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早稻田畢業的叛逆和尚 靠「送零食」拿下日本設計首獎的幕後故事

自從安養寺和尚松島靖朗所發起的「寺院零食俱樂部」社會活動,在上個月底跌破各方眼鏡,榮獲2018年、有東方設計奧斯卡獎美譽的日本「Good Design」首獎後,他可說是目前日本最炙手可熱的出家人,因為他的生活周遭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寺院零食俱樂部」拿下日本「Good Design」首獎,跌破眾人眼鏡。圖片來源/おてらおやつクラブ
首先,安養寺裡施主們帶來供佛的食物中,小朋友的零食很明顯地增加了。例如,橘子果汁、無尾熊標誌的巧克力餅乾、水果果凍之類,多了很多。
其次,寺院的人事費用增加了。「寺院零食俱樂部」屬特定非營利法人,得獎後需分送出去的物資和需調整的聯絡增加了,所以需要更多人手。
還有,參與捐贈的個人也更踴躍了。「我母親每天親自做幾百個圓形麻糬,囑咐我們趕快寄出,」安養寺的新進工作人員坂下佳織笑道,「她認為,麻糬可以立刻煮來吃,是最好的應急食物。」

關注貧困問題,供品變善品

43歲的住持松島在2014年,動員了寺院同事、團體和民眾,合力將施主供佛後撤下的食物,分裝在紙箱發送給全國單親家庭和貧困孩子。目前有9千名貧困兒童,每個月收到這項物資。
這項善舉在10月31日,打敗上千件參賽作品,風光奪得內閣總理大臣獎牌。隨後不久,11月9日,又獲頒環境大臣最優秀獎「Good Life Award」,雙喜臨門。
創立於1957年的Good Design,是日本唯一的綜合性設計競賽,已成為國際企業和團體爭相參賽的國際大獎。索尼、豐田、松下、日本IBM、佳能,還有建築師伊東豊雄等知名人物和企業,都是常勝軍,台中國家歌劇院今年也是入選佳作之一。

重新設計寺院與地方關係

「寺院零食俱樂部」因為關注貧困問題,聯結組織、物品、人與慣例,獲得Good Design評審相當高的評價。圖片來源/おてらおやつクラブ
在參賽作品中,「寺院零食俱樂部」既非一種商業模式,也不是產品,完全無法歸屬在旅館服務、生活用品、醫療設備、建築設計等類別,為何仍能拿下首獎殊榮? 
關注「貧困問題」是獲高評價的關鍵。「此活動聚集了975座寺廟、392個團體,以及企業。這種聯結了組織·物品·人與慣例」的表現,讓評審覺得非常「具有現代感」。其結果是重新「設計」了寺院與地域的關係,對地方創生產生深遠的啟發。
松島認為分享剩餘食物既是實現慈悲,也找回寺院原有的樣貌。圖片來源/GOOD DESIGN AWARD
松島本人則以關鍵字「共創」做出簡潔的詮釋:「透過分享剩餘的食物實踐慈悲,佛教界共同創造了一種價值,也找回日本寺院原有的樣貌。」

單親家庭餓死事件

貧富差距加大與加速是日本目前的社會議題之一。根據日本內政部公布,全國120萬個單親家庭中,17歳以下的孩子中,6人中有1人苦於生活貧困。2014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公布,日本貧困兒童的比例在34個先進國中,居第10名。
幾年前,大阪先後發生了兩起單親家庭母子的餓死事件,讓松島受到極大的衝擊。當時他剛為人父,而且自幼經歷父母離異,孤立無援的困境讓他感同深受,因而對伸手救援起心動念。
一開始,他先號召其他寺院,後透過支援單親家庭的團體取得名單。每月一次,把寺院收到的供品和捐贈物資,例如米、蔬菜、水果、飲料、速食、罐頭、冷凍食品等,以一家一箱的份量配送出去。
清寒家庭的氣氛凝重、孩子的心情多陰鬱。但是,一打開紙箱,「零食來嘍」,母親綻顏微笑,孩子的心情也變輕鬆。邊吃零食,親子間的對話也開始活絡。

笑的人生,讓溫暖的關係萌芽

「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吃零食。把零食送到小朋友手裡,想像他們笑開來的臉,就很開心,」松島自己也有個3歲的兒子,在安養寺部落格首頁上,松島和兒子並肩坐在安養寺本堂前,父子兩人合掌笑瞇瞇地。「笑的人生」,正是松島的座右銘。
最近,有些受助者會親自打電話致謝或直接說出需求,甚至發出SOS的信息。這時,支援團體經過判斷後,會即時做彈性的緊急處理。
「我們希望這個活動至少持續10年,親眼看孩子們成長。這是我們的責任,」參與活動的另一位寺院住持強調。
為了讓溫暖的交流萌芽後茁壯,捐贈物資者一定在物品附上紙條,寫幾句話並註明地址。如此,受支援的家庭萬一遭遇困難,會知道求助的管道在哪裡。

鉛筆的聯想與淚的過往

「寺院裡的供品,往往有著施主們的想法或回憶,」松島感性地說道。例如,寺院常收到文具類供品,電子字典、原子筆、筆記本、橡皮擦或用美工刀削好的鉛筆。
這支鉛筆是父親替孩子削的嗎?還是已往生的孩子自己削的?拿到這支筆的新主人是誰?什麼樣的人?他或她會用這支筆寫什麼呢?松島經常如此想像。
充滿創意的松島,跟傳統印象中的和尚似乎不太一樣。的確,很難想像這位住持,竟是畢業於早稻田商學系的高材生,曾是IT專家,視孫正義為偶像,現在也是網路寺院「虛空山 彼岸寺」的核心人物,與一些超越宗派的僧侶共同經營網站。

叛逆和尚,寺廟再生

安養寺是松島祖先留下的家業。這個17世紀就存在的小而美寺院,位在奈良縣田園本町小鎮,從京都搭「近鐵」在田園本町下車,約走20分鐘可達。穿過山門,本堂、伽藍盡收眼底。寺院有3個國寶。一是被指定為縣文化財的本堂建築;一是安置在本堂的本尊,16世紀的阿彌陀如來坐像和兩旁的観音菩薩、勢至菩薩,菩薩們單腳跪著,另一隻腳則欲站起,擺出「這就去救你」的姿勢;一是名佛師快慶(1150~1250年)所創作81.4公分高的阿彌陀如來檜木立像。
原該繼承寺院的松島,年輕時為了反抗人生道路被舖好的宿命,放棄佛教高中,當了一年留級生,也不回家。「那時常爬到屋頂上,抽著香菸思考何去何從,非常迷惘。」普通高中畢業後,因為喜歡說相聲、演笑劇,本想去讀藝人學校,但結伴的朋友臨陣退縮,沒了搭擋,又流浪一年後,才考上早稻田,專攻IT。

眾生結佛緣的即時救援

畢業後他在NTT新創事業部工作,後被派去扶植新創公司istyle,擔任網路總監,待公司上市後,才決定結束13年叛逆的都市生活,返家繼承家業。「出身寺院,才是我和別人最不一樣的地方。」
如此獨特的和尚,以如此特別的方式勇奪設計大獎,或許也就不太令人意外。然而,松島只是謙虛地說:「我是吃佛飯(供品)長大的,只是把佛飯再轉給需要幫助的人而已。
「透過社會活動,讓眾生與佛緣緊密地結合,是理想,」蓄勢待發的松島說道,那模樣像極了本堂裡,「即時救援」的兩尊菩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