失戀或是病痛,莫不是如此。但是抗拒只會帶來更大的創傷和痛苦,而逃避也無法解開問題,終究我們還是要面對,所以只有「轉化」的藝術,才能把內心負面的能量轉化成正面的能量,但是轉化必須真正的透過「實證和體會」,才有能力在面對境界時泰然處之!
*個性一囂張起來,放任後就很難再恢復回來,我們現在不調「心」,以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內心變的更空洞,變的更旁徨與恐懼!
11.隨遇而安
「幸福」是每一個人所向往地。然而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父母慈祥、手足有情、朋友有義、事業有成、婚姻美滿、兒女乖巧、身體健康,這些幸福是所有人都向往地。如果有一天,這些幸福全部都降臨在我們的身上,就是真的幸福嗎?
經過前面的心得分享,我們了解到,任何的因緣它都不是永恒的。人生有「苦、樂、憂、喜、舍」。舍是失去,因為不能永恒,所以最終一定會失去。
我們都喜歡「喜、樂」,不喜歡「苦、憂、舍」。但是,我們可曾想過?如果我們的人生真的父母慈祥、手足有情、朋友有義、事業有成、婚姻美滿、兒女乖巧、身體健康,這些通通給我們俱足了。想想有一天,「緣盡」的時候,當我們「失去」的時候,會有多大的「痛苦」在後面等著我們。所以真實的幸福是什麼?
「苦、樂、憂、喜、舍」它并不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如果我們靜下心,仔細的用智慧去思考,它其實是一體的,因為這是「生命的本質」。
因為緣起的後面,接著就是緣滅,當我們好的緣分降臨時,我們感覺「喜、樂」,就算我們這輩子都沒有遇到不好的緣分,當好的緣分緣盡時,「苦、憂、舍」也必隨後而至。
一個人要能做到「隨時、隋性、隋遇、隨緣、隨喜」這是需要對人生有多麼深入的體會和認識之後,才能表現出這般灑脫自在的生活態度!
人生若不能「隨遇而安」,生活一定不快樂!有的人把隨遇而安當成是「認命」,其實正好是相反的。「認命」是無奈的承受降臨到身上的苦,因為意識到自己無能為力也無法改善的現況,所以不得不接受。
「隨遇而安」是一種智慧,因為懂得「隨遇而安」的人知道,「認命」,其實就是「認清生命的本質」,所以「隨遇而安」是一種接納,一種「無我的接納」。
「認命」與「隨遇而安」看起來好像相同,但是意義卻正好相反,「認命」在想法上比較悲觀,覺得是「不得不」去接受現況,所以感覺起來就會比較無奈、不快樂。「隨遇而安」則完全相反,我們如果能凡事都抱著「隨遇而安」的心態,跳脫出過去被心靈方程式套牢所產生的習氣與執著,看待一件事就會以樂觀的想法來詮釋,看清楚逆境背後的真正意義,使人在逆境中不斷的成長,在困境中學到正面的人生觀,替自己得到解脫、自在、清凈的幸福。
弟子問師父:當陷入困境時,您是如何安然自處?您是怎麼渡過人生的低潮?
師父說:我始終保持著隨遇而安的信念,那就是「一切都會過去的。」
弟子問:就這樣?
是的,就這樣!師父說:我經常對自己重復這句話,逆境果然就過去了。
許多時候,當我們陷在某種困境時,總以為人生毫無希望,就像前面故事里,那跳河輕生的女子,以為永遠過不了這一關,結果呢?花開、花謝,又一年,一切不也過去了!
我們是否還記得?我們曾經對生活的抱怨!我們遭遇過的困難!如今呢?事情不也過去了。接下來,我們的人生又會遇到新的問題,又會覺得有過不了的關,我們繼續地抱怨,繼續的演出各式各樣的戲碼。結果呢?一切還是又都過去了。不是嗎?
就在此刻,不管我們是悲傷、失望、憤怒、激動,那又如何?這也將成為過去!
我們要去做對的事,不要爭著當對的人
如果我們不去爭著當「對的人」
又哪來得這麼多「是非」呢?
12. 定力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著許多做人處事的智慧,可是長大以後,又有多少的人,能將這些智慧真正的落實在生活中,來處之於世。為什麼不能落實呢?因為世間的誘惑、競爭,讓貪婪早已蒙蔽了我們的智慧,讓我們的智慧無以展現。
以前的我,剛接觸到佛法時,沈浸於閱讀經典中,經典處處可見解脫的智慧,確實讓我的觀念轉變,脾氣也變好了一些,所以一些小事情,我確實能不放在心上,但是如果碰到自己真正的罩門,真正在意的事,該罵的我還是罵,該發的脾氣我還是發,這些經典里的智慧,我一下子全忘了,等到脾氣發完,心平靜了,經典里的智慧現前了,才又驚覺自己又錯了,心理雖然提醒自己下次要記得,但是下次還是一樣的忍不住,這樣的情形持續了好幾年,才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定力」,去駕馭自己擁有的智慧,才深深了解自己的習氣,多麼的根深蒂固!
我們仔細想想,不要說多生累劫的習氣種子,就今世我們成長過程中所養成的習氣,都是長久以來養成的,好的習氣養成不易,但是壞的習氣要養成確實很快,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人,過去生中造成的惡業多於善業,所以我們阿賴耶識里所種下的種子,劣根性居多,善根性居少,所以吃喝嫖賭玩樂要上手很容易,慈悲喜舍要落實是難上加難,因為人性多生累劫所種下的貪婪的種子,實在說,隨便灌溉一下,就發芽成長茁壯了。
什麼是阿賴耶?我們生生世世不斷在輪回,在輪回中我們很多的習氣,最後都會儲存在阿賴耶識,阿賴耶含藏所有習氣的種子,我們經歷過的事情會記住不忘記,那是什麼原因呢?我們所經歷的事情,阿賴耶就像是個倉庫,是個資料室,就像電腦的儲存槽一樣,全部都在資料室里建成檔案,無量劫來,我們起心動念都有檔案,在我們阿賴耶識里含藏著,有的時候年代久了,我們自己都不記得了,可是檔案那里清清楚楚,起心動念阿賴耶識都已經做成檔案了,比電腦還可靠,電腦電源斷了,它就沒有了,阿賴耶識永遠不斷,所以我們不能不曉得啊!我們知道以後,我們會寒毛直豎,因為我們以為我們動一個惡念沒有人知道,其實我們錯了,我們的檔案室把我們記得清清楚楚!怎麼抹都抹不掉啊!不然怎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我們都聽說過人死後會被審判,把我們一生做的善惡事都顯現出來,從哪里取出來的,就是從阿賴耶建立的這個檔案室取出來的。有的人不相信,但事實就是如此!不相信是因為他不懂不知道。
怎麼證明阿賴耶的存在?
我們仔細想想,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樣的,都是什麼都不會,我們常說某個人對某些事很有天份,這個人很有音樂細胞,這個人很有畫畫細胞,這些細胞,這些天份,怎麼來的?其實,這就是過去生中他多生從事著音樂,從事著畫畫方面的工作,這些長期薰習音樂、畫畫的細胞種子,就種在阿賴耶識里。所以今世他只要稍加灌溉,他就能成為一個杰出的音樂家或畫家。
十幾年前,我在佛寺參加農歷七月的超渡法會,碰到一個出家的小師父,只有八歲,他在發回向文給來參加超渡法會的民眾,我好奇的問他:
請問小師父,您出家是自愿的?還是家人送您來的?
小師父回答:當「因緣俱足」的時候,一切自然而來就發生了。
一個八歲的孩童回答的話,我卻在十多年後,薰習了佛法,才能體會。
旁邊當義工在掃地的師姐,熱心的跟我說,這個小師父將來一定很不得了。師姐說:小師父五歲的時候,跟父母參加七月的超渡法會,突然看見大雄寶殿上的超大佛像,就一直大哭,一開始,父母以為他是被佛像嚇到,而且回家後一直發燒,沒有想到幾天後,小師父竟然跟父母吵著要當和尚,母親以為他受到驚嚇,帶他去收驚,沒有想到,這收驚的師父居然跟小師父的母親說:你這孩子是出家的命,不管你們愿不愿意,這孩子將來都會出家,可是小師父的父母雖然也是虔誠的佛教徒,但是又有誰能舍得,把自己唯一的孩子送去出家呢?
小師父的母親對收驚的師父說:我們結婚五年才有了他,我老公又是獨子,怎麼可能把他送去出家。收驚的師父說:遲早他還是要離你們而去,何苦浪費光陰去障礙他的修行,但是最後小師父的父母還是不愿意,回去後,見小時候沒有再吵,也就慢慢的沒有放在心上了。
沒有想到,第二年的超渡法會上,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但是這次沒有發燒,只是回去吵著要當和尚,由於小師父的父母都是在佛化家庭長大的,也是因為學佛的緣分而相識,因此相愛而共結連理,所以他們不是不能接受孩子出家,而是舍不得,也因為老公是獨子,也有著傳宗接代的困擾,於是兩人商量後,決定跑去宜蘭的一家送子觀音寺廟,跟觀音發下愿,如果這孩子真是出世來傳道的,祈求觀世音菩薩再賜他們夫妻一子,讓他們家的香火能延續,對長輩也能有個交代。
過了半年,終於又有了身孕,超音波檢查出來真的是個男娃娃,小師父後來也因此真的出了家。
師姐說:小師父的父母本身就吃素,所以小師父一出生就有很好的因緣跟著吃素,而且聽寺里其他出家的師父說,小師父很有慧根,聽說他還不識字,大悲咒幾天就給他背起來了。
由於這段因緣,也讓我日後接觸到佛法,講到阿賴耶識時,能很容易的領悟。
因為我相信這位小師父過去生中,曾多世為出家人,薰習佛法,并且常持大悲咒,也是一個真修行的人,我們想想,如果不是阿賴耶含藏習氣種子的存在,這小師父又沒有聽過大師講經,也還不識字,無法閱讀經典,怎麼會想要當和尚?怎麼會還不識字,就能輕易的把大人都要花功夫才能背起來的大悲咒,幾天就背好?怎麼能將前世的習性帶來今世呢?
所以我們要了解,不要以為自己造的惡業沒有人知道,就沒有事。善惡終有報!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因為菩薩心里清楚「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眾生迷了,以為造了業沒有人知道,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卻不曉得一分一毫都清清楚楚的給我們建了檔案,當果報降臨時,已為時以晚!菩薩是明白人,所以連「因」都不敢造,因為菩薩知道─不是不報,是時辰未到!
所以我們最大的麻煩,就是隨著我們的妄想而造業啊!阿賴耶里累積了一些善、惡習氣,偏偏我們還不隨阿賴耶里的善習氣,如果隨善習氣還不錯,將來果報在人天,享人天福報。
可是,這個「習」,惡多善少,我們可以從百法明門論里面知道,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所有二十六個,這就說明,惡比善多,惡的力量比善的力量強大。荀子主張性惡,不是沒有道理啊!但是這個「性」,指的不是我們的本性,而是「習性」,習性就是阿賴耶。
可是今天我們迷了,被嚴重錯誤的觀念影響,被各種心靈方式套牢,隨著惡習性,造下各種的惡業,還自以為能滿天過海。
尤其我們現代的人,很多人都在造五逆十惡的罪,各個階層都有。做官的搞黑金政治、貪污、關說。警察也多的是收受各種違法行業的規費。賣油的將黑心油大量販售。養雞、養鴨、養魚、養牛、養豬、養羊的,在飼料里面添加抗生素,以求快速成長販賣謀利。種菜的噴灑過量的農藥,以免造成農作物過多的損失。老師只傳授知識上的學問,也不太關心學生的人格發展。太多太多的行業階層的人都在昧著良心,枉顧自己的職業道德,而造下這些重大的惡業。更好笑的是,當我們在怪這些沒有良心的人的時候,自己反觀一下自己,我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像貪污的警察,有資格怪沒有良心,賣黑心油的商人嗎?賣黑心油的商人,有資格罵用抗生素養大動物,讓他吃下肚的商人嗎?所以大家都在造業!我們的苦報怎麼能避免?
因此,如果我們今天要轉惡業,我們要了解事實真相的根源,如果不了解這些根源,我們轉業的這個念頭生不起來,縱然生起來了,我們的信心也不堅固,遇到惡緣馬上又退轉,心又跟著「習性」去了。
所以為什麼要跟大家提到阿賴耶識,就是希望大家明白清楚,不能徹底明白,也要明白個大概,幫助我們生起信心,使我們知道,我們一生前途幸福美滿,都是自己造的,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干,我們受福報還是受苦報,都是自作自受,決不是別人能賜福給我們的,如果別人能賜福給我們,佛菩薩大慈大悲,福早就賜給我們了,何必我們還要修呢?
這篇的標題是「定力」,感覺好像講了一堆跟定力無關的事,但是我們要知道,在培養定力之前,需要去了解事實真相,因為只有自己了解了,才會心甘情愿的放下。定力并不是向外求來的,因為「自性本定」,就像鏡子一樣,物來物現,物去物滅,鏡子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就是性定,古人叫定性。
所以我們想要得到真正的解脫自在,就必須了解真相,知道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知道一切相,只是「因緣和合」而生,知道它只是暫時的現象,不是永恒的,因為這些現象,并沒有一個「真實的我」,這個肉身的我,如同海上的波浪般,只是暫時的現象,并無一個實體的我。我們對「我」的這個執著,我們要知道,我們只是像那小波浪一樣,像那金項鏈、金耳環、金戒指一樣,因為不識自己本來的面目,所以我們才起了分別、執著。
如今我們既然已經知道,我們執著的一切只是假的,是虛妄的,甚至連「我」這個肉身都不是真實的,我們還有什麼好放不下的呢?
如此自然而然,因為了解而生出的定力,比較能事半功倍。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真理可以一時頓悟,妄情卻難以放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就算我們今天都徹底明白了,都清楚了「一切有相,皆是虛妄」,但是習性一起,還是讓我們放不下。那怎麼培養讓我們放下的定力呢?只有不斷的「薰習」,因為只有不斷的薰習,才能讓我們保持一個「警覺的心」,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只有親近真正的善知識,只有不斷的努力靠「薰習」,來去除自己多生累劫積下的惡習。
我們在前面說到,以前的我,縱使了解「一切有相,皆是虛妄」,但是境界一現前,碰到我真正在意的事,我還是陣亡了,雖然陣亡,但是我還有警覺的心,只是這個警覺得心是「後知後覺」,是在把事情弄得一團糟以後,才又想到自己又被境界轉走了,這樣的情形我也說過了,我持續了好幾年。
為什麼我提不起智慧?因為我的「習氣」太重,為什麼習氣都無法減輕?因為我「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懂了就可以做的到,所以就沒有天天去薰習,因為沒有天天薰習,所以「定力」不夠,智慧雖有,但無法生起去對治長期養成的習氣、自然「警覺心」就無法養成,就無法「先知先覺」的去轉境界,所以我經不起真正的考驗,後來我才了解,佛法我們得去「親證」,并不是聽懂或認同就能受益的,親證就得下功夫,做功課。
所謂「信、解、行、證」。不只修行要信、解、行、證,我們的生活本來也就離不開信、解、行、證。做生意也是一樣,我們相「信」這個行業有很大商機,然後我們得親自去充分了「解」它,然後再確實的去「行」銷它,從失敗中累積更多的經驗去做改變,最後「證」明它確實是門有龐大商機的事業。而不是你只相信它,也了解了商機在哪,可是卻紙上談兵,不去真正的運行,那它怎麼會有什麼結果,「證」就是結果,所以叫「證果」。
相愛也是一樣,彼此先互相「信」任,一開始就不相信這個人,怎麼還會跟他交往,然後經由戀愛,互相了「解」,彼此覺得可以共組家庭,然後舉「行」婚禮,彼此從婚姻中,學習用愛去包容、忍讓、犧牲、奉獻,用白頭偕老,去見「證」兩個人一生的感情。
所以「愛」并不是說說就可以,現在人的愛情價值觀我不予置評,現在的婚姻簡直就像是在「做生意」,還沒有戀愛,就已經在打探對方的家世、學歷、經濟、職業,所以現在的夫妻,只能同享樂,不能共甘苦、對方稍有閃失,就是離婚收場,而且連「好聚好散」的智慧都沒有,臺灣的離婚率為什麼這麼高,我們自己去想想,是不是這樣?
回歸正題,所以我們唯有不斷的薰習,正所謂「熟能生巧」,只有不斷的反覆練習,才能駕輕就熟,變成自己的東西。
我們常看見佛門勸人念佛,但是念佛怎麼念?如果沒有正知、正念,那只是瞎念。如果沒有真實的了解「一切有相,皆是虛妄」,那念起來是很枯燥乏味的,很容易就放棄了。
為什麼用「念」不用「念」,因為只有口念,那是提不起勁來的,因為不了解真相,所以警覺心提不起來,警覺心是智慧生起來的。以前我不了解的時候,執著身為我,那時的我,哪有什麼警覺心,只有嚴重的分別與執著。但是現在念佛對我而言就不同了,因為了解清楚明白事實真相了,加上每天不斷的薰習,所以境界來臨時,我才能「記得」變的「先知先覺」,用一句阿彌陀佛,去擋住在因「習氣」造成我的「情緒」發作之前,去化解它。
所以定力的培養,方法只有一個,就是不斷的薰習。
凈空老和尚說:他一生只講經說法,在講經說法的過程中,表面上看起來是他在度眾生,其實受益最大的是他自己,因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天天在講,自己也等於天天在聽,也等於自己天天不斷的在薰習。
所以說,講經說法功德無量,說功德無量并不是講經本身有什麼功德,而是因為老和尚希望為眾生解脫人生的苦的這一念至誠心,反而無形中成就了他自己,所以功德無量,這無量功德就是他自己受用無窮,得大自在,大解脫。真受用,才是福報、功德。不受用,就毫無福報、功德。
古人念書念的是圣賢書,在孩子七歲以前,只教他背誦,必須背的滾瓜爛熟,等到七歲以後,才開始跟他解說其中的道理,這時因為「定力」與「智慧」的融合,才能變成他自己的一部份。孔子說:一本書,如果沒有「精讀」,就沒有效用,精讀的標準,孔子定為三百遍,因為這樣書中的智慧,在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才會「記得」拿出來用。
所以古人教育下一代的方式是有其「目的」的,其目的就是在「薰習」中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但是現在的教育都忽略了這一塊,傳授的都是專業知識上的學問,對於「品格」的薰習都不在乎了,所以現代人的執著很重,也過的很「心苦」和「辛苦」,有錢沒錢都有著「不同的苦」。
所以薰習的方法很多,自己要找出來,在生命密碼心得的分享中,我曾提到一句話─「當我在煩惱沒有鞋穿的時候,我突然看見一個沒有雙腳的人!」。這句話的目的是提醒我們要「知足」,可是我們當下看見這句話的時候,覺得很有感悟,但是我們有因此變的比較知足常樂嗎?答案是:沒有!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沒有把這句話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份。又為什麼我們不能把它融入生活中呢?因為我們沒有去「薰習」它,所以我才在心得分享里提到,要大家一定要把它貼在浴室的鏡子上,如此我們每天最少要看見它兩次,這樣就算我們今天在外面受了一些氣,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回到家一看見這句話,心就會比較釋懷了,因為我們會想到很多人過的比我們還辛苦,這樣每天出門前,回家後,不斷的薰習,幾年下來,這句話就真的變成自己的一部份了,因為知足常樂的心養成了,所以變成我們自己真實受用的智慧了。
從這里我們了解到,為什麼慈濟在大街小巷貼了這麼多的靜思語,「目的」就是想靠這些隨處可見的醒世標語,來凈化我們的心,隨處可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能「薰習」。
譬如我們在生氣的時候,突然看見標語上寫著─「生氣,就是拿別人犯的過錯懲罰自己!」這時我們看見了,至少心會平靜些,因為我們知道─是啊!別人錯了也已經錯了,事實也不能改變什麼,唯有不生氣,才是最聰明的「停損點」,但是我們平常生氣卻想不到這些道理,為什麼我們認同這句話的智慧,卻用不上它?因為我們沒有「薰習」它,所以就不能「先知先覺」的使自己解脫,等到事過境遷了,想到了,生氣的苦也已經受完了。
所以既然我們知道了,我們為什麼不把這句話貼起來,讓自己每天去「薰習」它。
現在很多人都有手機,手機都有桌面(開機時的畫面),可以把這些自己需要的標語放在桌面,只要拿起電話就看的見,看個幾年,絕對有用!這些都是我走過的心境,也是我真實受用的方法,只有一步一腳印去落實它。
就像基督教、天主教教徒為什麼每個星期要去教堂做禮拜,它真正的目的也是要這些教徒,每個星期去接受牧師、神父的傳道,薰習圣經的智慧,使生命變的更自在更圓融!
宗教修行是為了解除當下人生的苦,讓生命自在,不是只為了怕造業,怕下地獄。地獄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如果我們能因為從宗教的學習中,了解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放下「分別、執著」,當下我們的生命就有如極樂世界,人生何處不是凈土!「凈與穢」也是我們受到心靈方程式的影響,自己去分別才產生對立的,就像生命密碼心分享中的一段故事啟示中說到─
有一個婆羅門信徒,一大早跑去恒河洗澡,因為婆羅門教認為恒河的水可以使人變的純凈,當他洗完澡去到市集吃東西,不小心被一個骯臟的乞丐輕輕的撞了一下,這個信徒非常的生氣說:你是怎麼搞的!害我又得去恒河再重新洗凈我的身體,因為你弄臟了我。
那乞丐回答他:如果你偉大的恒河凈化了你,使你變的很純凈,而我只不過是輕輕的碰了你一下,你就被我污染了,那麼我不是比你的恒河更厲害,更偉大了嗎?
所以當我們心變的「純」凈時,不去被我們的心靈方程式套牢,不去分別執著它,哪有什麼凈土、穢土的分別呢?當下的生命就是─極樂。
我們的真心本來就是純凈無染的,就如同前面說到,迷時結性成「心」,原本自由無礙的真心就變成了妄心,本來「萬法唯心造」,這些心靈方成是的名詞,本來只是為了方便我們「認識」境界相,這是美,那是丑,這是香,那是臭,但是并沒有要我們的「心」去受到它們的影響,為什麼我們會受到影響?就是因為我們大家都迷了,所以因為大家都執著,加上沒有人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從小就隨順了大家錯誤的習氣,跟著所有的人一起分別,一起執著,日子久而久之,我們受到了執著的「苦」,我們才會思考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釋迦牟尼佛當年還沒出家時,貴為太子的時候,看見很多人生、老、病、死,就思考著一個問題?就算他貴為太子,將來可以享受世間的一切榮華富貴,他仍然逃不過生、老、病、死的定業,所以他為了追求真相,四處參學求道,修禪定,修苦行,但是最後,仍然無法解決他心中真正的迷惑。因為禪定和苦行仍然無法讓他的生命得到一種真正的解脫與自在,所以他決定「放下」所有學到的一切,不再執著,這一放下,在菩提樹下入了甚深禪定,出定後,目睹天上的明星悟道時說了一句話:「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啊!」
這妄想、分別、執著怎麼來的?我們該如何對治它?這就是 釋迦牟尼佛為了我們,才後面說法說了四十九年。也因為我們每個人妄想、分別、執著的輕重不同,因此眾生的根性不同,所以才有了八萬四千法門,為了就是接引不同根性的眾生來修行,讓我們能像佛陀一樣,得到真正的大自在。
所以哪個法門好?找到適合自己根性修行的法門就是好!這個法門能讓我真實受用,真實解脫,就是無上法門!所以 佛陀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管什麼法門,它的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放下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平等」。只是因為迷的程度有深淺不同,所以才會因材施教,產生不同法門。所以有的人因修「慧而生定」,有的人因修「定而生慧」,各人因為習性染著輕重的不同,所以修行的因緣也不同。但是我們修行一定要知道,修行的目的不是只是為了要成神、成仙、成佛,而是為了去除因往昔錯誤的知見養成的習氣,給自己所帶來的煩惱和痛苦,讓心回到它原本的自性,讓我們當下的生命得以自在的展現它。所以寒時結水成冰,暖時融冰成水;迷時結性成心,悟時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所差別!
我們本來的心性就是清凈圓融無礙,都是因為這些境界相,讓我們一直以為它是真實的,所以我們結性成心,這個心叫「妄心」,是假的,不是自己的真心,我們隨著這個假的心,養成了各種習性種子,種在我們的阿賴耶識,生生世世輪回,越種越深,妄想、分別、執著也因此越來越重。所以 佛陀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的道理就在此。
所以在我們了解「一切有相,皆是虛妄」的時候,我們為什麼還是隨著「境界相」在轉?因為這多生累劫種下的惡習種子,如果不靠「薰習」,我們說再多的道理,再多的故事啟示,都無法讓我們放下因「習氣」所產生的妄想、分別、執著。
我在悟後起修的法門是「念佛」,而且要「老老實實」的念,我把我所有學到的智慧,通通濃縮在這一句─阿彌陀佛!因為這智慧是我本有的,只是因為我的「習氣」障礙了它,所以它才無法展現。所以我了解事實真相以後,當我習氣一起,一句「阿彌陀佛」,就能因為我平常養成念佛的習慣,能「先知先覺」的讓我「記得」用它,擋在我情緒的前面,讓我得到真實的解脫!
在這里我必須告訴大家,我還沒有「明心見性」,所以我的悟不是真悟,因為我只是「知道」,還沒有「見道」,真悟的人能看見自己的自性,我看不見,我的悟是因為我相信了佛法,佛法包含了高等科學、哲學、心理學,每一個我心里的疑惑,都能在佛經里讓我找到解答,科學講證據,講邏輯,所以我直接相信了它,因此我的心得分享不講 佛的神通, 佛的威神力, 佛陀有神通,但是 佛陀渡眾生從來不用神通讓眾生信服他,因為鬼神也有神通,如果佛陀用神通來讓眾生信服,那會讓眾生誤會有神通的鬼神就是佛,因此而入了魔道。
有人問我:我憑什麼認為 佛講的都是真的?我回答說:你自己不去深入經教,不入佛門了解佛法,我怎麼講你都覺得我是因為宗教信仰,才把 佛當成偶像在崇拜。是!我是崇拜他,也相信他句句實話。為什麼?因為就算我們今天沒有學佛,沒有深入經教,我們自己仔細用邏輯去思考想想,佛陀貴為印度的太子,可以享盡一生我們所向往的榮華富貴,他放棄了王位,放棄了權力,放棄貌美的妻子,放棄所擁有的一切,出家修苦行,樹下一宿,日食一餐,苦口婆心的用盡一切方法幫助我們,為的「就是來騙你嗎?」我當初就是這麼簡單的想法,所以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佛教做為我生命依止的宗教,佛教不只是宗教,它也是一種因果教育,更是高等科學、哲學的結晶,如果我們不去認識他,可惜了啊!
可是我們今天學佛的人,不去往事實真相上了解,不去薰習正法往自己的內心上修,一天到晚只會跑靈山,求師父辦法會超度我們的冤親債主,布施也只是為了替自己求福報,我說了,縱使給我們享盡一切的福報,當生命中生、老、病、死苦找上我們,我們的生命依然受到束縛,依然不得解脫,生命中的「苦、憂、舍」我們依然無法以正知正念去面對它,而且擁有越多的當下,我們會因為「貪」,更加的放不下,因為「貪」就是執著最好的幫手!
修行雖然會因為自己的貪瞋癡,內心而感到一些掙扎的辛苦,但是不修行更「心苦」,因為不管你修不修,生、老、病、死苦都會找上我們,如果我們今天繼續的放任自己的貪瞋癡,我們以後的苦還會更多,我很慶幸,自己能忍的住跟自己習氣作戰掙扎所產生小小的辛苦,而舍大苦!
因為我真的從佛教中受益良多,所以我才會想把當初我的心路歷程,一些對我有啟發的故事,一些佛經里能對我產生作用的法,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以前是個沒有智慧又自大的人,心術不正,還自以為聰明造了業沒有人知道,更不曉得這些我不擇手段得來的東西,是我命里本有的,我所多得到的,只是多造了許多的惡業,當報應來時,我才能體會當初我所帶給別人的苦。
當我們不愿意別人批評我們時,我們何苦批評別人?我們不愿意別人為難我們時,我們何苦為難別人?如果我們的心不分別、執著,很多的事我們就不會有立場,因為我們的立場,都只是自己「貪瞋癡」的立場,根本不是站在大是大非的立場。所以當我們責怪別人時,問一下自己的良心,自己有何資格面目立場去指責別人?就如同我小時候也偷過東西,我也曾背叛過朋友、情人、我也曾為了利益騙過人,只是我沒有被抓到過,但是當我抓到偷我東西的小偷,背叛我的朋友、情人,騙過我錢的人,我那副自以為是的嘴臉,至今我想起來都深深覺得內疚,深深感到懺悔,所以縱使我們今天不是學佛之人,我們也是不是應該摸著自己的良心,問問自己,私下的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當我們討厭看見別人的貪得無厭,得寸進尺的嘴臉時,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看的見自己的貪婪?騙的了別人騙不了自己的心啊!
所以我相信我這樣的人都能回頭,都能從佛法中認清自己,都能從生活中修正自己,所以我必須盡一己之力以報佛恩,把我所經歷的心路歷程,把我所學習到的智慧跟大家一起分享,讓還在迷妄中找不到方向的人,能跟我一樣漸漸的放下,享受人生正面的光明,漸漸的展現出「無我」解脫、自在的生命力。雖然我至今還沒有資格作為 佛陀的弟子,但是我相信我已經找對了方向,只要我生生世世努力不斷的薰習,將這光明種子種在我的阿賴耶識,有朝一日,我定能轉「識」成「智」,明心見性,成為一個真正的佛教徒!
這些分享能不能在您的生命中起作用,全看各位自己愿不愿意去下功夫,去努力不斷的薰習真正的善知識,去親近真正有德行的善知識。釋迦牟尼佛可以自己放棄一切求得佛果,經由他的分享,幫我們開路,八萬四千法門也可以為我們指點出一條明路,但是走路別人無法幫我們,腳長在我們自己身上,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啊!
所以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培養定力,把「無我」的智慧展現在生命中,用生命展現出真正自我(自性),我相信大家自己經過思考,已經心里有數。
13. 福慧雙修
以前在迦葉佛時代里(即在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一尊佛),有兩個兄弟同時出家修行,哥哥持戒精嚴,認真修禪,一心求道而忽略了布施;弟弟則喜歡布施修福,然卻因此而常破戒。到了釋迦牟尼佛成佛時,哥哥即證得了阿羅漢果,但因前世未與人結緣布施修福,出外托缽化緣時,常常得不到施主的供養而吃不飽。弟弟則因常破戒,今世雖然在象群中做畜生,但余福尚多;由於是國王最真愛的象王,故珍珠纓絡常掛滿身上,國王甚至還特別賜予食邑數百戶之豐哩!此即常言所道:「修福不休慧,象身掛纓絡;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砵。」
世上有些東西,有的是別人奪的去,而自己帶不走;有的是別人奪不去,而自己也帶不走;金銀財寶,房屋田產,是別人可以奪得去,而自己帶不走的;博學多聞,技巧才藝,是別人無法奪去,而自己也帶不走的;若說別人也奪不去,自己又可以帶的走的,唯有修善福與智慧;修善若修到了極處,能使七代祖先得到超升,百神擁護,修福修到了極處,能使火不能燒毀,水不能漂溺;但是只知修善福而不知修智慧,只會造成每因享福而造下更多的惡業;只修智慧而不修善福,也會因為福薄,而少有資費可供使用,就如前面所說的那兩位修行人。所以在修行的這條路上,必需「福慧雙修」,這樣我們所遇到的障礙才會自然減少,一路順暢。
14. 吃素與吃齋用心的不同
我每每建議人素食的時候,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吃素干嘛!心地善良不害人就好。
是這樣嗎?我們的心真的善良嗎?生命是平等的!只有「人」的生命可貴嗎?當我們宰殺那些動物時,我們可知道他們的恐懼和無奈?我們的善良是只有對人嗎?不害人就可以隨意的為了自己口腹之慾,去殘害其他的生命嗎?有人甚至會說:那些畜牲本來就是供人食用的。是嗎?人最早是只吃五谷雜糧的,是不吃肉的,是誰告訴您畜牲本來就是供我們人食用的?那只不過是動物防衛能力不如我們,所以只好無奈任我們宰割,如果有一天外星人來攻占了地球,我們的防衛能力不如他們,剛好我們人類又可以成為他們的食物,當他們成為地球更高科技文明的主宰時,他們把您宰殺,論斤論兩的賣的時候,您還會贊成您的說法嗎?
我們人是萬物之靈,也是道器。什麼是道器?道器就是能成為道的器物。其它的物種靈性不夠高,成不了道器,也因為過去生中造的業淪落到三惡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去,如果我們不趁「身為人」時好好修行,破迷開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遲早有一天,我們又會輪回墮落到三惡道去,就跟那些被我們宰殺的畜牲一樣的下場。從某個角度來說,說牠們本來就是供我們食用的也是沒有錯,因為他們過去生就是殺業太重,所以輪回來還債的,我親眼看見過要被宰殺的牛掉眼淚,因為牠知道牠要結束生命繼續還債了,因為不只還一世,我們吃過多少的生命?一條命怎麼夠還!
現在全世界吃素的人口很多,素食成了飲食的新趨勢,素食餐飲也越開越多,越開越豪華,菜色也越來越精致豐富。有的人會說:吃素的人也不一定心很好。是的!我也見過。但是,吃素的人心不是很好,那是指只有吃素食,卻沒有在修行的人,因為他沒有轉變煩惱習氣,他也沒有放下他的「貪瞋癡」。
每個吃素的人因緣不同,現代吃素的人,不一定都有宗教信仰,有的是為了健康,有的是為了環保,有的因為出於愛心,不忍心吃眾生肉,每個人的因緣不同,但是只要吃素的人,還是有他的福報,這福報就在我們持守吃素不殺生當中,因為少造了很多的「殺業」。
在佛門吃素叫吃齋,「齋」這個字的意思就是「洗心」。把心洗清靜了叫做「齋」。很多吃素的人,并沒有含攝「修身」的道理在其中,佛門在日常飲食中加入了戒律,就叫「齋戒」。因為加入了佛教修行的道理,所以在吃素的時候,就能夠發揮「洗心」的作用。佛門的素食,跟一般人說的健康素不一樣,佛教不吃五辛,不吃五辛就含有修行的義趣在里面,因為還持著「戒」。
廣欽老和尚說:「素食非常好,一個人只要這輩子能夠吃素不殺生,這個人不會造下什麼太大的惡業。」相反地,如果不吃素,「殺生」就是最大的惡業,殺生必然障礙我們,臨終的時候我們的冤親債主就會找上我們;先不要講臨終,現前就會身體不好,就會生病,看看現代人的罹癌率,是三十年前的三十五倍,以前我小時候,難得聽到身邊的人得癌癥,現在身邊的人得癌癥,好像隨處可見,而且肉是酸性,酸性體質的人,罹癌的機率也是鹼性體質人的好幾十倍,這些都是有醫學根據的,這些都是真的,因為我們沒有做無畏布施。
有的人說不吃肉沒營養,體力也不好,這是我們心理作用,牛可以耕田耕一整天,馬可以日行百里,反而獅子、老虎、豹跑不久,電視動物頻道就告訴我們,牠們快速奔跑無法超過45秒,因為牠們的心臟無法負荷,就是因為肉食動物身體成強酸性,所以牠的新陳代謝不好,心臟無法負荷。有沒有看過鹼性電池的廣告,這就是為什麼鹼性電池比一般電池持久耐用的原因,所以不要再以訛傳訛,認為不吃肉會沒有營養,沒有體力,就算肉有它的營養在,從植物中也都能攝取到,現在的肉品一堆的問題,不要致癌就不錯了。
也有人說:植物也有生命,吃它不是也是殺生。植物是無情眾生,它沒有意識型態,所以它不會起怨念,來世我們就不用承受果報,我們總要維持生命,所以還是得飲食,可是我們還是要保持一個平等的慈悲心,尊重生命,不要隨變的踐踏草皮,攀折植物花朵。
有一天我在環保站做義工,吃飯的時候,一位師父剛好來環保站跟我們一起用齋,突然師父問:
「大家都吃素嗎?」
我們回答:「都吃素啊!」
師父說:「我看你們都沒有!」
我們都很納悶!師父為何如此說?」
師父接著說:「你們只有嘴巴吃素,『心』沒有吃素,你們看!這兩盤下飯的菜,你們都吃
的精光,其他的菜都還剩下許多,所以你們的分別、執著都還是存在啊!」
師父接著又說:「不過你們也已經很不錯了,至少因為悲心而少造了許多殺業。」
其實師父是在點化我們,師父的點化確實使我們受益良多。這就是佛門和我們吃素不同的地方。所以吃素不但身體健康,少造殺業,還能培養「定力」,因為人的口腹之慾要克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在這里用了一些篇幅,略為跟大家分享一下素食的好處,跟正確吃素的觀念。
*生命是「平等的」!在生命的輪回里,我們也曾經以其它的形象出現在生命中。吃素不但能培養自己的平等心、平常心,也能培養出定力,更能少造許許多多的殺業,不與眾生結怨,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所以吃素是最好的「放生」。
15. 廣結善緣
一日,佛陀帶了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兩位侍者一同行腳,一行人感到口渴,便在路邊的大樹下休息,阿難見不遠處有塊瓜田,於是便想去化緣西瓜,讓大家解渴。
阿難來到西瓜田,客氣的對看守西瓜的年輕女子說:施主,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行腳到此,又饑又渴,您是否可以布施一個西瓜給我,讓我供養 佛陀,阿難話未說完,那位女子便不耐煩地拒絕了阿難的請求。
阿難尊者失望地像佛陀報告過程,佛陀卻淡淡一笑,便讓迦葉尊者去化緣,迦葉雖然也沒有多大的把握,依然起身化緣,沒想到那女子一看見迦葉尊者,很高興的向迦葉撙者頂禮,并主動詢問是否需要西瓜充饑解渴?然後就挑了一個最大最好的西瓜供養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非常疑惑,為什麼他們倆同樣化緣,卻得到不同的待遇?
佛陀說:很久以前,迦葉尊者與阿難經常結伴行腳參訪,有天路上出現一只死貓,死貓的屍體已出現腐臭的味道,阿難一見這一只死貓立刻摀住鼻子,匆忙離開,而迦葉看到死貓即為牠做三皈依,并將貓埋葬,祝愿牠能早日超生善道。瓜田中那女子,即是那只死貓投胎轉世而來,并因當時迦葉為其做三皈依,而得為人身,因此她一見到迦葉就心生歡喜,而阿難卻因一念嫌惡,反而遭到白眼。
廣結善緣的范圍很廣,一般我們講到廣結善緣,我們都會以善待他人,幫助他人,不與他人結怨來解釋,但是這樣的廣結善緣還不夠,因為這樣的廣結善緣,只能為自己增添一些福報,并不能解決我們人生的苦。
善緣、惡緣─無緣不來。廣結善緣不但要善待他人,「更要做好自己的事」。善待他人,是我們與他人結下一個好緣,但是當我們面對的是自己的親人、愛人或者嚴重傷害我們的人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能平靜的廣結善緣?當惡緣降臨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心中安忍?以善待人的方式將惡緣化解,消除惡業,否則冤冤相報傷害會更大。
所有的緣中最難放下是「情緣」。當我們面對屬於自己的情緣的時候,我們很難平靜的用平常心去面對,在生活待人處事上,我們或許可以善待、幫助他人或不與他人計較結怨,但是如果我們今天遇到的是跟自己緣分較深的人,就往往會亂了分寸。
為什麼?因為我們跟緣份較深的人,中間多了一個「情」字,我們平常能幫助、善待他人,是因為我們的善良,我們平常能與他人不結怨,是因為我們修養、智慧,也因為我們跟他們沒有太深的感情,所以也沒有那麼在乎。譬如,如果今天我們被外面的人罵了:你真是王八蛋!我們修養夠好,我們可以不放在心上,不跟他計較。可是,今天我們如果是被深愛的兒女或愛人辱罵,我們的心還能冷靜地廣結善緣嗎?
所以我才說:我們還要「做好自己的事」。什麼是做好自己的事,就是當我們在處理緣份的時候,我們要用「同一個心」去面對,對於跟我們緣份較深的人千萬不要因為涉及「感情」在里面,而亂了自己的分寸,我們跟家人是親情,跟愛人是愛情,跟朋友是友情,所以當我們跟我們所愛的人,有切身關系的人起惡緣時,我們要懂得排除情感的部分,用「同一個心」去面對。
「緣」這個字要去解釋它并不難,但要了解它的對待關系確實不容易,用幾百頁的篇幅也舉例不完。如同 佛家說的:人跟人的緣,大概分為四種─討債、還債、報怨、報恩,緣份包含了許許多多的「因果」在里面,欠錢的還錢,欠命的還命,欠情的還情。有的兒女乖巧孝順,是來報恩的,有的忤逆不孝是來報怨的,甚至還敗光父母的家產,最後有的連老命都一起還了。愛情、友情都一樣如此,我們要知道,現世的緣份,不是我們付出真心、真愛,就一定能得到某種回報。
因此,我們要了解,緣份這個東西它還帶著「因果關系」在里面,今世我們遇到好的緣份,我們要惜緣、惜福,遇到不好的緣份,我們也要惜緣、惜福,因為我們今世會遇到如此的惡緣,是我們過去生自己造下的業,今世因緣到了,別人來討,我們應該把緣份善了了。
土城一個一貫道的道親,騎摩托車被一個闖紅燈的人撞了,身受重傷,內臟出血,兒女趕到醫院,他斷氣前什麼遺言都沒有交待,只交待他的兒女、家人,千萬不可以責怪撞到他的人,也不能要求對方任何的賠償,他說:這是他欠他的,冥冥之中注定好的緣份,他要善了了,他不想來世再冤冤相報,大家互相討的沒完沒了。多麼有智慧!真修行人啊!
我們常常看到新聞上情殺的事件,也看到朋友反目成仇,互相毆打、砍殺的事件,這些事情現世看起來,當然傷害別人就是不對,但是如果很多受害的當事人,當初在處理面對這些惡緣的時候,很可能也不是和顏善悅的去處理,所以對方在被激怒的時候,往往因為失去理智,而鑄下大錯。
有的時候,我們在生命里扮演的角色,也不一定都是被傷害的人,也許今天我們也常常傷害了別人而自知。譬如,也許我們當父母的是為了兒女好,但是我們的管教方式如果過當,打罵的太兇,自己又沒有做好身教,兒女不服,因此造成我們跟兒女之間的親情關系疏遠,日後,兒女長大對我們不聞不問,看起來是兒女不孝,是不是我們自己也該負些責任。所以廣結善緣要先從自己最親的人開始做起,否則我們善待、幫助他人,只是因為我們的同情心,不是真善良,真善良的人遇到惡緣,會用慈悲、寬恕、忍辱的心去善了,把惡緣轉為善緣,去做到真正的廣結善緣。
我們一般人都只與人結善緣,忽略了生命的「平等性」,沒有用「同一個心」去跟所有眾生結緣,眾生不是只有人。佛家為什麼要人吃素不殺生,因為在老天爺的眼里,生命是平等的,一條就是一條生命,因果是不看你是人命還是雞命,鴨命還是豬命,牛命還是羊命,討命的時候,就是一條還一條命。
你覺得人的命值錢,那是因為你身為人,如果你今天是只雞,那你就會覺得自己當雞的這條命最值錢。說破了!跟當什麼命無關,就是自己這條命最值錢,我們為了自己口腹之慾,傷害其他的生命,就是與眾生結怨。所以真正的廣結善緣要有「同理心」,不是只有善待他人、幫助他人與他人不計較而已,而是要愛護所有眾生,用「同一個心」去與眾生結善緣。
所以我才會說:除了善待他人、幫助他人,不與他人計較之外,更要「做好自己的事」,用自己學到的智慧,用慈悲、寬恕、忍辱的心去面對一切惡緣,珍惜一切好與不好的緣份,就是做好自己的事。
緣份雖是注定,但是緣份可以修的。我們講「修緣」,我們修行修什麼?修心─就是修緣。修「慈、悲、喜、舍」的心,沒有「慈、悲、喜、舍」的心,我們拿什麼跟眾生廣結善緣?
所謂「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所以我們要懂得把過去我們自己造的惡業善了,這也是修行重要的一環,因為好的緣份都是順境,我們很容易接受;只有不好的緣份,才是真正考驗我們放下的時候,就像那一貫道的道親,別人對我們傷害已經造成,也是過去生我們自己沒有與眾生結好緣造下的因果,如果今世能善了,我們了解了冤冤相報何時了!了解了「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今世或來世我們就能再與他重新建立關系,生生世世互為彼此的貴人,這才是真正的福報,真正的無量功德。
所以,我們平常要具足善因、善緣,就要靠平時用慈悲、寬恕,忍辱的心來廣結善緣。結善緣才能成就好事,平時做事才能少遇阻礙,多遇貴人。如此親情、愛情、友情、事業才能一帆風順。
「因緣聚則成,因緣滅則散」,所以要成事者,不論我們要成就的是修行,還是人生事業,都必須要懂得廣結善緣,才能有好的助緣。并且切記!一念惡,便結惡緣,因此我們平時待人處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啊!
*我對你錯結惡緣,你對我錯結善緣!
16. 業力
在心得分享的最後,我們要分享的是認識「業力」。
在人生的過程中,很多人最難過的關就是情關,所以我們今天用愛情來認識業力。很多的修行人,也都因為一個「情」字,喪失理智,讓自己所有的修行毀於一旦。因為天到造物,男女之間互相吸引的魔力,確實是不同於一般的情慾。情關難過,那是因為我們今天對於「愛」的認識太過狹隘,在生命密碼心得中我們說過─
幸福來自愛─但愛必須來自「無我」,因為只有無我的愛才能享受擁有的快樂,但卻又不必背負擁有的煩惱與失去時的痛苦。
大部分人的愛都來自於「自我」的愛;什麼是自我的愛?譬如你愛某個人可能是是因為他的外表或他的氣質,或他的才華,或他某些令你覺得很特別的地方,這些吸引你的原因就是來自於「自我」。因為對方使你感到快樂,因為對方能滿足你的需求感,所以你愛的并不是那個人,你真正愛的其實是你自己。
所以我們認識的愛,是「自以為是」的愛。
相愛是因為「緣」,但在緣起到緣滅的過程中,也是脫離不了「因果」的關系,一段幸福的愛,是因為過去生中彼此結下的善緣,所以可以彼此互相扶持,成就一段美滿的因緣。但是很多的感情卻是彼此來還債,或是因為過去的因緣,單方面或互相來還債的。
我也曾經為情所困,也曾談過刻苦銘心的感情,我年輕時,曾經交往過一個女朋友,她的個性潑辣,霸道不講道理。
但是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對那潑辣的女朋友是百依百順,還心甘情愿的被他管的死死的。結果有一天,我抓到那潑辣的女朋友腳踏兩條船的時候,我居然愿意去原諒她,去挽回我跟她之間的感情,我那個潑辣的女朋友,最後的選擇居然是另外那一個男人。我為這段段感情曾經黯然傷神整整三年,茶不思,飯不想,像得了失心瘋一樣,痛苦有如心如刀割,那時身邊有很多人用盡各種方法開導我都沒有用,我都覺得我沒有她活不下去,有如世界末日,縱使分手許久,都還在還她的「情債」。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她既不溫柔,也不貼心,霸道又不講理,甚至還移情別戀,仔細想想,就算來自「自我」的愛,她也沒有符合我任何的需求,當時我實在想不通,為何我愿意付出一切,如此的愛她,卻沒有得到她的認同,還苦苦折磨自己三年之久。
到今天學了佛才知道,那是自己過去跟她的因緣,自己過去生中,我就是像今世她對我一般的如此的對待她,沒有珍惜她,如今才會莫名其妙的愛上她,來還她的情債,縱使她今世沒有我值得留戀的地方,我也會因為「因緣果報」業力的牽引,莫名其妙的愛上她,來償還欠她的情債。
「因、緣、果、報」的意思是─縱使我們過去種下了「因」,如果無「緣」相聚,果報也無法起現行。必須要因跟緣具足,業力才能形成,果報才會成形。
這因緣果報的業力,讓我們誤以為這又是愛情,其實我們哪里知道,世間所有一切的情情愛愛,說穿了,也不過就是互相償還。愛我的我不愛,我愛的他不愛我,不是別人過去辜負我們,別人償還我們,就是我們過去辜負別人,我們來償還別人,要不就是相欠債,彼此跌跌撞撞、吵吵鬧鬧、分分合合的過一輩子,要不就是彼此來報恩的互相扶持一輩子。
總之這些「愛」的產生,都是因為只是「因緣果報」業力的牽引才產生的,是假愛,不是真愛。一見鍾情,也是因緣業力牽引最好的證明,不然只有一面之緣,哪會一次就相愛。
只是業力也是有好、壞之分,全看自己過去跟對方結下的是什麼樣的緣。結的緣是善緣,好的業力現前,彼此幸福美滿。結的如果是惡緣,小的被騙財騙色,再來嚴重一點的為他黯然傷神,更嚴重的演變成情殺或為他自殺,欠什麼還什麼。相反地,當別人來還我們的時候,也是如此。「緣」一個字,難解啊!
由此我們要知道,世間的親情、愛情、友情,這個「情」字,純粹就只是因為因果業力的牽引在起作用,不是真情,也不是真愛。真情真愛是無私的,是無我的,是平等的,是大愛。世間的情感,只是因為過去不同的因緣,所以呈現不同的緣份,來續前世的緣。
所以為什麼前面告訴大家,我們要「隨遇而安」,要「廣結善緣」」,不論是對我們在乎或不在乎的人,我們都要結善緣,尤其是跟我們緣深的人,因為他們很可能來世或今世會成為我們的六親眷屬、伴侶或知己好友。因為廣結善緣它能讓我們緣起到緣盡時,雖然是受到業力的牽引來續緣,但是至少是好的緣份,好的境界。隨遇而安是隨緣,是一種智慧,是拿來對治今世不好的緣份,因為只有「隨緣」,才能讓我們能跳脫出業力的牽引,不為業力所苦。
我們更要了解,跳脫出業力的牽引,并不是說它不會發生,所謂「因果不昧」,善惡終有報!當因緣具足的時候,它一定會發生,只是因為我們今天藉由佛法,了解了因果,了解了「一切有相,皆是虛妄」,知道我們這個肉身是假我,知道了一切現相只是因緣和合,并無真實的本體,「一切法,畢竟是空,不可得」,我們人生所發生的一切好與壞,都只是因為我們迷了,所以執著有個「我」,「我」才必須要受報,善是善報,惡是惡報。跳脫出業力的牽引,不只是要跳脫出不好的業力牽引,就算是好的,我們也要跳脫出來。這里我們講跳脫的意思,不只是逃避或散躲,是說我們因為了解了生命的真相,知道了生命只是「因緣和合」暫時現相,不是真實的我,所以不再分別、執著。
因此,反過來說,縱使我們過去生所積的福報現前,如果我們不了解事實的真相,不了解「一切相」只是因緣和合的暫時現象,當福報享盡了,緣盡了,我們也是要承受「失去」的苦。如同我們前面說到─如果我們不認清生命的本質,那「喜、樂」的後面,「苦、憂、舍」必隨之而至。
就好像一對相愛到老,幸福美滿的夫妻,縱使他們過去生結下善緣,今世幸福美滿,當老伴生、老、病、死走了,失去的痛苦、憂傷必隨之而至。那種因為幸福失去的痛苦,可能還遠遠超過我們因為對方拋棄我們或背叛我們的痛苦,因為幸福值得「懷念」的地方太多了啊!
所以我們才要了解生命的真相,了解生命只是「因緣和合」暫時的現相,并無一個真實的「我」在享福或者是受苦。并且「不斷的薰習」這種正知、正念,才是時時幫助我們提起般若智慧,讓我們跳脫出業力的牽引,不被「苦、樂、憂、喜、舍」控制著我們原本自由的心靈,展現真正解脫、自在的生命力,隨遇而安的享受生命的極樂,像 佛陀一樣,從生命中活出真正的自我(佛性),這才是真佛。所以才說:「佛法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兔求角」。如果沒有生命的展現,我們怎麼藉假修真,怎麼藉由我們「有為」的生命,去證得「無為」的自性。
*生命是無數個當下串連而成的,每一個當下都是無為的,因為當下已經成為過去,未來成為當下,每個當下都只是無數因緣的和合,并無一個「我」的存在,如果沒有一個「我」執著的去串連它,生命原本就是美好的,心原本就是自由的,何苦還修行呢?
當我們了解了生命的真相,我們的意念不再被生死、善惡、好壞…….這些種種方程式套牢,當我們要脫出這些境界時,我們就能清楚的明白,生命并不存在於過去、現在或未來,現在、過去和未來,只是我們的念頭互相滲透串連而成的現象,因為我們仔細想想,沒有這些念頭的串連,連時間相和空間相都是不存在的,如果不是我們藉由 釋迦牟尼佛證道的分享,這念頭,幾乎是一種沒有破綻的錯覺。
妄心就像以前電影的放映機一樣,每一個「念頭」就像是一格格的膠卷底片一樣,放映機將一格格底片串連起來播放,就變成是相續相,加上聲音、劇情,讓我們以為它是真實的,讓我們的情緒隨著影片中的劇情喜怒哀樂起伏不定,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人生不也是一出戲!我們自己的心,何嘗不就是一部放映機,讓我們的念頭串連,成為人生的一出戲。我們的「妄心」不斷的將我們的「念頭」串連,讓我們以為有個「我」讓我們以為這些「因緣和合」的暫時現相為實有,讓我們以為「相的轉換」就是生命的生與死;就像水一樣,遇到沸點變成氣體,氣體遇到寒冷結成冰,冰遇到暖融成水,看起來水經歷了生生死死,事實上水無生也無死,水只不過是「因」為「緣」,所以「相」不斷的在「自然」輪回轉換而已。
我們的生命,本來也是相「自然」的轉換而已,就是因為我們一念不覺,以為現在活的就是「我」,死的也是「我」,就因為這一個「假我」,千千萬萬的煩惱才開始,從此,就在「生死相」中痛苦的輪回,無有歇息。
我們的身體、感受、思想、生命意志和心念,都是由各種的「因」和「緣」所構成的,并沒有一個恒久不變的身體,都是空而無常的,所以了解了自身、他人與外境的空幻無常,我們就能跳脫出生死、善惡、好壞…….種種心靈方程式的束縛,不再有對立,不再有敵人,我們就能超越生命一切的「苦、樂、憂、喜、舍」。
任何存在的現象都不斷的在變化中,找不到一個不變的實體;就像我們的身體是由億萬個微細粒子所構成的,它們的結合,造成我們的生命,造成我們的存在,當我們的生命結束時,肉體經過自然分解。它們又「因」為「緣」去組合其它的型態了。
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的一切,雖然是如此的真實,但是我們要找出它永恒不變的本體,卻是了不可得。生命種種的痛苦、煩惱,就是來自於這種幾乎沒有破綻的虛妄錯覺;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因為我們緊緊抓住了這個以「我」為中心的錯覺,來建構這周遭的一切;我的房子、我的金錢、我的兒女、我的興趣、我的個性……一圈又一圈的「自我」,讓我們原本自由的心性,如「坐牢」一般,讓我們對生命中邂逅的事事物物,不是貪婪的執取,就是厭惡的抗拒,完全體會不到自然與自由的生命力,我們應該要醒了!生命沒有死亡,相只是因為「緣」不斷的在變化,我們為什麼要把相的「轉換」,視為一種可怕的傷害呢?讓我們一起努力去掉「自我」的界線,我們才能得到生命的─大自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