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認識,不同的修行
問:
吾修行多年,最近重新頭疼、頭暈、血壓增高等現象,
這屬正常反應,還是疾病需要治療呢?我不知如何處理。
答:
有關身心及這世界,諸佛眼中只有緣起反應,
沒有正常反應、不正常反應,或疾病、非病。
在諸彿看來,正常、不正常,或疾病、非病等,
是心智加上去的故事,而修行就是要辨別故事,
免除故事對我們的影響。
你最近頭疼、頭暈、血壓增高,該怎麼辦呢?
對於一般智地的修行人來說,他會一方面如是覺知這種現象,不生恐怖,不生憂惱;
另一方面,他會去發現因緣,善調自身。
如果他自己發現不了因緣,調解不了自身,他可能會去找另一個人,借用另一個頭腦、另一雙眼睛、另一副心智去發現,去調解。
修行人調身之前先調心,隨著你對心的廣度和深度的認識,
你會發現,這生命世界根本沒有身體問題,有的只是心智問題。
所謂身,其全部反映的都是心。
一顆神誌清明的心,永遠有一副健康的身,
即使它看上去偏癱、臃腫、疼痛或瘦骨嶙峋。
人們對身心的認識有三個境界:
下智之人看到實有身、實有心;
中智之人看到,只有心,無有身;
上智之人看到,無身亦無心,所謂身心寂滅者是也。
因為看到的存在不同,人們所謂的修行及其內容也不盡相同。
下智之人,既修身,又修心;
中智之人,自修心,不見身可修;
上智之人,無所修,修不修修也。
另外,修不修修者,和完全無修者不同,所謂毫釐之差,天地懸隔。
勿把不修當不修修。
修行多年,也許你眼中還身心皆實。
既有身,就修身,既有心,就修心。
對於身體,若你過它不了,就請醫生,就請大夫,幫你對待;
對於心,若你降服不了,就請心理醫生,就請師父智人,幫你撥迷見真,以求安頓。
問:
吾修行多年,最近重新頭疼、頭暈、血壓增高等現象,
這屬正常反應,還是疾病需要治療呢?我不知如何處理。
答:
有關身心及這世界,諸佛眼中只有緣起反應,
沒有正常反應、不正常反應,或疾病、非病。
在諸彿看來,正常、不正常,或疾病、非病等,
是心智加上去的故事,而修行就是要辨別故事,
免除故事對我們的影響。
你最近頭疼、頭暈、血壓增高,該怎麼辦呢?
對於一般智地的修行人來說,他會一方面如是覺知這種現象,不生恐怖,不生憂惱;
另一方面,他會去發現因緣,善調自身。
如果他自己發現不了因緣,調解不了自身,他可能會去找另一個人,借用另一個頭腦、另一雙眼睛、另一副心智去發現,去調解。
修行人調身之前先調心,隨著你對心的廣度和深度的認識,
你會發現,這生命世界根本沒有身體問題,有的只是心智問題。
所謂身,其全部反映的都是心。
一顆神誌清明的心,永遠有一副健康的身,
即使它看上去偏癱、臃腫、疼痛或瘦骨嶙峋。
人們對身心的認識有三個境界:
下智之人看到實有身、實有心;
中智之人看到,只有心,無有身;
上智之人看到,無身亦無心,所謂身心寂滅者是也。
因為看到的存在不同,人們所謂的修行及其內容也不盡相同。
下智之人,既修身,又修心;
中智之人,自修心,不見身可修;
上智之人,無所修,修不修修也。
另外,修不修修者,和完全無修者不同,所謂毫釐之差,天地懸隔。
勿把不修當不修修。
修行多年,也許你眼中還身心皆實。
既有身,就修身,既有心,就修心。
對於身體,若你過它不了,就請醫生,就請大夫,幫你對待;
對於心,若你降服不了,就請心理醫生,就請師父智人,幫你撥迷見真,以求安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