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范仲淹」家族卻在中國 800年來,長盛不衰!原來是因為...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
但這家族卻在中國 800年來長盛不衰!
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
年輕時極窮,生活艱難,
心想將來若能出人頭地,定要救濟貧苦者。
後來當了宰相,
便把俸祿拿出來購置義田,給貧窮無田地者耕作。
范仲淹年輕時念書沒有東西吃。
在寺廟裏念書,每一天煮一鍋粥(我們現在稱稀飯),
把粥劃成四格,每餐吃一塊,過這樣貧困的生活。
到以後發達了,做了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的生活方式還是保持從前窮秀才的生活,
沒有改變多少,只是小幅度的調整。
有福同享,利益更大
有一次在蘇州買屋居住,
一位風水先生盛讚此屋,風水極佳,後代必出公卿。
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風水能使後代顯貴不如改為學堂,
讓蘇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學,
將來眾人的子弟都能賢達顯貴,
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顯貴,豈不是更為有益嗎?
於是立刻把住宅捐出來,改作學堂。
實踐了年青窮苦時念念利益眾生的宿願。
他收入多,就想到很多貧苦的人。
把他的收入用來救濟那些貧苦的人。
看他的傳記,得知他曾養活三百多家。
一個人的收入養活了三百多家,
你就曉得他自己也只能糊口而已。
如果過得很富裕,他哪有能力養活三百多家。
這是我們中國人中的大賢。
不久范仲淹四個兒子長大成人,
均聰穎非凡德才兼備,
分別官至宰相、公卿、侍郎,
范家的曾孫都賢顯貴,綿延不絕,
至今已八百年了,蘇州一帶范氏後人依然興旺。
范仲淹善心為他人謀福利
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無法估量的。
而上天回報給范氏子孫的福祿,
是范仲淹當時所付出的幾十倍、幾百倍。
范仲淹毫無利己之心,
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種
八百年來不斷地開花結果,
無意之中為子孫萬代謀福利,成為行善的典範,受世人的敬仰讚頌。
范仲淹通過言傳身教,
教導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
一次,范仲淹讓次子范純仁到蘇州去往四川運麥子。
范純仁碰見了熟人石曼卿,得知他因逢親之喪,無錢運柩返鄉,
便將一船的麥子全部送給了石曼卿,助其得以還鄉。
范家的後代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
范純仁回到家中,因無法向父親交差,
所以久久的站立在父親身旁,沒敢提及此事。
范仲淹問他道:「你在蘇州遇到朋友了嗎?」
范純仁回答說:「路過丹陽時,碰到了石曼卿,
他因親人喪事,沒錢運柩回鄉,而被困在那裏。」
范仲淹立刻說道:「你為什麼不把船上的麥子全部送給他呢?」
范純仁回答說:「我已經送給他了。」
范仲淹聽後,對兒子的做法高興,關誇獎他做得對。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
但范氏家族卻興旺了八百年!
范仲淹四個兒子都德才兼備,當了宰相和大官。
范家的後代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
其秘訣就在於....
范家子孫不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積德行善」的祖訓。
《周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意思是說行善的人家就一定會有好事等著呢。
可見人生的福運是怎麼來的?
福運是修來的,只有積德行善才能改變命運。
他的子子孫孫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
這是他培育百世之德,才有百世的子孫保之。
中國歷史上大福大賢之人,第一個是孔夫子,第二個是范仲淹。
在中國歷史上像這樣有大德的人家不多。
所以,世人若要為子孫謀福利的話,范仲淹的善行值得效法。
由此可知,斷惡修善,
積功累德,才是人生第一大事阿~
(分享善知識。成就善知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