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5日 星期四

【師父有話說】 失敗比成功更美好


【師父有話說】  失敗比成功更美好


學佛之人,人格性必須健全;當人格健全、人生觀健全、心理沒有缺陷、人性沒有扭曲、人際關係良好的時候,生活才會正常,此時便會察覺這個世間其實是「多變化」的;多變化即無常。天下間盡是無常,沒有永恆之物,唯有一件事是永恆的,那就是「無常」。我們所處的世界,苦空、無常、無我。
 
「苦」有很多定義,別一直以為是吃苦瓜的苦。被釘子扎到不是苦,而是痛。究竟苦是什麼呢?苦是「無奈」,苦是「求之不得」,極為想要的卻要不到:「我愛他,可是他愛她,不愛我。」苦從此而來。當「我愛他,他愛我」時,當然不苦,但當發現「我愛他,他也愛我,可是他得了癌症。」此時苦啊!
 
兩人相愛時,覺得相安無事,但在愛的背後,卻好像藏了什麼。當你愛他、他愛你,當你看到他非常辛苦、通宵熬夜趕報告時,你擔心到睡不著、在一旁坐立難安,那就是「苦」。你越不懂,它就越苦,待事情發生的時候,就慌了手腳。
 
然而,當人格性具足之後,才能看清這世間真正的狀況,此時才會產生「出離心」。出離不是討厭,而是看得清楚真切。這世間一切是苦,既然一切是苦,就會產生不執著的心。
 
愛很美,但不應執著;錢很好,不要執著;成功很了不起,千萬不要執著。有時候我們發現,失敗比成功更美。成功的人總說:「承讓了。」下棋贏了,也頂多說:「承讓了。」然而,輸的人卻能展現出另一層面的高度與智慧:「唉呀!你真厲害,我9,000米高,你9001米,高明啊!」此時此刻唯有輸的人,才能真正讚歎勝者,得以展現胸襟與氣度。所以,失敗比成功更美。
 
但是,現代人從小都在接受訓練,要做一個成功的人,而不是訓練「如何當一個失敗的人」。成功的人一天二十四小時,失敗的人也是一天二十四小時;成功的人要吃飯,失敗的人也要吃飯;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是平等的。但人的大腦潛意識,卻總是叫你「一定要成功」。有沒有想過,誕生一個成功的人,意味著會有多少失敗的人隨之出現,因此失敗才是正常的,成功的人是不正常的。
 
成功的人少之又少,失敗的人卻多如過江之鯽,要能活出「失敗者的特色」,卻非常少見。失敗的人總覺得:「唉呀,很慚愧。」明明失敗是正常的,有什麼好慚愧呢?當人生中遭遇失敗、挫折、逆境、不如意的時候,其實是生命即將躍進的關鍵時刻──因為生命都是在挫折失敗中成長的!不要沾沾自喜以為「我一輩子都很順遂」,順風順水的人,其實災難在後頭,只要失敗一次就深受打擊、全盤皆輸,這是受不了失敗衝擊的緣故。反之,經常遭遇失敗、挫折的人,其生命力卻異常堅韌、無比芬芳,因為他的成長是一步、一步踏出來的。
 
倘若具備如此認知,才能真正發出離心。在連續的挫折跟失敗中,即會有所覺醒:「真正的人生是什麼?生命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此時此刻,就開始進入生命領域的探索了,真正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就在這時候摸索出來了。
 
別老是問:「師父!告訴我,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每個人所認定的人生價值與意義都不一樣,換成大哲學家笛卡爾就會說「我思故我在」。每個人自己摸索出來的結論,對他來說是對的,但對你而言卻未必正確,因此必須靠自己摸索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文章出自:《四十華嚴玄談》第五章 自己向自己負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