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思想
|
《新時代思想》
| |
萬法唯心造
| ||
佛陀於「楞嚴經」否定「因緣論」,認為「萬法唯心造」。
楞嚴經:
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如來常說,一切塵世器物都是心的現示,一切事物的因果關聯,一切世界間事物,都是由於心的作用而結成物體。)
當知五陰(色、受、想、行、識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色、受、想、行、識蘊等五蘊,只是虛妄,既不是因緣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為。)
當知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眼、耳、鼻、舌、身、意入等六入,只是虛妄,既不是從因緣和合而生,也不俱備自在自為本性。)
十二處(色、見、聽、聲、嗅、香、嘗、味、身、觸、意、法)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色、見、聽聞、聲音、嗅聞、香味、舐嘗、味道、觸摸、身體、意識、法塵等十二處,只是虛妄,既不是因緣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為。)
十八界本非因緣,非自然性。(眼根、色境、眼識界,耳聞、聲音、耳識界,鼻子、香味、鼻識界,舌頭、味道、舌識界,身體、觸摸、身識界,意根、法塵、意識界等十八界,既不是因緣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為。)
| 信念創造實相。 你能夠想像什麼,你就能夠成為、做、擁有什麼。你恐懼什麼,你就會吸引什麼。 你一生中所有的人、事、物、地,都是被你吸引而來的,是自己創造的,以便提供正好是你想要的條件與機會,好在你演化的過程中去經歷你下一個想要經歷的經驗。 你「是」的是什麼,你就在創造什麼。 就像你「是那樣」的去做,你就會把它吸引過來。 就像你「是那樣」的去做,你就會變成那樣。 不要去想「我想要成功」, 而要想「我擁有成功」、「我的成功正在向我而來」、或者「所有事情都通向我的成功」。 有些事件是你有意造成的。 有些事件是或多或少無意招致的。 有些事件要歸因於「命運」(集體意識)。 沒有惡運這回事,沒有事情是發自意外的,沒有巧合。換言之,每件事都是完美的,都是按照它本來的樣子。 沒有「上天堂」這回事。 你無法去你已經在的地方(天堂),你已經在天堂。 沒有地獄,沒有審判。 沒有因果業報(karma)。 在你們改變形相以後,後果就不再存在(有當世的因果,但是沒有隔世的因果業報)。 一切後果只存在於相對經驗中,而不存在於絕對界域,因為死後到絕對界域,因此死後沒有「懲罰」。 | |
一切唯心造。
華嚴經: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根本沒有天堂、地獄,也沒有佛、菩薩、人,什麼都沒有,為什麼又有呢?就是我們現前的一念心所造成的,才有這十法界,以及種種形相。)
| ||
一切都是幻相
| ||
佛陀於「金剛經」認為「一切都是幻相」,因此「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為世間的一切法,都是虛幻無常,如夢、如幻、如泡影、如露珠亦如閃電,凡屬因緣和合所產生的一切現象、法理,終究是虛幻的,應該作如此的觀照。)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凡世間所有的相,都是虛無不實的。若是識破了諸相都是虛空的道理,就可以見如來的法相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該無所執著而生起清淨心。)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如來說一切諸相,原是空無實體,所以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也是因為因緣聚合而顯現,隨時會有生滅變化,所以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 我們的願望是認識自己為我們真正是誰。故此,我們要創造我們不是誰的經驗,但是無法在終極實相的絕對世界裡創造這經驗,必須經相對的物質世界由幻覺去做。 幻覺存在的理由,是要讓你在其中可以以你對「你是誰」的最恢宏版本,重新創造你自己。 人類的十大幻覺: 1. 需要的幻覺 2. 失敗的幻覺 3. 分離的幻覺 4. 不足的幻覺 5. 必備資格的幻覺 6. 審判的幻覺 7. 定罪的幻覺 8. 有條件的幻覺 9. 優越的幻覺 10. 無知的幻覺 沒有「時間」,只有此時。 沒有「空間」,只有此處。 時間是幻相,除了此時以外,並沒有時間。 時間是以「上下」的範型而存在,許多「時刻」和許多「事件」是互相疊落的,是在同一個「時間」發生。一切事物都同時發生。 你同時活在你的過去、你的現在、你的未來。 空間是幻相, 「能」乃是那將「物質聚在一起」的「空間」。 物質大部分是空間。 所有「固體」的物體都是百分之二的固體,百分之九十八的「空氣」! 死也是幻相。 你的一切痛苦都是因為你把幻相當作真的。 怎麼對付人生幻覺的方法: 1.在我的世界裡,沒有任何事物是真的。 2.每一件事物的意義都是我賦予它的意義。 3.我是我所說的我是誰,而我的經驗是我說它是的東西。 | |
空,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
心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一切色都無自性,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因,不能成事;有了因,沒有緣,也不能成事。一切事物均需因緣和合而後生,既然是因緣和合而生,無有自體,所以當體就是空。「色」包括了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六塵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取境而來的。所謂不異者,就是沒有差異的意思。性的本體即空,那麼色的本體又何異於空呢?所以,色和空是了無分別的,即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 ||
達到完全覺察的境界
| ||
心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凡人的境界:受苦受難,不斷輪迴。阿羅漢的境界:涅槃(自覺)。 菩薩的境界:究竟涅槃(自覺)、覺他。
佛陀的境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覺)、覺他、覺滿。)
| 人生的目的是在每一個瞬間重新創造你自己。 我們都有是一體的。 神的五種態度: 全然的喜悅、愛、接受、祝福與感恩。 快樂而去做事,而非需要做事才會快樂。 (不是因為做善事我才會快樂,而是因為我快樂,所以做善事;不是因為要上天堂,才去做善事)。 一切發生於您身上的事都是完美的。 看出那幻相來!享受它!但不要變成它! 你身在此世,但不屬此世。 你的存活是被保證的。 受苦不是人生體驗必需的一部分。 你並不需要做任何事 (戒、忍、苦修、消因果業報、放生、…)。 | |
註:以上未註明引用來源處,大部份取材自「與神對話」系列。
文章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