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一念行者】 歸虛 2020-07-22

問:這半年來我內心非常糾結。雖然學佛十數年,還是沒摸清門道,
但兩年前混沌的時候遇到一位老師,當時非常慶幸,
因佛法的很多觀念經她提點才真正明晰起來。
可是近來莫名就質疑她在帶領弟子走偏道,經常強調我們要跟隨著她才會有進步。
想離開卻又糾結這是否是心的考驗,考驗我能不能穿越思維固化的某些認知而認出明師。
也糾結兩年的師生情難以割捨。請行者指點。


當你跟隨某位師父修行了一段時間,因為你的進步,或者Ta的不進步,
你產生了想離開Ta的念頭,很好,那個念頭是另一位師父,它在測試你的修為。

如果這個念頭不能打擾到你,你修的不錯;
如果這個念頭使你進退兩難,擰巴不已,那麼,你應繼續深入心和念中,
觀察辨析,歸依真相,放飛幻相。

要知道,當到了一定程度,
你繼續跟隨某位師父修習,那是一種修行;
如果你選擇離開Ta,那是另一種修行。

兩種修行沒高沒低,皆是你的心靈所需。
就像盪鞦韆,某些時刻你在這邊,另一些時刻你在那邊,
然而最終你都在一塊吊板、一根繩和一個吊桿上,
這個吊板、繩及這個吊桿,就是你的心,你的信念或你的信念系統。

開明的心智認識到,師父只是一個敞開的客棧,
Ta歡迎弟子到來,Ta歡送弟子離去,Ta兩頭歡迎。

如果弟子到來,那就像嬰兒出生,
如果他們離去,那就像女兒出嫁。
對Ta來說都是喜事。

沒有師父執著弟子,只有弟子執著師父。

幫助弟子不執著和不依賴於師父,恰是師父教學內容之一。

但我們要練習有一雙乾淨的法眼。一雙乾淨的法眼是,
要看見你和師父之間並無任何實有的關係,關係是你心生出的故事,纏繞的幻力。

同樣的,你和任何人之間皆是這樣。
當你擁有一雙乾淨的法眼,看見你和任何人都無實有的關係時,這叫作“出家”。

一個修行者必須有一次“認知上的出家”,
他才能達成自我的解脫,
和再次回歸紅塵的熱情和灑脫。

否則永遠出泥坑入泥坑,
或修行永遠是以泥洗泥,以漿洗漿,不能真乾淨輕鬆無事。

我們要修行“平等法”。
平等法應是修行者所修持的最基本的法。
平等法要看見問題的兩邊都一樣,
要看到所有的選擇和可能性,最終都無差別。

只有心看見這種平等,它才能真正自由。
看見不同的法平等,才能心平,
心平,才能看到不同的法平等。
心平和法平是同一回事。

平等的修持讓你看到,所有的外在事物最終都歸結於心念,而心念皆虛妄,心念皆平等。
基於對這點的認識,最後,你了解和進入“無等等”,進入像虛空之於萬物一般的感知存在。

以平等的見地來看,
你離開那位師父,和留於那位師父,是平等的
(這個平等性有待於你發現,方能成就你的自由,和在這件事上的解脫)。

但若以無等等的見地來看,
根本就沒有離不離、留不留的問題,
一切只不過是你的心念的出現、作崇和欺騙罷了。

你若能認識到這一點,這個問題就消失了,
“問題消失了”,之後的解決問題也根本不存在。

希望你深入內心,觀察問題的製造者,讓製造者歸虛,然後問題歸虛。

歸虛是我們必要的修行,讓我們清清楚楚的知道虛的是虛的,
對於虛的根本不必要解決或處理,一旦讓虛的歸於虛的,
內在的世界不動一分動靜而還於太平。

我們不需要歸零,只需要歸虛,因為虛本身就是零。

歸虛歸虛,辨出那些虛的,讓虛者不來不去,勿消勿逝,當處失去影響力。
猶如清醒著做夢,不用除夢,只須醒覺。
禪宗三祖說,眼若不睡,諸夢自除;
我說,眼若不睡,夢哉何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