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不辦告別式直接火化 日本「亡者旅館」全年無休

文|方凱昱

「大約2年前開始,每個火葬場的寄棺室都是爆滿狀態,我有兩度只能狠心拒絕家屬請託。我本來就是開葬儀社,想說如果只是單純放置遺體,難道沒辦法做些什麼嗎,便開始了現在的事業。」
小川尚彥開設的遺體安置中心「安樂」,座落於尋常商店街一角,距離熱鬧的東京JR荻窪站,徒步僅十分鐘。主要業務是讓排隊等待火化的大體,能有一個暫時安置的場所,說直白了,就是死人旅館。
「一般人對停屍間的印象,就是冰冷的不銹鋼冰櫃,要把逝去的親人放在這裡,多少會有點心理抗拒。」小川決定讓自己的葬儀社轉型,把本來是佛具展示間的一樓店面全面改裝,規劃了2個附有冷藏設備的房間,一間單純安置遺體,另一間則以客廳的概念去設計,可以同時容納十個人,方便想就地舉行家祭的顧客。
遺體安置費用每晚7,500日圓(約2,050台幣),若包棺木與火化則是32萬日圓(約87,600台幣)。儘管只有兩個房間,過去一年就接了70個案子,小川認為:「未來這樣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
 

火葬場不足 亡者旅館應運而生

人口集中的東京和大阪,都面臨火葬場老舊與不足的問題,根據厚生勞動省統計,日本的火葬場從20年前8,481所、減半至目前4,181所。例如人口密度僅次於東京23區的橫濱市,市立火葬場只有4所,每具遺體火化平均要排隊4天,若是特定時段,甚至要等上一週到10天。
正因為安置遺體的需求大增,JR新橫濱站前出現一間獨棟9層、24小時全年無休的「亡者旅館」LASTEL,標榜24小時接收遺體、24小時開放家屬會面,一晚12,000日圓(約3,285台幣),價位似乎跟一般旅館無異。
負責LASTEL營運的葬儀集團Nichiryoku事業部長橫田表示:「與逝去親人共度兩天一夜的『客廳家族葬』很受好評,房間裡浴室、廚房一應俱全,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方便家屬過夜,與親人做最後告別。」

當然,多數客人不會只是「純住宿」,從法會、葬禮、到火化,會全部委託業者安排。試想,人在世時找飯店辦婚禮設宴席,那麼專精身後事的亡者旅館,也是呼應時代需要。
研究日本喪葬文化的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准教授山田慎也分析:「現代人很少有機會看見遺體,所以對遺體有種強烈的厭惡感,也抗拒把遺體放置在家中,尤其現在死在家裡的人少,超過八成的人死在醫院,尤其日本的醫院是會叫家屬連夜把遺體運走的,此時就需要一個可以暫時安置的地方。生前在醫院、死後在旅館,這讓害怕『死亡』的現代人,能與遺體保持一定的距離感。」
隨著日本人口高齡化,亡者親友通常也高齡無法前來弔唁的情況下,開始有越來越多人覺得沒必要「做給別人看」,選擇不做法會、也不辦告別式,直接火化的「直葬」。但日本墓地埋葬法規定,人死後必須經過24小時才能火化,所以從死亡到火化前的短暫空窗,讓一些火葬場兼做起葬儀社的業務。
東京都經營的火葬場「瑞江葬儀所」,每天從早上10到下午2點開爐,一天能處理25件,除了極少數因為特殊情況取消,幾乎每天100%全力運轉。它們推出的「直葬」方案,從接收遺體、寄棺、火化到納骨,215,500日圓(約59,000台幣),似乎比亡者旅館的費用更精省。
傳統上繁瑣的葬禮程序,省略到只剩火化步驟,使得火葬場的作業程序也出現變化。瑞江葬儀所所長高木康司表示:「2、3年前開始,要求火化前開棺道別的客人變多了,但火葬場的時間表很緊湊,通常只有5到10分鐘的時間。」
大體從冰櫃推出來到火化前的短短5分鐘,是見親人最後一面的唯一機會,看在經驗豐富的殯葬業者眼裡,態度語帶保留:「突然去火葬場,然後瞬間就結束了,有些人是事後才發現無法接受,才後悔『應該要好好念經跟舉辦告別式』。因為葬禮本來的目的,就是給家屬時間去接受親人已經逝去的事實。」
儘管選擇「直葬」的人,多半是因為經濟考量,但日蓮宗經王院的住持仲田會慶直言,就算沒錢一樣可以辦葬禮:「抱著骨灰罈、捧著牌位來找我說『很抱歉,我真的只有這麼一點錢,但我很擔心死者的後事,可不可以幫我做法會』,有良心的僧侶就一定會做,我就碰過只給500日圓(約137台幣)的。」
談及日本的喪葬文化,就不能不解釋日本的檀家制度。江戶時代幕府為了貫徹基督教禁令,賦予佛教寺院管理民間戶籍的權限,以家族為單位,即為「檀家」,規定每個人從出生、搬遷、嫁娶到死亡,都必須向所屬寺院申報登記,禁止擅自脫離或更換寺院,也因此,民眾無法自由選擇墓地與做法事的僧侶,而檀家世世代代與寺院的關係,也因為婚喪喜慶延續至今。
日本終活支援協會理事長佐佐木悅子,曾處理過一個案件,有民眾在親人火化後,才拿著骨灰罈去找家族所屬的寺院,被寺方痛罵:「你怎麼現在才來找我,葬禮給我重做!」民眾回應:「請讓我脫離寺院」,寺方說:「那請你支付『離檀費』200萬日圓(約55萬台幣)。」
龐大的離檀費最終並未被收取,寺院方面也非死要錢,佐佐木解釋:「以寺方的立場,為你們家歷代祖先早晚誦經,每一個骨灰罈都是從接收的那一刻起,當成小嬰兒一樣照顧,而家中有人往生,遇到困難卻沒有先找他們商量,難免有種被背叛的感覺,只好抬出『離檀費』來對抗。」
但日本傳統的檀家制度,確實已經開始鬆動。根據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在2016年對殯葬業者進行的調查,以日本全國平均值來看,「直葬」僅佔總體喪葬案件的5.5%,在東京卻高達三成,顯示都市地區遠離宗教的情況特別明顯。
不分宗教或派別,祖先的墳墓或遺骨基本上是以子孫繼承為前提,但日本少子化與終身未婚比例增加,都讓掃墓祭祀無法再用過往的標準來思考,甚至出現「無緣遺骨」的社會問題。

2015年,神奈川縣橫須賀市,一名70多歲男性留下這麼一封遺書:「我身上只剩15萬日圓(約41,000台幣),但因為沒有人能認領我的遺骨,可以把我當作『無緣佛』火化嗎?」最後男性是用公費火化,埋葬在當地寺院。
他遺書中提到的「無緣佛」,在日語中指的是無人認領的遺骨,多發生在孤獨死的年長者身上。根據《每日新聞》調查,2015年日本20個政令都市當中,平均每30名死者,就有一名是「無緣佛」,以公費火化和保管或埋葬的遺骨多達7400件,數字是2010年的兩倍。
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准教授山田慎也分析:「單身人士死亡時,若親屬拒絕認領,終究還是要靠行政單位處理。但用『關係疏遠』就可以把問題丟給政府,顯示必須要有一個新的制度來因應。」
 

僧侶合開葬儀社 盼回歸傳統的喪葬價值

包括本文討論的「亡者旅館」、「直葬」,以及近年來風行的「海葬」、「樹葬」,不外乎是為了減輕喪葬費用、簡化葬儀程序。
看到現代人的信仰觀念越來越薄弱,讓神奈川縣葉山町的三間寺院住持,有了強烈危機感,於今年三月聯手成立一間「寺院葬儀社」,從遺體運送、誦經超薦、告別式、到火化,甚至是向行政單位提交手續,全由他們親自打點,法會跟葬禮就直接在他們的寺院舉行。若因經濟考量想直接火化,該準備的納棺細節一樣也不少,而且全程誦經,期盼扭轉一般人對殯葬業的負面觀感。
仙光院副住持成井秀仁:「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希望『送終』形式能被大家接受。」長運寺住持遠藤陽仁:「作為宗教家,我們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希望在寺院辦出葬禮本該有的意義,也提供地方民眾不一樣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