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天助自助者 有志者事竟成

華裔生12年級才到美國,還要申請上加大柏克萊(Berkeley)?沒開玩笑吧?嚴格的錄取標準,巨大的競爭壓力,讓每年無數極有天分的學生,像是SAT、ACT甚至接近滿分,或擁有多項特長,都難免在競爭中敗北。12年級才來美國的新移民學生Michael,怎麼可能進入這所名校大學呢?

在家人眼中很老實的Michael,剛到美國時,他和同學相比顯得較為弱勢:他說因為父親在中國,移居美國幾年來,他只跟媽媽一起生活,媽媽英文不好,學業上無法幫他。整個高中期間,媽媽只去過一次家長會,因為聽不懂再也不去了;第一次在舊金山高中上課,他和那些新移民一樣,上課很吃力;對美國社會不了解,且美國高中課程和中國大陸不同;因為來的太晚,他錯過了大多數AP課程的報名時機,只在學校上過一門AP課…,種種不利情勢下,加大柏克萊對Michael而言,可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名字。

想吃甜蜜的果實,你要有耐心

美國學生一般在11年級下學期或12年級上學期參加大學錄取考試,所以Michael在12年級下學期參加錄取考試後,收到的是加大爾灣分校、加大聖塔科魯茲分校等大學的錄取通知。對於一個新移民學生,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能進入加大系統的大學,已相當不容易。
當時他的目標是排在加州前4名的四所公立大學:UCLA、UC Berkeley、UC Davis和UC聖地亞哥。

懷抱著不捨的名校夢,他和媽媽一起來到被錄取的加大爾灣分校,看了之後,他決定放棄,轉到聖馬刁社區大學(CSM)就讀,他想再給自己一次申請名校的機會。

社區大學是大學教育系統中的一個層次,偏重於技能的培養。尤其是加州的社區大學,一般針對那些首次大學錄取後,未能進入加大系統和加州大系統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兩年制大學(部分有三年制),多數教育教學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技能和操作能力,但美國社區大學有個大優點,是中國大陸那些大專學校無法比擬的--可以讓有意願繼續深造的優秀學生,在社區大學學習兩年後,轉入四年制大學,包括那些一流大學,Michael就是想走這樣一條路,他看中了這種轉學機會,他對此很有信心。

那些有名校情結的家長,對社區大學可能會不屑一顧,尤其是中國大陸新來美國的家長,因為受中國大陸教育體制的影響,可能會認為進社區大學,就像進入了中國的大專,沒什麼前途,但他們不了解社區大學的轉學機制,可以讓一個優秀的學生,轉入四年制大學,享有完整甚至卓越的高等教育。不過,這一策略要花2年時間,他必須耐心學習與等待,等待果實的成熟。

精心設計個人學習計畫

在CSM校園,當地的學生和國際生很多。Michael看到多數當地學生,只想成績過得去即可,能轉入四年制大學就行;而那些家裡很有錢的國際生,很多人對學習不用心。在這個環境中,如果把握不好自己,很容易隨波逐流。

Michael是帶著志向來的,他不甘於平庸,但轉學之路,也不平坦。他知道,雖然有這種轉學機會,但是他必須向名校證明:我就是你們想要的那種學生。

社區大學配有Counselor,為學生制定課程計劃、轉學、專業定向等提供諮詢和把關。Michael在會見Counselor之前,查閱了加州幾所頂尖公立大學的轉學要求,他先設計好通往UCLA的課程計劃,一開始選擇的是計算機專業。

社區大學的Counselor因為面對的學生太多,很難和學生做深入交流。每次和一個學生面談,只能談20分鐘。如果學生準備不充分,Counselor也無法給出很好的建議。MIchael考慮了所有的可能性,見到Counselor後,拿出自己精心設計的計畫,Counselor仔細看了一遍後,很認同他的計畫。

課業吃力、學分念不完?

但隨後兩年,他在社區大學的學習生活還是出了兩段波折。第一次是轉換專業,這也源於Michael成長過程中對自己能力的理性認識。他發現需要放棄計算機專業,因為他覺得做編程有點吃力,他不想以自己的弱項,去和那些比自己強的學生競爭,於是他提出轉到數學專業。

轉到專業讓Michael嚐到了甜頭。首先,他少了2門不喜愛的課程,減輕了學業壓力;另外,他能夠更好的發展自己的強項--數學,而且,數學是基礎課程,他將來的專業發展可以有更大的周旋空間;最令他開心的:減少了在社區大學1年的學習時間,他可以提前一年進入夢想學校。

第二次波折是轉換目標大學,他本來制定的計劃是通往UCLA,但在倒數第二個學期,他發現,如果去UCLA,他兩年之內上不完課程,無法轉出社區大學。於是他把自己的計畫轉為UC Berkeley,這所學校的數學,據說是全球最好的,他也想挑戰這一專業,但如果上柏克萊,他必須在最後一個學期,上完21個學分,但這有一個難度。

一般,想在社區大學一個學期學完21個學分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CSM規定,一名全職學生至多上19個學分。怎麼辦?他找Counselor協商,要求學21個學分。Counselor看到他的GPA分數很高,知道他是個勤奮上進的好學生,答應了Michael的要求。

如果你想堅持,就能堅持下來

就在執行學業計畫不久,他過去申請的工作也批下來了--一家史丹佛附近管理嚴格的日本企業。他覺得自己滿了18歲,不願花家裡的錢,就不想失去這份工作,這樣一來,他每週除了要上7門課外,還要再工作25個小時。同時,他還兼職一份義工,每週也要花一些時間。因此最後一個學期,他經常到晚上10點鐘,才能下班回家。直到最後一個月,媽媽看到他太辛苦,勸他暫時放棄工作,他才停下來。

Michael舒壓的方式,除了用燒一些好菜來犒勞自己外(下面將介紹他對燒菜的興趣),還參加了當地的自行車俱樂部,週末騎上自己喜歡的那輛自行車,從聖布魯諾開始,有時騎到海邊,有時候騎到舊金山。

舊金山有很多山坡,騎得格外費勁。每次到了特別累的時候,Michael感到,不是身體受不了,而是精神特別累,「如果你想堅持,你就能堅持下來」他說。

這種堅持,讓他能夠坦然、冷靜的面對最後一年的各種挑戰。他感到成功不遠了。但是,要想獲得柏克萊這類一流大學的青睞,他還缺少一步。

俘虜名校的芳心,要先讓他們了解你

他需要UC Berkeley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是不是他們需要的那種學生?名校往往通過Essay作文,來了解一個學生的個性和品格。Michael寫過兩次Essay作文,一次是高中畢業時,第二次就是從社區大學申請柏克萊。

那段寫Essay的時間,Michael一直在思考,既思考寫作,也思考他自己: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何讓學校從短短的文章中,迅速了解我的個性特點?他一直沒動筆,直到思考成熟後,他才一氣呵成寫完。

第二天他告訴媽媽,「昨晚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媽媽這時候才知道。這就是他的個性,不管是選課、選專業,還是選大學,他喜歡自己思考解決。

這次作文,Michael吸取了高中畢業時的那次經驗。上次,他將自己過去做的事,寫了滿滿兩頁紙,像流水帳一樣,但結果呢?「大學看到我做了很多事,但還是不了解,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Michael說。

他這次寫作只寫了2件事。第一件事是上高中期間,他發起了一個項目:在學校裡開設了一個舊書店,從高年級學生那兒購買他們用過的參考書和資料,然後賣給需要的學生。有十幾個學生參加。有店員,有買書的,有布置櫃檯的。生意紅火,小賺了一筆錢。過程中大家都沒有經驗,因為他是發起人,所以要組織會議,分配任務,協調不同的人一起工作,這過程中鍛煉了他的領導力和團隊協作的能力。最後,他們把這筆錢捐助給了貧困生。

第二件事,是他高中期間參加的一項國際市場模擬比賽。比賽期間,他查閱大量英文資料,鍛煉了英文能力;同時,他還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設計了一個數學模型,讓他們的隊伍最終獲得第三名,展現了他出色的數學能力,也展示了他對數學的熱情。

「美國人注意從事情當中,看你是什麼樣的人;你不是要從學校獲得什麼,而是你能給學校帶來什麼?帶來什麼價值?這是寫作的重點」Michael說。

暑期期間,Michael還在忙著打工幹活,義工也一直沒停。他沒有只關注自己的前途,他每週都在為他支持的正義事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把自己賺的錢交了學費,同時申請了獎助學金。大學期間,他想靠自己解決學費問題。

喜歡炒菜的男生,收獲的不僅是美味

男生喜歡燒菜,在中國大陸可能會被人家說:這孩子,是不是沒有遠大理想?燒菜和遠大理想之間似乎水火不容。有理想,難道就不能天天喜歡燒菜?在Michael眼裡,這種說法不但不成立,相反,這一從小培養的興趣,以及來到美國後看Youtube英文視頻學習燒菜的技巧,不僅幫他提高了自理能力,還幫他提高了英語聽說水平,迅速適應了美國社會;還讓他腳踏實地,學會做一個懂得體貼媽媽的好孩子,一個願意為他人付出的人。

「你和媽媽,平時誰燒菜比較多?」筆者問。Michael想了一下說,「累計看,還是媽媽做的多。」
其實,幾乎每次做菜,多是他和媽媽一起合作。媽媽洗,他就燒;他洗,媽媽就燒。不過,洗碗通常由他來。
Michael燒菜可不像有的孩子那樣,一時熱情。他是經年累月的分擔媽媽的工作。
「我覺得媽媽太辛苦,主要是關心她,怕她累。」平時家裡打掃衛生,給地毯吸塵,都是Michael一手包辦。
「我覺得這是一個人的責任。」Michael說,在這個家裡,他和媽媽在一起,他應該這樣做。
媽媽說到這一點時,也很欣慰的說,「這孩子是個暖男,將來誰嫁給了他,真是有福氣!」。
在家打掃衛生,是Michael主動承擔的工作,想減輕媽媽的負擔。(Michael提供)在家打掃衛生是Michael主動承擔的工作,想減輕媽媽的負擔。(Michael提供)
Michael最早從2、3年級就開始為家裡人做吃的。不過,他能記得這一點,緣於他的姑姑念念不忘的一次經歷。


那時候,他還在小學三年級。當時,上大學的姑姑趁假期到他們家,順便輔導Michael的數學。後來,姑姑餓了,恰好,Michael的爸爸媽媽都出門了。姑姑說:來,讓我給你做頓好吃的吧!可到動手的時候,姑姑卻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時候,小小的Michael上場了,大顯身手,給姑姑和自己做了一頓美味午餐。味道肯定很好,因為姑姑一直對這件事念念不忘。

Michael對做飯、燒菜的興趣,離不開媽媽的無心栽培。事實上,媽媽並不想教他燒菜。中國父母一般都是那樣,都希望孩子功成名就,但他媽媽有個優點,就是從來不排斥孩子到處動手。在Michael很小的時候,他媽媽每次做菜,Michael在旁邊看著,漸漸就學會了,也有了興趣。

暑期期間,Mihcael每天的生活,似乎還是按部就班,每天都很忙碌,都有他要做的事,但他並不感到壓力,「我比較喜歡生活,喜歡做飯,喜歡騎單車,喜歡照相…」這就是受美國名校青睞的華裔新生,Michael。

文/ 馬天祥《大紀元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